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給diy圈子的信仰粉絲排個名,蘋果粉絲、3A粉絲、老黃粉絲絕對稱得上目前PC圈三大“信仰”主力,但是隻有真正的元老級diy粉絲都知道,3i粉絲曆史遠比這些粉圈更為古老。
上一款3i平台因intel自己的芯片組推廣計劃而夭折,這一停滞将intel粉絲擁有3i平台的夢想延後了23年……2020年,随着intel發布DG1獨立顯卡,intel粉絲們不禁淚流滿面:從青蔥到成熟,3i平台終于回來了!
二、架構解析早在2019年的HPC 開發者大會上,曾一手設計VEGA架構的GPU大神Raja Koduri向intel粉絲們分享了intel Xe GPU架構詳情。
Xe分為三條産品線,分别對應入門和便攜用戶(Xe LP)、發燒友和高性能數據平台(Xe HP)和面向高性能計算平台的Xe HPC。
處于數據中心核心位置的GPU常會處理不同隊列、不同時段的不同請求,這些請求包括但不限于科學計算、并行推理或IO交互等各種各樣複雜的請求,傳統GPU的EU單元在一次指令發射中僅滿足單一請求的功能已經難以滿足用戶需求,于是Xe這種集合CPU/GPU特性的架構出現了。在計算特性上,Xe全新的EU計算單元将GPU/CPU的多種計算特性融合,包括CPU和GPU的單指令多線程/單指令多數據,甚至能在同時支持兩種計算流混發,在應對不同的計算請求時意義重大。
Xe支持XEMF内存拓展技術,将GPU内存總線接入多個高帶寬内存通道,同時HPC級别的緩存不僅巨大,還支持多GPU共享,在科學計算中能提供持續且高效的FP64算力。
回到DG1 GPU本身,該卡是intel時隔23年來推出的首款基于最先進10nm工藝的入門級GPU卡。該GPU核心面積95mm²,擁有80組計算單元、640着色單元、16個紋理單元和8個光栅單元,基準頻率1.2Ghz,睿頻為1.5Ghz,顯存為4GB DDR4x顯存,頻率為2133Mhz,支持Pcie 4.0技術,位寬128bit,TDP僅為25W。
三、實物開箱本次入手的intel DG1來自深圳藍戟科技,本産品由正揚科技提供産品測試。這家公司成立于2020年,是intel核心合作夥伴,主營業務為計算機軟硬件。在其官網的唯一産品即為intel DG1獨立顯卡,配套了顯卡驅動服務,推測該公司未來将承擔intel後續GPU卡的研發和發行工作。
顯卡包裝整體深藍色,與intel調性相符,左上角為Xe架構LOGO标志,左下角介紹了該GPU的多項特性,右下角GUNGNIR的中文名叫藍戟,也有永恒之槍、閃電的含義,希望Xe未來能給玩家和開發者帶來更多更強的GPU卡。
開箱後配件非常簡單,除了說明書外就是GPU卡本體和一個半高擋闆。
GPU卡的輸出接口為HDMI與VGA接口,兼顧了新老PC平台使用。
該卡長寬高規格為164×121×21.6mm,itx玩家可以更換半高擋闆,散熱方式為散熱闆直觸,散熱風扇為一個45mm的四線溫控風扇。
本次測試采用了intel最新一代民用平台Z690,該主闆為一線品牌廠商微星推出的主流級主闆産品MPG Z690 EDGE TI WIFI DDR4“刀鋒”,測試CPU來自intel 第十二代産品i5 12600K,擁有目前最強的單核/多核性能、先進的intel 10nm工藝與6 4全新異構設計,兼顧了高性能與低功耗。
該主闆供電部分采用了16(CPU) 1 1相直出式供電,支持i9 12900K的超頻玩法;CPU底座升級為LGA1700,對比上一代CPU蓋闆,LGA1700的蓋闆方向從由下到上改為由上到下開啟,這種設計更方便塔式機箱用戶保持直立主闆狀态下安全拆卸CPU。
I/O方面,微星Z690 EDGE TI WIFI刀鋒主闆在一體式IO擋闆上集成了USB 2.0x2/USB 3.2 Gen 2x4/USB3.2 Gen2x2(20Gbps速率的Type-C),方便存儲與外設拓展;視頻接口支持最新的HDMI 2.1與DP 1.4;WIFI接口為基于Intel(R) Wi-Fi 6 AX201 160MHz無線網卡,支持802.11a标準下的5G頻段或802.11 a/b/g标準下的雙波段技術。
測試内存為兩根阿斯加特推出的DDR4 洛極W3 8G 3200Mhz内存,該内存由于獨特的夢幻氣泡燈條設計、親民的價格和一定的超頻空間,常年處于缺貨狀态。
該内存采用了南亞顆粒,XMP頻率時序分别為3200Mhz C16-18-18-38,不少用戶常将其超頻至4000Mhz以換取更高的通道性能。微星Z690刀鋒的内存布線基于英特爾的專利TT内存布線設計,建議用戶插入DIMM2/4插槽以獲得内存最優性能。
該主闆支持3xM.2插槽,固态硬盤我使用的是光威推出的Premium 1T Nvme固态和Basic 1T Nvme固态,這兩款固态Premium強調堪比企業級固态的高耐寫,另一款Basic則強調極佳的性價比。
自此,一款3i平台搭建完成,下一步讓我們上機看看這套3i平台能為我們幹些什麼!
測試項目包括GPGPU、Time spy測試、Blender、Adobe Premiere導出加速支持、剪映導出加速支持、CS:GO、坦克世界、永劫無間、SPEC13基準測試。首先來看看基準參數,如果你希望通過魯大師識别該GPU,會發現魯大師是無法正确識别的,但是測試可以正常進行,測試分數較GT1030略高。
使用3Dmark中的Time Spy能較公平的獲得GPU綜合性能,DG1的Time Spy得分為1503,較GT1030的1000出頭高出不少。
使用GPU-Z和CPU-Z均能準确識别出該GPU卡的各項規格,包括對PCIe 4.0的支持。
從GPU-Z可知,intel DG1支持如下特性:
GPGPU參數,單精度浮點1590 gflops,高于GT1030 gflops。
SPEC 13的測試能反映出GPU硬件在各種專業設計軟件中的性能表現,這裡使用Nvidia Quadro P600專業設計顯卡進行對比,可以看到DG1在大部分設計軟件性能都接近P600專業設計顯卡,甚至在3dmax、Medical和Showcase這幾款三維設計工具中更有優勢。
接下來我們試試實際使用中常見的軟件能否正常調用這款最新的Intel GPU吧,剪映是一款自媒體常用的剪輯軟件,由字節跳動推出,使用Intel DG1可以開啟硬件編解碼加速功能,并在導出視頻時使用GPU對其進行加速,利用率也非常高。
更專業的剪輯師會使用Adobe Premiere進行視頻多線剪輯,在設置中可以看到,使用Intel DG1可以開啟OpenCL硬件加速,同時在渲染視頻時GPU可以100%滿載。
Blender是目前最流行的3D建模渲染軟件之一,因其資源龐大和開源特性,廣受開發者喜愛。在打開一個模型進行編輯操作時可以明顯觀察到intel DG1的介入。
遊戲測試選擇了CS:GO(1080p中特效)、坦克世界(1080p中特效)、永劫無間(720p低特效)三款遊戲,CS:GO平均幀數在80~120之間,坦克世界幀數能維持60左右,永劫無間由于對GPU要求極高,所以隻能在720 低特效下能維持50-60之間的幀數。
英特爾推出DG1這款GPU,是對如今漲價、缺貨為主旋律的GPU卡市場一個警鐘,曾經的GPU王者即将再臨。比RDNA更低的TDP、不遜于Nvidia的龐大生态和技術底蘊,給了英特爾再度君臨GPU卡市場的自信。作為一個開發者或者輕度遊戲玩家,如果确實因為預算問題被N卡和A卡桎梏,英特爾的新顯卡或值得你考慮入手。
本文作者:老黃科技秀,如果筆誤,望其指正。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