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導語:當下産品更新叠代、層出不窮。要想讓一款産品成功抓取大量客戶、實現高效引流,不僅需要依靠産品本身的内核與質量,同時也需要依靠相應的運營和營銷。那麼,如何讓一款産品成為爆品、從而高效變現?前面文章中,作者介紹了如何做出一款爆品的方法,本文則側重于爆品變現。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在《如何做一個爆品》《爆品與流量的底層邏輯》兩篇文章中,我們說到爆品有三大品相:爆品 = 高需求度 * 高傳播性 * 高轉化率。
- 高需求度:産品與需求的匹配效率;
- 高傳播性:編碼與媒介的放大效率;
- 高轉化率:決策與動機的因果效率。
這三大品相,分别對應産品屬性、流量屬性和變現屬性。
今天我們來介紹第三部分,爆品變現的底層邏輯。
爆品變現有很多方法論,我們今天重點介紹一個爆品變現三步法:兩輕、五重、三生态。
一、兩輕兩輕指的是什麼?
兩輕是爆品變現最基本的邏輯。
爆品變現的基本邏輯 = 輕度決策 * 輕度競争。
這是最核心的方法。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如何解讀它背後的邏輯?
這可以是一個産品的生命周期,一個市場的生命周期,也可以代表一個産業的生命周期。
在A點時,這個市場開始高速增長。需求遠大于供給,就有自然流量,坐在家裡面就會有别人找我們。這時候是輕度決策和輕度競争。
到B點時,需求跟供給開始平衡,此時決策變難。自然流量逐漸萎縮,不做運營就沒人來。客人來之後,因為競争對手多,供給跟需求基本平衡,決策難度逐漸提升。這時候是中度決策和中度競争。
到C點時,供給遠大于需求,此時就變成重度決策和重度競争。
從整體上來講,輕度決策和輕度競争,始終與供需關系呈正相關的。
決策的難度,從A點到B點再到C點逐漸放大,分别對應輕度、中度到重度。
換句話說,如果能不斷找到 A點市場,我們就永遠處于爆品變現的狀态。
我們把這個市場定義為增量市場。
增量市場是可遇而不可求的,能不能舉個例子?如何落地?
我們再給一個具有思維屬性的商業工具:
舉個山藥粉的例子吧。
顯性客戶的顯性需求:客戶自己想買,直接找到你。
客戶希望買到更好的山藥粉,性價比高,質量好。我們根據客戶所關注的決策點,找一個相對更好的産品匹配他們的需求即可。
顯性客戶的隐性需求:有沒有一個潛在客戶群,他懂我們,但死活不買我們?
比如你是吃新鮮山藥的人,知道山藥的功能,隻不過不願意吃山藥粉。原因有好幾種:
- 你很可能是覺得山藥粉不是菜,我就喜歡吃菜。這是沒辦法改變的;
- 你覺得山藥粉的營養不如新鮮山藥;
- 你覺得山藥粉裡面可能添加什麼東西,你很不放心。
這就叫顯性客戶的隐性需求。
隐性客戶的顯性需求有哪些?
養生是國民剛需,紅豆薏米茶是常見的祛濕茶飲。主料紅豆性平,薏米性微寒,因此将二者混合在一起的時候也是偏寒涼性的。胃寒的人喝下去身體可能會不舒服。
這時如果加入一味山藥粉,紅豆薏米山藥粉就變成胃寒之人祛濕的解決方案。
這叫隐性客戶的顯性需求。這群客戶的需求是以祛濕為主的,不是山藥粉的直接客戶,但我通過滿足他們需求的方式實現商業變現。
隐性客戶的隐性需求:山藥粉多半都是零售,能不能進入餐飲行業?
廣東人愛煲湯喝,新鮮山藥在廣東屬于一種認知成本特别低的食品,根本不需要進行客戶教育。
廣東那邊的高端外賣需要配個湯,我們可以提供高端的山藥粉。這是一個從零售進入到餐飲的思路。
這就是隐性客戶的隐性需求,本來跟我們沒有關系,現在有一定關系可以實現轉化。
同樣一個山藥粉,可以在不同的市場轉化。
- 隐性客戶的隐性需求,是第一增量市場。
- 隐性客戶的顯性需求,是第二增量市場。
- 顯性客戶的隐性需求,是第三增量市場。
- 顯性客戶的顯性需求,是第四增量市場。
還記得前面提過的産品生命周期曲線吧?
顯性客戶的顯性市場,如果處在A點時,就是第四增量市場。如果處在C點,就是存量市場。
綜上所述,兩輕,一方面高度的可欲而不可求,另外一方面挑戰我們的商業技巧,也是有方法的。
二、五重
五重要轉化成兩輕很難的,有點類似西醫到中醫的轉化一樣。
西醫更多的是馬上解決一個問題,兩輕是能解決問題的。
五重相當于進入到中醫的狀态,通過提升身體素質,提高免疫力等多方面的原因,來達到一個整體健康的養生效果。
五重的解決方法是什麼?這個具有養生功能的方法是什麼?答案是:增長運營。
什麼叫增長運營?
增長運營就是持續穩定地向目标客戶傳遞價值,通過三個手段實現三個反應。
哪三個手段?流量運營、客戶運營、内容運營。
哪三個反應?交易反應、關系反應、認知反應。
- 交易反應:提升客戶的消費欲望。
- 關系反應:增加客戶觸點和信任。
- 認知反應:改變客戶看法和行為。
我們要通過增長運營來實現五重變現。
1. 案例:QB house
上個世紀90年代,QB house創始人小西國義去理發,無法忍受等待時間過長。
他發現很多人的快剪需求沒有得到滿足,幹脆自己創辦一個快剪理發店,提供10分鐘1000日元的短時間、低價格的理發服務。
我們研發一個産品,如何看有沒有産品力?
首先看客戶價值準不準,客戶價值大不大。
客戶價值分成兩種:
客戶價值 = 客戶可感知價值 客戶不可感知價值。
我們做爆品,要使客戶可感知價值變得大大的,客戶不可感知價值變得小小的。
這是爆品在客戶價值上的邏輯關系。
QB house是怎麼放大客戶可感知價值的?
第一,優化整體細節。
傳統理發店同質化競争嚴重,流程複雜,非常浪費時間。
QB house從中選取5個環節進行優化,帶來全新的客戶體驗。
傳統理發店門口會站着一個人迎賓,你來就幫你開門,還幫你引導到合适的位置上去。也就是說,必須要進店來才能知道店裡是不是滿的。進門之後發現滿員再出去,體驗非常不好。
QB house門口設有支持收款功能的排隊叫号機,支持刷卡付款取号。
門外有三種代表不同含義的燈:綠色表示不需要等待,黃色表示需要等待5分鐘,紅色表示需要等待10分鐘。這個時候,你可以根據這種燈光判斷要不要進來取号剪發。
這是價值感知點,客戶體驗感非常好。
第二,盡管這樣優化,依然不行。
營銷有三大痛點:
我們發現這三大障礙在快剪行業中都存在,日本人是一個比較注重規則和工匠精神的民族。忽然出現一個颠覆性的快剪行業,看起來偷工減料,他們的認可程度是很低的。
他們發現宣傳快剪的效果并不好,于是就換個賽道,回到五重這裡面來。
重度決策和重度競争在水面上,重度研發、重度運營及重度營銷在水面下。
我們在水面下的三種裡面做文章,再想辦法把水面上這兩種變成輕度的。
QB house在營銷上換個賽道,宣稱自己是時間産業。
我幫你節省50分鐘,要比幫你節省5000日元還要值錢。這句話一出來,它的目标客戶就很清晰。
好的營銷就是當你喊出一個廣告語時,有一部分目标客戶是有感的,他一聽就覺得你是在喊他。
什麼人會對這句話有感?
時薪1萬日元或者期望自己時薪到1萬日元的人。前者更在意自己時間的價值。後者工作量大,節奏快,想多賺錢,努力提升生活質量。
剪發是功能性的東西,節省時間是幫你省錢,這是心智層面的。QB house就這樣從産品戰場到心智戰場,從另外一個賽道裡搶占用戶心智。
客觀地講,從剪發變成時間産業是不成立的,所以需要重度營銷。通過重度營銷之後,一下子效果就起來。
QB house不僅重度營銷,還在硬件上做了重度研發。
比如室内有三套理發的組合櫃,供理發師使用,配套的設施都是可折疊的。
理發産品精挑細選,有環保紙的頸圈,還開發了一款用于清理碎發的小型吸塵器。吸塵器插上電,隻需要幾十秒就能把顧客頭上以及散落的碎發清理幹淨,舒服快捷。
在水面下的三重上下苦功夫,重度研發、重度營銷和重度運營,最終變成輕度決策和輕度競争。這才是五重變觀的核心本質。
于是QB house成全球第一個敢在地鐵裡面開理發店的品牌(地鐵流量非常難以規模化商業變現),後來成為世界知名的快速增長型公司。
2. 案例:赫曼米勒
什麼是品類營銷策略?
很多人對品類對理解是錯誤的,他們認為廣告打出了這個品牌,就等于這個品類。
我們經常看到一些廣告語:“我是xx行業的領軍人物”,“我們生産的東西繞地球轉五圈”就是其中的典型。
反過來看,如果客戶決策點等于你廣告打出的關鍵詞,這就叫真品類。如果客戶決策點不依據你的廣告語關鍵詞,就是僞品類。
再比如電動車的例子,廣告語:我們是中國最大的電動車。
如果客戶在決策的時候,真的以規模作為決策點,這就是真品類。如果客戶在決策的時候,以續航為決策點,就是僞品類。
赫曼米勒是做辦公家具的B2B企業,幾乎沒有個人業務。家具B2B行業同質化競争嚴重,做營銷很難的。你能做辦公家具,别人也可以做。
那麼赫曼米勒品類營銷策略打的是什麼?
我是美國最大的辦公家具制造商。
我是全美最高端的辦公家具制造商。
這兩個都不是。
它打的是行政辦公室、行動辦公室和生活辦公室這三個品類。
美國金融危機後,赫曼米勒發現很多傳統的目标客戶群現在不行了。
高速增長互聯網公司是個增量市場,企業文化強調開放,辦公環境比較随性,願意使用簡單的台面和椅子。
此時如果還宣傳自己是行政辦公室很難賣,他們就創造一個新品類叫行動辦公室,打進互聯網公司。
在互聯網公司就相當于在A點,需求遠大于供給。
這些以簡單以方便為主的桌椅賣不貴,公司有收入沒有利潤怎麼辦?
賣産品不如賣服務。
目标客戶不再是公司的高管,誰在桌椅上待的時間最長?顯然是程序員。
互聯網公司對人才高度重視,全球知名的互聯網企業,食堂特别豪華,有些單位還允許員工帶寵物去。他們想盡一切辦法,讓員工在單位這個環境裡更放松、更舒适,創造力更好。
于是在行動辦公室之後,赫曼米勒又打了生活辦公室這個概念。
圍繞着那些在電腦前面一坐十幾個小時的程序員,以讓他們為舒服為第一位,赫曼米勒創造了人體工程學座椅Aeron,優先給一些頂級程序員使用。
由于體驗很好,在圈子内形成口碑,Aeron被定義為頂尖程序員的專用座椅,成為早期Facebook、谷歌這些大公司的标配。
赫曼米勒把自身定位為一個技術服務商,辦公家具的設計和生産是圍繞技術來的。
估計大多數人都是第一次聽到辦公家具還有這麼多的系統。
這個系統那個系統,實際上始終是在教育客戶:我賣的不是産品,解決方案背後的邏輯是我們有技術,産品稍微貴一點是可以接受的。
通過這個方式,赫曼米勒突破了客戶的重度決策,從重度競争中突圍。
五重轉為兩輕是很難的,很多時候可欲而不可求,但同時也是有方法的。
方法就在于增長運營,持續穩定地向目标客戶傳遞價值,通過三個手段實現三個反應。
三、三生态有些企業單獨活不了,必須在一個商業生态中才能生存。
上面6個我們不管它,我們看下面3個。
1)撮合
當我服務單一客戶的時候,收來的費用不足以養活自己。我能不能改變商業模式,做一個平台?
比如搜索引擎,C端免費B端收費。當我向搜索個人客戶收費很難的時候,就讓他們免費搜索,流量聚攏之後向企業客戶賣競價廣告位。
撮合之後極大地降低服務成本、生産成本和供應鍊成本。本來很難養活自己的企業,也能獲得不錯的利潤。
2)寄生
所有的技術服務商本質都是寄生的,無法獨立存活。它們的長處是代運營,并不具備全鍊條的産業能力,不能直接賣貨。
就連像米其林這樣的全球最頂級的輪胎生産商,除了賣産品,也也賣技術服務,他們也給歐洲大物流公司提供輪胎代運營的技術服務。
3)共生
比如拼多多和微信的關系,如果微信把流量直接賣給拼多多,這叫物理反應,雙方之間的價值并不大。
騰訊成為拼多多的二股東,然後他們雙方一起到資本市場去變現,這叫化學反應。這就是共生,誰也離不開誰。騰訊需要拼多多,拼多多也需要騰訊。
為什麼會有三生态?
- 産品毛利太低。
- 産品有毛利,但營銷成本大于産品毛利。
- 産品有毛利,小規模營銷成本可控,但規模化營銷,很難保證訂單密度。
它就必須要在一個商業生态中才能保證自己的生存空間。
四、總結至此,我們就把爆品三大品相的3篇文章全部都寫完了。
我們給出了一個爆品公式:爆品=高需求度*高傳播性*高轉化率。
- 高需求度,是指産品——需求之間的匹配效率。
- 高傳播性,是指編碼——媒介之間的放大效率。
- 高轉化率,是指決策——動機之間的因果效率。
上面這三大品相,分别對應産品、流量、變現。
我們經常說:客戶并不需要我們的産品,客戶需要的是解決他的問題。
那站在客戶視角,什麼是爆品的本質呢?
産品的本質,就是拉升目标客戶高欲望需求。
流量的本質,就是建立高維多元的商業機會。
變現的本質,就是客戶輕度決策*對手輕度競争。
#專欄作家#
曹升 灰度認知社創始人。主業是創新增長服務商,擅長從客戶視角透視傳統産業 互聯網的增長邏輯與戰略機會。工作之餘,潛心研修生活禅10多年。研發出大量獨家原創方法論,可能是國内唯一一個把正念禅修與商業決策融合起來的跨界導師,通曉客戶決策 增長策略 禅修創新的底層邏輯。
本文整理發布于人人都是産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