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才子金聖歎在對《水浒傳》的人物形象進行分析之後,發現了“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氣質,人有其形狀,人有其聲口”的特點,并大贊“天下之文章無有出《水浒》右者”。文無第一,金聖歎做出的論斷自然不足為訓,但其提出的“典型人物論”卻是我國古代小說批評理論的一個重大突破。
性情說的是動态性格,氣質說的是靜态性格,形狀說的是外貌特征,聲口說的是語言特征,這四點确實是塑造人物的四個關鍵點。《水浒傳》中許多人物無疑都擁有極具個性化的形象,如李逵、武松、魯智深、史進等都是豪放粗魯之人,卻又各有不同。但是,分析一百零八好漢中的三位女英雄的形象,不難發現她們的性格、外貌及聲口着實有些怪異。顧大嫂和孫二娘幾乎完全按照塑造男英雄的方法進行塑造的,而嬌豔美貌的扈三娘又是一位幾乎不說話的啞美人,并且她的行為也顯得極為盲目,宛如木偶。
扈三娘影視形象
那麼此時存在一個問題,作者施耐庵為何要這樣區别對待這三位女英雄?這是他不經意留下的缺憾,還是故意為之呢?下文筆者将與大家一同進行讨論。
一、男性化的顧大嫂、孫二娘,啞美人扈三娘母大蟲顧大嫂,開個酒店,家裡又殺牛開賭;我那姐姐有三二十人近他不得,姐夫孫新這等本事也輸與他。解珍的這番話呈現出了一幅顧大嫂的整體畫像,綽号母大蟲說明她的性格體态,殺牛開賭說的是她的營生手段,并且她的本事還在孫新之上。眉粗眼大,胖面肥腰……有時怒起,提井欄便打老公頭;忽地心焦,拿石碓敲翻莊客腿。這首贊詩則更加細緻地描繪出了她的外貌和性格,其中“提井欄便打老公頭”及“拿石碓敲翻莊客腿”尤其觸目驚心。
小浣熊卡片中的顧大嫂
單看此處到也不可輕下定論,畢竟贊詩可能有誇張之嫌。但是注意對孫新的描寫中亦有“胸藏鴻鹄志,家有虎狼妻”之說,可見其家中确實是女強男弱。而三打祝家莊之時,顧大嫂“挈出兩把刀,直奔入房裡,把應有婦人,一刀一個,盡都殺了”,此等行徑簡直比其他男性好漢還要兇殘。與此互為呼應的,還有孫二娘的行為。
孫二娘比顧大嫂出場要早,在第十六回中即通過魯智深的話對其進行了初步介紹。到了第二十六回中,則通過武松的視角對其進行了具體描寫:露出綠紗衫兒來,頭上黃烘烘的插着一頭钗環,鬓邊插着些野花。單看此處,似乎孫二娘也是個愛美的正常女人。但接着我們看到“眉橫殺氣,眼露兇光,辘軸般蠢笨腰肢,棒槌似桑皮手腳”,可見其人毫無美感可言。慈愛,通過張青的描述,我們不難發現張青尚有原則,而孫二娘卻毫無底線。這家黑店也不是姓張而是姓孫,孫二娘本領亦在張青之上,所以張青家中地位亦是不如孫二娘。
孫二娘
扈三娘正式出場之前,杜興曾說“惟有一個女兒最英雄”,村前老人亦說扈三娘“十分了得”,這不禁令人心想:莫又是一個類似于母大蟲和母夜叉的人物?等她正式出場後我們發現,她跟顧大嫂、孫二娘完全不是一類人。第四十八回中這樣描寫道:霧鬓雲鬟嬌女将,鳳頭鞋寶镫斜踏。黃金堅甲襯紅紗,獅蠻帶柳腰端跨。巨斧把雄兵亂砍,玉纖手将猛将生拿。天然美貌海棠花,一丈青當先出馬。第六十八回中如此描寫道:玉雪肌膚,芙蓉模樣,有天然标格。金铠輝煌鱗甲動,銀滲紅羅抹額。玉手纖纖,雙持寶刃。恁英雄烜赫,眼溜秋波,萬種妖娆堪摘。
從這些描寫中,我們可以看到一位肌膚如雪、貌比海棠、眼含秋波、柳腰纖手的嬌美女将。同時通過“巨斧把雄兵亂砍,玉纖手将猛将生拿”,我們還不難發現,她不僅貌美如花而且武藝高強。而在小說中,扈三娘确實也生擒了王英,能與呼延灼大戰許多回合。
扈三娘
但可惜的是,這位兼具美貌和武藝的女英雄,她在全書中顯得比顧大嫂和孫二娘還要詭異。因為她幾乎完全喪失了說話的能力,在書中隻說過三句話。第一句是在第四十七回中跟王英相鬥時的過程中,當時扈三娘心道“這厮無禮”,其實嚴格意義上來說這隻是心理活動,并不能稱之為說話。第二句是在第五十四回中,當時扈三娘對花榮喊了句“花将軍少歇,看我捉這厮”。第三句則是在第九十八回中,扈三娘罵瓊英道:賊撥賤小淫婦兒,焉敢無禮。
祝家莊慘遭滅門之禍,扈三娘沒說話。未婚夫新喪、家中衆人被屠,宋江将她許配給王英,她也沒有說話。初見王英之時扈三娘好歹還有心理活動,而上了梁山之後卻連心理活動也沒了,活脫脫一個啞美人,一個提線木偶。
扈三娘和王英
二、施耐庵矛盾的女性觀和對女性英雄描寫的嘗試通過上一節的分析,不難發現顧大嫂、孫二娘和扈三娘這三位女英雄的人物塑造似乎都存在一些問題。顧大嫂和孫二娘被男性化,扈三娘喪失了說話的能力,施耐庵為何要這樣寫呢?筆者認為其中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施耐庵矛盾的女性觀,二是對女性英雄描寫的嘗試。
1. 施耐庵矛盾的女性觀
筆者在一篇分析潘金蓮形象的文章中曾指出:潘金蓮、閻婆惜和潘巧雲等形象的生成明顯受到了女禍論的影響。但是,女禍論并不适用于顧大嫂、孫二娘及扈三娘這三個形象,因為她們都是正面的。顧大嫂和孫二娘都被明顯地男性化了,而扈三娘又在男性面前成了啞美人,不少論者因此認為這是男尊女卑思想演化的結果。但是這點觀點失之于簡單,因為施耐庵在《水浒傳》中其實對女性表達出了足夠的尊重。
《水浒傳》開篇講的是林沖的故事,林沖本是八十萬禁軍槍棒教頭,但因其妻子被太尉高俅的養子高衙内看上,慘遭陷害發配滄州。林沖臨行前寫下了一紙休書,但并不是因為怪罪妻子,而是怕誤了妻子青春。“今去滄州,生死不保,誠恐誤了娘子青春,今已寫下幾字在此。萬望娘子休等小人,有好頭腦,自行招嫁,莫為林沖誤了賢妻”,這不僅是林沖對妻子的愛和敬重,亦體現了作者對女性的敬重。不僅如此,宋江也曾答應放閻婆惜自由,雖是為情勢所迫,但宋江也答應得爽快利落。武松初見潘金蓮時亦表現出了足夠的敬重,推金山倒玉柱當下便拜。
林沖妻子影視形象
閻婆惜和潘金蓮犯錯之前可視為中性人物,林沖之妻亦可視為中性人物,在這些中興人物身上我們并不能感受到明顯的男尊女卑色彩。那麼,用男尊女卑去解釋顧大嫂、孫二娘和扈三娘這三個正面人物,明顯說不通。但是我們顧大嫂、孫二娘被男性化,扈三娘失去話語權這也是事實。同時,一丈青實力強于王英但排位卻在王英之後,顧大嫂實力強于張青排位也正好在張青之後,孫二娘亦是如此。
透過這些現象,我們不難發現施耐庵認可女性中有強于男性人物的存在,甚至可以令她們在自己家中占有主權,如顧大嫂和孫二娘。但是,在更為正式的場面,女性卻要屈從于男性,如梁山排位。這其實是一種複雜的女性觀,一方面想要認可女性,但當女性真正對男權社會構成挑戰之時,卻又下不定決心,所以在另一方面又令女性屈從于男性。
2. 對女性英雄描寫的嘗試
母大蟲“眉粗眼大,胖面肥腰”,孫二娘“辘軸般蠢笨腰肢,棒槌似桑皮手腳”,扈三娘“天然美貌海棠花”,這為我們呈現出了女性英雄人物描寫的兩個極端。
扈三娘
當今武俠小說中的女俠一般都如同扈三娘那般兼具美貌與無疑,這無疑特别能滿足作者和讀者的審美需求。但是,現實中如果真的存在武藝高強、力大無窮的女俠,她們會長成弱不禁風的樣子嗎?其實《水浒傳》中對扈三娘的描寫中就存在明顯的不合理,如“玉纖手将猛将生拿”,扈三娘用單手将王英提起,不知纖纖玉手哪來這麼大的力氣。
再看另一個極端,顧大嫂不僅胖面肥腰而且殺氣濃重,孫二娘亦是粗腰糙皮心狠手辣,這無疑符合她們在戰場上大殺四方的英雄形象。但是,這其實是完全将女性當成男性來寫,強行将男性的性格、體征加在女性身上。這不僅導緻描寫失實,亦毫無美感可言。事實上,當今拍《水浒傳》電視劇之時,導演也不可能忠于原著呈現出顧大嫂和孫二娘的真實面貌,因為觀衆接受不了。
顧大嫂影視形象
金聖歎曾誇贊施耐庵對人物觀察細緻,故而寫出了如此多各具性格之人:施耐庵以一心所運,而一百八人各自入妙者,無他,十年格物而一朝物格,斯以一筆而寫百千萬人,因不以為難也。這其實是過譽之辭,因為在寫母大蟲、顧大嫂和扈三娘三位女英雄之時,施耐庵明顯陷入困境,最終選擇嘗試在男性化和女性化兩個極端上進行描寫。
值得注意的是,在數百年後的今天,如何描寫女性英雄人物依然是一個問題。施耐庵在《水浒傳》中所進行的嘗試也不能被視為敗筆,因為那種嘗試本身就具有重大的文學意義。
參考文獻: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