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旅遊

 > 成都城市建設發展

成都城市建設發展

旅遊 更新时间:2024-06-28 13:29:32

成都城市建設發展(非凡十年成都實踐)1

更新改造後的星科北街。 本報資料圖片

越來越大的城市,承載着人們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也凸顯出社會治理現代化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回望成都過去十年的發展,一組數據不容忽視:2021年公布的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成都常住人口2093.78萬人,與2010年“六普”相比增加了581.9萬人,增量居全國第三;四川全省常住人口最多的三個社區均在成都市,每個社區人口均超過6萬人。

黨的十八大以來,高度重視社會治理問題,為新時代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指明了方向。指出:“要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治理之路,善于把黨的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優勢轉化為社會治理優勢,着力推進社會治理系統化、科學化、智能化、法治化,不斷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治理體系,确保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安定有序、國家長治久安。”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十年來,成都将人的發展、人的需求和人的感受作為所有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把黨的領導貫穿于城市治理的各領域各方面各環節,探索出一條“以人民為中心”的超大城市治理之路。以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以高效能治理促進高水平安全,“幸福成都”變得更有溫度、更有質感、更有内涵。

以“關鍵子”激活“滿盤棋”

“這十年,社區常态、工作内容、服務意識變化太大了!”成都市青羊區清源社區黨委書記湯繼剛是成都市首批大學生村官。他告别大學三尺講台、來到社區老舊院落時,許多人不解:“社區居委會是大爺大媽們待的地方,管的是雞毛蒜皮的事情,一個20歲出頭的研究生為啥要去社區?”

社區連着千家萬戶,既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國家治理的基本單元和關鍵環節。十年間,湯繼剛分明感受到社區“兩委”職能的變化:過去“坐大廳”更多承接基層行政事務工作,而現在深入院落樓棟,工作更多元也更專業。

“社區更多圍繞居民需求來策劃項目。”湯繼剛舉例說,他和同事們通過黨群服務站來了解居民需求,針對性引進商家。從2018年引進第一個社區商業項目至今,清源社區已經引進了10個商業項目,去年經營流水3130萬元,預計今年會突破4000萬元。

停雲詩就茶舍、三清書院、同音琴社、蜀繡傳習所、“潤祥樓”餐廳……這些社區商業項目既能給居民帶來便利、給商家帶來利好,還能反哺公益性的便民服務。社區的清源食堂就用社區商業項目的收益來設置優惠标準,讓老年人吃得安心省心。

“到社區,真的是來對了!”湯繼剛感慨說。

指出:“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關鍵在體制創新。”

十年來,成都從創新黨領導基層治理體制入手,系統性、整體性、全域性推進黨建引領城鄉社區發展治理改革,以落好黨委統攬統籌的“關鍵子”,激活超大城市基層治理的“滿盤棋”——

針對城市治理中普遍存在的“九龍治水”體制弊端,2017年起,成都在市縣兩級黨委序列獨立設置城鄉社區發展治理委員會,統籌分散在32個部門的基層治理職責,重點解決“一個部門做不了、多個部門做不好”的難題;

針對基層治理政策供給零敲碎打、微觀規劃缺失等短闆,成都形成了以“城鄉社區發展治理30條”為綱領的“1 6 N”政策制度體系和以城鄉社區發展治理總體規劃為核心的規劃導則體系;

針對社區工作日益行政化、社區減負措施難落實的問題,成都建立社區工作事項準入制度,撤并社區承擔不合理事項46.8%,清理應放不放、放責不放權、不該放卻放了的事權事項139項……

超大城市治理下沉到城市的基本單元,社區治理的精細化撬動整個城市治理的精細化。在各級黨組織統籌統攬下,各職能部門發揮專業優勢,大力推進管理、服務、資源向基層下沉,一個個社區細胞被激活,幸福美好生活和社會良序善治也相得益彰——

幸福生活更有品質。以“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為抓手,成都聚焦教育、醫療、養老、托幼等民生關切重點,2021年建成一批為民惠民可感可及的重大項目,解決一批群衆急難愁盼的民生難題,市級年度重點項目投資完成1904億元,區(市)縣滾動實施項目4344個。

安全底線愈加牢固。2021年成都交通安全事故、直接經濟損失分别較2012年下降63.6%、57.6%;億元GDP生産安全事故死亡人數降至0.013人;在副省級城市和省會城市中唯一四度蟬聯“長安杯”。

“一個現代化的社會,應該既充滿活力又擁有良好秩序,呈現出活力和秩序有機統一。”在四川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姜曉萍看來,成都将社區發展和社區治理有機結合起來,用發展解決動力問題,用治理解決秩序問題,實現了發展和治理的深度結合。

從“獨角戲”到“大合唱”

強調:“要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實現政府治理同社會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

在成都市錦江區晨輝社區,一個閑置空間變成愛樂花園的過程,就是社會治理共同體發揮力量的場域。

成都市愛有戲社區發展中心在晨輝社區閑置空間蝶變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這家成立于十年前的成都本地社會組織,起源于成都,輻射全省乃至全國,如今已參與上千個社區的社會服務。

被晨輝社區引進後,愛有戲在一年時間裡動員了5家共建單位、7個自組織隊伍成員的26名黨員、5位園藝達人、2名設計師以及近100名居民愛好者,共同完成愛樂花園的設計和施工。和老人們擺龍門陣、和小朋友們手工繪畫,愛樂花園的設計就在居民們一言一語中逐漸清晰。

建成後,社區居民還自發建立了院落環境治理隊、花園建設隊、認領管護隊。這一花一木,前所未有地融入晨輝社區和居民的生活。

在愛有戲創始人劉飛看來,放在十年前,這個項目落地也很困難。社區“兩委”繁雜的管理職能,令許多專業性工作難以落地;尚在發展初期的成都社會組織,又常常面臨缺平台、缺資金的問題。

過去十年,劉飛見證社區治理的“獨角戲”一步步走向“大合唱”。成都着力推動社會治理模式從單向管理轉向雙向互動,從線下轉向線上線下融合,從單純的政府監管轉向更加注重社會協同治理。社區、社會組織、社會工作“三社聯動”,社區平台政務服務資源向全社會開放,城鄉社區多元服務主體得以茁壯成長。

期間,多個“第一”孕育誕生——

成都市第一家社區公司是四川黉門宜鄰居民服務有限公司,興辦了社區養老院,提出了“兩高兩術加一養”的服務模式,即高齡老人、高危老人、手術前、手術後、康複康養,為轄區老年人提供康複護理、生活照料和臨終關懷,受到居民的歡迎。

四川省第一個社區基金會是武侯區發展基金會,通過專項基金反哺社區,實現了社區自我“造血”。地處武侯區錦官新城社區的航中街,曾是一個背街小巷,路面坑窪不平、常年積水,經由社區基金的撬動改造,如今以藝術彩繪的形式進行加固,成了網紅打卡點。

成都在全國率先探索“物業 社工”管理服務模式,鼓勵發展物業社會企業,如今,信托制物業正在向全市商品房小區、老舊院落、農集區、安置小區進一步推行。根據測算,導入了信托制物業服務的住宅小區,物業矛盾糾紛平均下降八成以上,許多小區甚至直接清零。

2021年,成都進一步探索“五社”聯動路徑,創新社區與社會組織、社會工作者、社區志願者、社會慈善資源的聯動機制。目前已建立社區發展治理機會清單發布制度,引導237萬名志願者、1.3萬家社會組織在社區提供服務,3.2萬個機關企事業單位、“兩新”組織與社區組織聯建、利益聯結、資源共享。

今年的成都“8·25”本土疫情大考中,成都市“微網實格”基層治理體系迅速轉化為“微網實隔”防控網絡 ,構築起疫情防控的“大屏障”。

“微網實格”以3小時内完成入戶組織動員為标準,小區(院落)、街區以30-100戶居民或商家劃分為一個微網格,将平時的精細治理單元轉化為應急突發的“戰鬥堡壘”。全市6465支街道社區應急響應隊伍首批接戰,微網格員15萬人,物業從業人員19.82萬人,省直機關下沉幹部1.8萬人,市縣機關企事業單位下沉一線9.86萬人,下沉報到黨員14萬,社區工作者2.6萬人,志願者45萬人……108萬基層力量全面應戰。他們在基層黨組織的統籌調度下投入成都“8·25”本土疫情防控,彙聚起聯防聯控、群防群治的強大力量。

因“善智”,更“善治”

早高峰,成都地鐵1号線倪家橋站内人頭攢動,一輛輛飛馳的地鐵列車卻無法“消化”不斷積壓的大客流。不過,這一情況在不久後就得到了緩解——根據客流反饋信息,一輛空的地鐵列車進站,乘客魚貫而入,站台很快恢複了正常。

客流如此快速有序地疏散,背後依靠的正是“城市大腦”交通數據支撐。數據驅動城市治理更精準、更智慧。

指出:“運用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鍊、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推動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創新,從數字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讓城市更聰明一些、更智慧一些,是推動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由之路,前景廣闊。”

面對超大城市轉型升級提出的諸多課題,成都堅持以“智慧蓉城”建設為牽引,全面推動城市經濟、生活、治理數字化轉型。聚焦“一網統管”,以“三級平台、五級應用”為核心,智慧蓉城運行中心應運而生。三級智慧蓉城運行中心搭建“王”字型架構:市城運中心重在指揮調度、統籌協調,區級運行中心強化實戰樞紐、銜接貫通,街鎮級運行中心聚焦聯勤聯動、高效處置,市級部門運行分中心重在信息共享、協同聯動。

幾個場景,顯現出成都“智”理的不同切面——

4月,成都青白江區一心社區網格員尹琴突然接到了街道智慧平台通過手機推送,顯示獨居老人郭大爺存在燃氣報警。尹琴立即前往,發現是郭大爺燒水忘了關火導緻燃氣洩漏。道路水浸預警、廣告牌墜落預警、疫情隔離門磁報警……類似的預警信息通過智慧終端傳達至成都新打造的“中樞大腦”,為市民生活築牢“防護牆”。

7月,防汛關鍵時刻。成都通過智慧水務系統,實時監測全市237座水庫動态信息,并實現主要河道洪水4-10個小時的預見期。當降雨發生後,系統會根據江河水位漲幅和實際降雨時空分布進行滾動預報,提高預報精度,為組織轉移和救援隊伍科學調配提供決策依據。

9月,成都市住建局智慧工地調度指揮中心,全市超過3000個重點項目的施工進展、作業狀态、圍欄設置、裸土覆蓋等情況正在屏幕上實時滾動着,工人操作違規,系統直接進行抓拍,并通過消息或短信的方式通知項目責任人,大大提升了監管效率。

智慧防疫、智慧交通、智慧水務、智慧環保、智慧生活……多元應用場景,持續提升成都的智慧城市發展指數,讓城市在應對突發狀态、極端狀态更有韌性、築牢底線。“一網統管”的民生大數據平台,主動發現、精準服務市民需求,讓市民更好地享受城市服務,不斷提升市民的獲得感、安全感、幸福感。

治理,是黨委政府和人民的雙向互動。在這場“雙向奔赴”裡,成都秉承着“人民至上”的價值依歸,把人民對幸福生活最貼近的設想,持續轉化為阡陌街巷的平常;人民把對城市的熱愛與追求,不斷具化為守望相助的行動。

以人性化的尺度表達城市的溫度,以繡花功夫探索城市的善治之道,以精細化治理煥發城市之美,構建超大城市治理體系現代化的新圖景,正在成都徐徐展開。

(來源:成都日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旅遊资讯推荐

热门旅遊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