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學界一直有“钗黛合一”的說法,這個說法的依據是脂批。
第四十二回 “蘅蕪君蘭言解疑癖 潇湘子雅謬補餘香”,庚辰本有回前批:
【钗玉名雖兩個,人卻一身,此幻筆也。今書至三十八回時已過三分之一有餘,故寫是回使二人合而為一。
請看黛玉逝後寶钗之文字便知餘言不謬矣。】
這條批語令人困惑不解,《紅樓夢》中林黛玉薛寶钗互為競争對手,脂硯齋竟然說她們兩個影射同一個人?
這個問題沒弄明白,還有一個更迷惑人的脂批。
第二十八回寶玉胡謅了個藥方,說可以治好林黛玉的病,此處脂硯齋批語說:
【寫得不犯冷香丸方子。前“玉生香”回中颦雲“他有金你有玉;他有冷香你豈不該有暖香?”是寶玉無藥可配矣。
今颦兒之劑,若許材料皆系滋補熱性之藥,兼有許多奇物,而尚未拟名,何不竟以“暖香”名之?以代補寶玉之不足,豈不三人一體矣。】
脂硯齋這是在說什麼?寶黛钗“三人一體”?這又是什麼梗?他老人家是嫌“曹雪芹”原著中挖的坑不夠多嗎?
《紅樓夢》是一部九連環,要想弄明白這些,還得先解決以下問題。
一
木石因果和金玉良緣
為什麼隻能二選一?
許多人會有一個疑問,在《紅樓夢》描述的時代,男人可以三妻四妾,賈寶玉完全可以把寶钗黛玉二人同時娶了,何必在二者之間糾結?
要弄清楚這個問題,就得扒一扒《紅樓夢》中的隐情。
1
木石因果和金玉良緣都影射皇位繼承
賈府影射皇宮,《紅樓夢》隐寫的是皇家事件,這一觀點得到越來越多紅迷朋友的認同。
1
木石因果
“曹雪芹”運用幻筆,以石喻人,以木喻人,結就一場木石因果。
“木”“石”合成“柘”字,柘樹汁是染皇袍的專用染料,“柘黃袍”是龍袍的代名詞。詳見拙作《木石前盟你真懂了嗎?它們合成的“柘”字竟然是皇帝專利》
木石因果的真正寓意,是皇位傳承。
2
金玉良緣
蔡元培先生認為,賈寶玉銜玉而誕,可以比喻為玉玺;小編認為,薛寶钗的金鎖對應通靈寶玉,可以比喻為金玺。
在清朝的皇帝寶玺之中,有一枚金玺:“大清嗣天子寶”。這枚金玺的用途是“以章繼繩”之用,專門在嗣皇帝登基時使用。薛寶钗的物化意象是金質“大清嗣天子寶”。
金玉良緣影射的同樣是皇位繼承。詳見小編前期文章《蔡元培說賈寶玉是傳國玉玺,金玉良緣意味着什麼?》
木石前盟和金玉姻緣的競争,是隐藏在婚姻掩蓋之下的皇位競争。一朝一代皇帝隻能有一個,所以金玉良緣和木石前盟隻能二選一。
一朝之内的皇位順承,最講究證據。嗣皇帝必須要有先皇的傳位诏書,才能名正言順地即位。
在物化層面上,賈寶玉和薛寶钗都有對應,林黛玉必然也會有相應的寶玺相配,才能确立寶黛钗的三足鼎立之勢。
2
林黛玉的具體物化象征是皇帝之寶
1
旃檀木質寶玺
第二十七回,林黛玉因為在怡紅院吃了閉門羹,回到潇湘館之後又一個人獨自垂淚。書中寫道:
那林黛玉倚着床欄杆,兩手抱着膝,眼睛含着淚,好似木雕泥塑的一般,直坐到二更多天方才睡了。
在“木雕泥塑”這裡,甲戌本上脂硯齋寫道:
[木是旃檀,泥是金沙方可。]
這條脂批是什麼意思呢?
01
金沙是皇帝專用印泥
我們先說這個金沙泥,這是一種印泥。
據相關記載,這是清朝皇帝使用的特制印泥。
其原料來自金沙江,在枯水季節淘沙選出黃膘(即發金黃色的朱砂)制印,一年也僅夠進貢一擔。黃膘做成的印泥紅中泛黃,很漂亮。
02
旃檀木代指木質皇帝之寶
康熙皇帝非常喜歡檀香寶玺,他是最先大量使用檀香木制作皇帝禦用玺印的清朝皇帝。
康熙時期的檀香木寶玺大的十幾公分,小的幾公分,都是用一整塊木料雕刻而成。
印鈕多為異獸鈕,異獸身體豐腴,四肢健碩,頭部細長,眼細小,類似豬的嘴鼻,後頸兩邊有幾縷卷曲的毛發。整個雕刻風格拙樸,線條流暢、簡潔。
2016年4月6日,清朝康熙帝的“敬天勤民”檀香木玺拍出達9260萬港元(約合人民币7720萬元)的高價,刷新了康熙印玺世界拍賣紀錄。
除了這枚“敬天勤民”,康熙皇帝還有一枚旃檀木質“皇帝之寶”。當年康熙皇帝經常出巡,攜帶玉質寶玺不方面,他特制了一枚旃檀木玺為“皇帝之寶”。
這枚木玺是盤龍紐方形玺,漢文篆書滿文篆書。面15.5cm見方,通高16.6cm,紐高11cm。附系黃色绶帶。
這是清代二十五寶之中唯一的一方木質寶玺。據《交泰殿寶譜》,此寶為“以肅法駕”之象征物,凡清帝行圍及駐跸行宮時,都要以這方“皇帝之寶”随駕。
通過對清代皇帝诏令文書中寶玺使用狀況的統計分析表明,二十五寶中用得最頻繁、範圍最廣的是這方木質“皇帝之寶”。
諸如皇帝登基、皇後冊命、皇帝大婚、發布殿試金榜及其他重要诏書上均钤用此寶。“ 其所钤诏敕制造之性質及使用之經常,它寶實無以相比。”
這枚旃檀木玺可以說是清朝皇權的真正标志,具有極高的曆史價值。
檀香木品質上乘,其放置十幾年可使木性達到真正醇和的狀态,其味是純正、極柔和、溫暖而香甜的木香,又微帶玫瑰香、膏香與動物香,十分持久。
林黛玉的重要生理特征之一是具有體香,第十九回專門有“意綿綿靜日玉生香”一節對此進行描寫。書中寫道:
寶玉總未聽見這些話,隻聞得一股幽香,卻是從黛玉袖中發出,聞之令人醉魂酥骨。
寶玉一把便将黛玉的袖子拉住,要瞧籠着何物。
黛玉笑道:“冬寒十月,誰帶什麼香呢。”
寶玉笑道:“既然如此,這香是從那裡來的?”
黛玉道:“連我也不知道。想必是櫃子裡頭的香氣,衣服上熏染的也未可知。”
寶玉搖頭道:“未必。這香的氣味奇怪,不是那些香餅子、香毬子、香袋子的香。”
黛玉冷笑道:“難道我也有什麼‘羅漢’‘真人’給我些香不成?便是得了奇香,也沒有親哥哥親兄弟弄了花兒、朵兒、霜兒、雪兒替我炮制。我有的是那些俗香罷了!”
這裡庚辰本上有一條脂批:
[正是按諺雲:“人在氣中忘氣,魚在水中忘水。”餘今續之曰:“美人忘容,花則忘香。”此則黛玉不知自骨肉中之香同。]
脂硯齋說黛玉骨肉之中自有香味,前條脂批中把黛玉比喻為旃檀木。這兩條脂批相呼應,脂硯齋總是不失時機地提示黛玉之香的來源是栴檀香。
寶玉要看黛玉袖子裡籠着什麼東西,莫不是暗示林黛玉袖子裡裝着旃檀木質皇帝之寶?
綜合以上兩點,脂硯齋借“木雕泥塑”這個詞,把林黛玉比喻為旃檀木質皇帝之寶。
2
青玉質皇帝之寶
清朝時期皇帝之寶有兩枚,另一枚是青玉質寶玺。
據乾隆十三年上谕:“青玉皇帝之寶本清字篆文,傳自太宗文皇帝時。”
這枚寶玺通高9.5厘米,印面12.5×12.5厘米。青玉質,交龍紐。
據《交泰殿寶譜》,此寶作“以布诏赦”之用,和上面的旃檀木質“皇帝之寶”具有相同功效。
青色是黛玉的代表色,青玉也就是黛玉,所以黛玉也比喻青玉質皇帝之寶。
這枚青玉質皇帝之寶是皇太極時期制造的,上面隻有滿文一種文字。
後來清朝廷重視滿漢合一,康熙皇帝制造了旃檀木質“皇帝之寶”。上面刻着滿漢兩種文字,自此以後,清朝皇帝真正使用的皇帝之寶就是這枚旃檀木質皇帝之寶。
小結
林黛玉一人身上,竟然集中體現了清朝兩枚皇帝之寶的意象。
結合前期相關文章,寶黛钗三人分别比喻為清朝時期的“傳國玉玺”“皇帝之寶”和“大清嗣天子寶”。
二
“钗黛合一”“三人一體”的寓意
2
“钗黛合一”
上文分析,木石因果和金玉良緣都影射皇位傳承事件。
在這等首要國家大事中,物證是必不可少的東西。
新皇帝要繼承皇位必須要有先皇傳位诏書,诏書上必須加蓋皇帝之寶。
新皇帝接位,要有嗣天子寶為證。
林黛玉比喻“皇帝之寶”,皇帝登基時必須要用。薛寶钗比喻“大清嗣天子寶”,皇帝登基時必須要用。
“钗黛合一”真正的意義是皇位的成功傳遞的必要條件。
但是,僅具有這兩枚寶玺的證明還不夠,必須還要有“傳國玉玺”,這就是“三人一體”的意義。
2
“三人一體”
封建時期曆朝曆代都十分重視“傳國玉玺”,有“得玉玺者得天下”的說法。
皇太極得到了一方元朝玉玺,奉為“傳國玉玺”。
中國第一曆史檔案館藏《清初内國史院滿文檔案》對此記述頗詳:
天聰九年八月初六日,秘書院甲喇章京鮑承先奏言:汗聖德如天,仁政旁達,天賜玉玺,乃非常之吉兆也。汗當急敕工部制造寶函。
進獻之日,汗率諸臣郊迎,由南門入宮,以應天眷。又以得玺之由,書于敕谕,緘用此寶,頒行滿、漢、蒙古,鹹知天命之攸歸也。
皇太極舉行了隆重的受寶大典,改後金為清,登基為皇帝。此後的一段時間内,他發布的許多文書上都用此寶。
所以,清朝皇位傳遞時,一定少不了“傳國玉玺”的傳遞。
“傳國玉玺”“皇帝之寶”和“大清嗣天子寶”三枚寶玺,在皇位交接時必不可少。三者合一,钤蓋在傳位诏書上,才是皇位合法傳遞的最好證據。
結論
寶黛钗三個角色在物化層面上,分别比喻玉質“傳國玉玺”大清“皇帝之寶”、“大清嗣天子寶”。
脂硯齋批示的“钗黛合一”“三人一體”都影射皇位傳承事件。
思考
《紅樓夢》中設置的金玉良緣和木石因果隻能實現一個,這就是說寶黛钗三人不能合一,那麼書中影射的皇位傳遞也就沒有合法進行。
作者費盡苦心隐藏在書中的皇位更叠事件會是怎樣的真相?他又有着什麼樣的喪國之痛?
正是:
木石前盟終虛化,金玉良緣未能終。
皇位傳承難預料,紅樓夢破卻歸空。
原創不易,感謝關注,青溪邀您:
共話紅樓,同解其中味。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