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6年4月9日
英國哲學家培根逝世
他曾說
“知識就是力量。”
“人生如同道路,捷徑通常是最壞的路。”
“天賦如同自然花木,要用學習來修剪。”
今晚
讓我們通過培根的文字
品味他對人生的感悟
論友誼
(節選)作者:弗朗西斯·培根
有句拉丁格言說:一座都市便是一片荒野。因為在都市裡朋友分散,所以大多數人難覓可見于小鎮上的那種友誼。但筆者不妨進而更确切地斷言,沒有真正的朋友才是一種純粹而可悲的孤獨,沒有真正的友誼這個世界隻是一片荒野;而即便是在這種意義上的荒野裡,若有人天性中缺乏交友的傾向,那他的天性也是來自獸類,而非來自人類。
友誼的第一個作用乃宣洩積壓的感情,使心情舒暢,而喜怒哀樂均可導緻情滿欲溢的狀态,世人皆知滞疴郁疾對人體最為危險,須知情感之郁積基本上亦複如此。人可用菝葜劑輸肝,用鐵質丸浚脾,用硫磺粉宣肺,用海狸香通腦,可除了真正的朋友外,世上無任何靈丹妙藥可以舒心;隻有面對知心朋友,人才可能傾吐其憂傷、歡樂、恐懼、希望、猜疑、忠告,以及壓在心頭的任何感情。
不過還有一點更令人驚奇(筆者就以此來結束關于友誼的第一種作用之讨論),這就是向朋友傾訴衷腸可産生兩種相反的結果,一是使歡樂加倍,一是使煩憂減半;因為凡與朋友分享歡樂者都會感到其樂更甚,而凡是把憂愁告訴朋友者都會覺得憂愁頓減。所以友誼對人心所起的作用的确就像煉金術士的點金石對人體所起的作用,因為點金石對人體的作用也完全相反,但卻都具有好的性質。不過即使不替煉金術士鼓吹,通常也有一種明顯的類似比喻,即任何物質之類聚均可增強并保持其天然作用,同時即可削弱并減輕外力的影響;自然萬物如斯,人之心亦然。
如友誼的第一種作用即有益于感情之健康一樣,友誼的第二種作用即有益于理智之健全;因為友誼既可把感情之暴風驟雨變成麗日和風,亦可把理智之混沌暗夜變成朗朗白晝,這種變化不可僅僅被理解為是因為得到了朋友的忠告;其實在得到忠告前,任何百思纏其心者隻要與旁人讨論溝通,他也會頭腦更加開竅,心智更加豁朗,從而會更容易地表達其想法,更有序地整理其思路,并意識到自己的思想變成語言時是何模樣,最後終于變得更為明智。這真可謂一小時交談勝過一整天沉思。特米斯托克裡對波斯王那番話講得極好,他說:“語言猶如展開的挂毯,心象意念都顯現在其圖案之中;而思想則如未打開的挂毯,心象意念隻是被裹在裡面。”說到友誼開啟理智這種作用,它也不僅僅限于那些可給予忠告的朋友(這種朋友的确最好),因即使沒有這樣的朋友,人亦可聽自己說話,可以亮出自己的思想,向磨刃于石一般對其進行磨砺,須知此刃不會傷此砺石。總而言之,人甯可對一尊塑像或一幅繪畫吐露心迹,也不要讓所思所想在心裡窒息。
為了充分說明友誼的第二種作用,且讓筆者進一步說說那本身非常清楚但一般人卻沒說明白的一點,即朋友的忠告。赫拉柯利特有句晦澀的名言:Dry light is ever the best (不帶個人偏見的看法往往最為明智)。而毫無疑問,與僅憑自己的理解判斷得出的見解相比,據朋友的忠告形成的看法通常都更為公允,更為完善,因為一個人的理解力和判斷力總是浸泡在自己的偏好和習慣之中。所以朋友的建議和自己的主張往往有極大差異,這就如同朋友的忠告和谄媚者的奉承有極大差異一樣;因為最喜歡奉承自己的人莫過于自己,而醫治自以為是的最佳良藥莫過于朋友的忠告。忠告一般分為兩類,一類就品行而言,一類就事業而論。說到品行方面,保持心靈健康的最好藥物就是朋友的諄諄告誡。
嚴于責己有時難免會過于尖酸刻薄,讀勸善說教之經籍又有點枯燥乏味,而以人為鏡有時候又不合自身事情;所以最好的藥物(亦是最起作用且最宜服用的藥物)就是朋友的藥石之言。說來真叫人不可思議,許多先人(尤其是一些英雄豪傑)就是因為沒有能進忠言的朋友而鑄下大謬極誤,從而毀了自己的名聲和好運;因為他們就像聖雅各說的那種人,有時也照照鏡子,但轉身就忘了自己的模樣。說到事業方面,一個人隻要願意,他盡可以去以為兩雙眼之所見并不多于一雙眼之所見,或當局者總比旁觀者清,總而言之,他盡可以去發揮他幼稚而傲慢的想像,以為自己便是一切的一切;但等這一切都試過之後,他會發現隻有忠告才能使事業去偏就正。
如果有人認為,他樂意接受忠告,但隻用零散的方式,即就一事同此人商量,就另一事與彼人讨論;這樣當然也不錯(就是說總比完全不請教人更好),但他将冒兩種風險:一是他可能得不到真正的忠告,因為除摯友知交外,少有人替人家出主意時不為自己的私利盤算;二是他得到的建議雖是出于好意,但卻并不可靠甚至有害,即他得到的建議既是良藥又是禍根。這就像你有病求醫,找到一位善治你所患疾病但卻不了解身體狀況的醫生,結果他也許會治好你眼下的病,但同時卻在另一方面毀掉你的健康,此乃所謂的治好疾病卻殺了病人。但替你出謀劃策的若是位熟悉你事業的朋友,他就會注意别為了辦好你眼前的事物而替你找來其他麻煩。所以不要依賴零散的建議,它們往往隻會引起混亂并造成誤導,而很少能穩定事态并對其有所指引。
除上述兩種可觀的作用外(即除平息感情和加強理智外),友誼還有一種作用,而這種作用猶如石榴,果内多籽;比喻的意思是說這種作用可見于各種日常行為和各種場合。在這一點上,要生動地說明友誼之種種益處,最好的辦法就是看看生活中有多少事不能靠自己去做;如此一看便會覺得“朋友乃另一己身”這句古語說得過于謹慎,因為一個朋友遠遠多于一個己身。一人隻有一身,而一身不能同時在兩地,但若是一個人在遠方有朋友,就可以說那個地方為他和他的代理人提供了辦事場所,因為他可以讓他的朋友在那裡做事。再說人一生有多少自己難以啟齒或不宜去說的事?如人不能既自己表功又顯得謙遜,更不用說對自己的功績大吹大擂,又如人有時候不能低三下四地去央告或懇求;這類不宜自己去說的話實在太多,但這些自己說來會赧顔的話出自朋友之後則很得體。另外一個人的社會角色使他有許多沒法擺脫的關系,如他對兒子說話得作為父親,對妻子說話得作為丈夫,對他的敵人說話更須考慮自己的身份,但是朋友出面說話則可就事論事,不必考慮與聽話人的關系。鑒于這類事例不勝枚舉,筆者曾提供過一條規則:若是一個人在某方面不能得體地扮演自己的角色,而他又沒有一個朋友,那他倒不如退下舞台。
選自《培根随筆集》曹明倫譯,人民文學出版社(2006)
01
如果把快樂告訴一個朋友,
你将得到兩個快樂。
如果把憂愁向一個朋友傾吐,
你将被分掉一半的憂愁。
02
愛情就像在銀行裡存一筆錢,
欣賞對方的優點,就像補充收入;
容忍對方缺點,這是節制支出。
所謂永恒的愛,
是從紅顔到白發,
從花開愛到花殘。
03
對青年人來說,
旅行是教育的一部分;
對老年人來說,
旅行是閱曆的一部分。
04
狡詐者輕鄙學問,
愚魯者羨慕學問,
聰明者則運用學問。
知識在書本之中,
運用知識的智慧卻在書本之外。
05
在一切大事業上,
人在開始前要像千眼神那樣察視時機,
在進行時要像千手神那樣抓住時機。
06
合理地安排時間,
等于節約時間。
07
一切幸福都絕非沒有憂慮和煩惱,
而一切逆境也都絕非沒有慰藉與希望。
08
美德猶如名貴的檀木,
隻有在烈火的焚燒中,
才會散發出最濃郁的芳香。
今日話題
你是否讀過培根的文章?
歡迎留言與我們分享
你對友誼的看法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