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水資源短缺十分嚴重,華北地區的耕地面積為全國的58.3%,人口約占全國的38.79%,但水資源占用量僅為14.44%,加上水源污染嚴重,造成水資源嚴重短缺。長江、黃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和遼河,197條河流中的407個斷面,一至三類、四五類和劣五類水所占的比例為49.9%、26.5%和23.6%。水污染态勢依然嚴峻。
全國56個城市的206個集中式飲用水源地的有機污染物監測表明:水源地受到132種有機污染物污染,其中103種屬于國内或國外優先控制污染物。
水務現狀
1水資源污染嚴重
工業用水量多,污染嚴重,生活用水無節制。
2排水系統管網
管網建設速度跟不上城市化速度,雨污水管錯接混接,污水流進雨水管而流進河道污染水環境;污水管網淤塞嚴重,地下水滲透倒灌,長期處于高水位運行,旱季合流制溢流(CSO)問題突出;泵站系統運行不合理,污水輸送運行效率低下,狀況較差;雨季城市内澇嚴重,污水井冒頂,初期雨水溢流,污染河道。
3内澇頻發
城市具有“雨島效應”,降水量和雨強較周邊地區大,易形成暴雨;城區排水管網不配套,排水能力弱;即使較小強度的降水,也易在局部地區形成積水;城市路橋、涵洞在規劃布局和建設過程中,未與城市降水-産流機制較好結合,壅水與積水并存;穿城、繞城河流防洪工程标準過低,城市受到區外洪水威脅。
4水廠制水成本高
水廠制水能耗高、化學試劑費用高,擺脫連續運營(24/7小時)中的人為故障,減少對于操作人員基于經驗的依賴人為操作。
智慧水務建設
1搭建基于物聯網的全面感知終端
把傳感器嵌入和裝備到自然水(降雨、蒸發、徑流、地下水等和社會水水源、輸水、供水、用水、排水和各類水利工程等)循環系統中,并通過普遍連接形成基于物聯網的感知終端。
2整合共享涉水信息
整合共享氣象水文、水務環境、市容綠化、建設交通等涉水領域的信息,構建跨部門的涉水數據信息平台。
3建立基于模型算法的大數據平台
通過建立基于模型算法,實現自然水和社會水風險預警響應、城市水資源合理調度、跨部門關聯數據深度發掘分析的大數據平台。
4為智慧城市規劃、建設、治理提供決策依據
通過各類感知終端采集、各部門信息整合、大數據分析為智慧城市規劃、建設、治理提供決策依據。
智慧水務建設内容
1監測體系
圍繞防汛抗旱、水資源、水環境和水生态管理4類核心業務,完善水務監測體系。
2控制體系
洪水控制體系、水源控制體系、城市供水控制體系、城市排水控制體系、生态河湖控制體系。
3業務應用體系
在共性業務上使用統一的通用模塊,針對個性業務可以開發個性模塊。通過管理平台模塊的共享,升級管理。形成協同的業務應用鍊條,為社會公衆、水務各級管理部門提供在線服務和決策支持。
4水務數據中心
通過元數據庫結合數據資源目錄的方式實現數據的标準化管理,并在現有綜合庫的基礎上建設數據倉庫,為分析、統計、決策等過程提供數據支撐。建設水信息基礎平台,建立形式多樣、使用靈活、方便快捷的資源共享服務系統。
山東省人工智能衆創平台介紹
山東省人工智能衆創平台與海康、華為、商湯、曠視、智諾、深蘭等80餘家人工智能龍頭企業,國内外數十位人工智能知名技術專家、學者,山東大學、廣東省高智新興産業發展研究院達成深度合作關系。
公司聯合山東大學成立山東大學閃亮人工智能研究中心,牽頭成立山東省人工智能産教聯盟,聯合省内高校成立閃亮人工智能學院。
公司矢志創建國内頂尖人工智能平台,搭建國内人工智能孵化中心,營造國際人工智能體驗中心,構建山東省招商服務中心,打造中國人工智能産業應用中心!
End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