1 文章題目
《魚類着色劑及其在黃颡魚飼料中的應用》.劉晉.
2 文章期刊
《廣東飼料》;(2019)複合影響因子:0.284
3 研究目的和方法
簡述了魚類體色形成機制、魚類着色劑類胡蘿蔔及其在黃颡魚配合飼料的應用、影響魚類着色的因素等研究進展,以期對黃颡魚配合飼料的研發提供一定理論參考。
4 研究結果
4.1 魚類體色形成機制
黃颡魚體色是黑色素和類胡蘿蔔素等色素綜合表現的結果,其中黑色深淺與酪氨酸酶活力大小有關;黃色色澤深淺與總胡蘿蔔素、葉黃素含量直接相關;類胡蘿蔔素主要與魚類黃色、橙色、紅色等體色有關,如鲑鳟魚類黃色、桔黃色、粉紅色和深紅色的體色由類胡蘿蔔素沉積引起;水産動物本身不能從頭合成類胡蘿蔔素,必須從食物中攝取;
4.2 類胡蘿蔔素的種類
類胡蘿蔔素是胡蘿蔔素和葉黃素兩大類色素的總稱,為一類脂溶性化合物。葉黃素是氧化了的胡蘿蔔素,由C、H、O組成,包括玉米黃質、黃體素、角黃素、 蝦青素等,是水産動物呈色的主要物質。
天然植物或動物原料含有類胡蘿蔔素,如螺旋藻、小球藻等與萬壽菊花瓣粉、苜蓿粉、玉米蛋白粉等植物原料以及蝦加工副産物、紅蟹色素油等動物原料。人工合成類胡蘿蔔素着色劑有6種:ᵦ-阿樸-8-胡蘿蔔素醛、ᵦ-阿樸-8-胡蘿蔔酸乙酯、斑蝥黃、辣椒紅、蝦青素、葉黃素;其中,蝦青素、斑蝥黃和葉黃素可用于水産動物着色。
4.3 類胡蘿蔔的代謝、吸收與利用
不同動物對類胡蘿蔔素的吸收存在明顯的選擇性,魚類主要吸收葉黃素。不同色素源或同一種原料不同處理條件,類胡蘿蔔素消化率不一樣,如虹鳟對蝦粉、 蝦下腳料中蝦青素的表觀消化率為45%,而下腳料經青貯後可達71%。
4.4 着色劑對黃颡魚體色、生長的影響
飼料中補充0.5%金黃素-Y或金菊黃可使黃颡魚皮膚中類胡蘿蔔素、葉黃素含量顯著增加,飼喂56天可顯著改善黃颡魚魚體體色;飼料中補充0.4%加麗素紅對黃颡魚皮膚中類胡蘿蔔素、葉黃素含量無顯著性影響,改善魚體體色效果不理想;在飼料中使用玉米蛋白粉混合原料,一定程度提高葉黃素在黃颡魚皮膚的沉積量。
4.5 影響魚類着色的因素
色素沉積能力:虹鳟>大西洋鲑、鳟魚;年齡大、體重大更大。對于鲑鳟魚類,魚苗和魚種階段主要沉積于皮膚,對于快速生長的後期稚魚,則主要沉積于肌肉。此外,飼料組成、環境條件也會影響色素沉積。
5 研究結論
5.1黃颡魚體表顔色是黑色素和類胡蘿蔔素等色素綜合表現的結果;
5.2 類胡蘿蔔素是胡蘿蔔素和葉黃素兩大類,類胡蘿蔔素又分為來自天然植物或動物原料;
5.3不同動物對類胡蘿蔔素的吸收存在明顯的選擇性,飼料類胡蘿蔔素含量越高,類胡蘿蔔素沉積效率越低;在飼料中使用玉米蛋白粉混合原料(含玉米、蝦殼粉),可維持魚體體色。
6 讀者思考
6.1 養殖條件下為什麼黃颡魚會失去原有色澤?
7 延伸課題
7.1 《養殖條件下黃颡魚體色失去原有正常色澤機制研究》
文獻學結(第15篇)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