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知識

 > 八年級下冊語文期中複習資料

八年級下冊語文期中複習資料

知識 更新时间:2025-02-08 00:21:35

第六單元

21 《莊子》二則

知能演練活用

夯基達标

1.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确的一項是(  )

A.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憤怒,生氣)

B.《齊諧》者,怪者也(記載)

C.魚之樂也(這)

D.知我不知魚之樂(怎麼)

2.下列句子中“之”的意思與其他三項不同的一項是(  )

A.其翼若垂天

B.鵬背,不知其幾千裡也

C.子之不知魚樂,全矣

D.鵬徙于南冥也

3.下列各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項是(  )

A.莊子與惠子遊于濠梁之上

B.北冥有魚,其名為鲲

C.《齊諧》者,志怪者也

D.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4.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1)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

(2)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

(3)鲦魚出遊從容,是魚之樂也。

(4)請循其本。

課内品讀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5~7題。

莊子與惠子遊于濠梁之上

莊子與惠子遊于濠梁之上。莊子曰:“鲦魚出遊從容,是魚之樂也。”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莊子曰:“請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魚樂’雲者,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我知之濠上也。”

5.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

(1)鲦魚出遊從容(        )

(2)請循其(        )

(3)已知吾知之而問我(        )

6.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1)莊子與惠子遊于濠梁之上。

(2)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7.在莊子與惠子的辯論中,誰是勝者?

課外拓展

類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8~12題。

【甲】秋水時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兩涘渚崖之間,不辯牛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順流而東行,至于北海。東面而視,不見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歎曰:“野語有之曰‘聞道百,以為莫己若’者,我之謂也。且夫我嘗聞少仲尼之聞,而輕伯夷之義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難窮也,吾非至于子之門,則殆矣。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

(選自《莊子·秋水》)

【乙】黃帝将見大隗①乎具茨②之山,适遇牧馬童子,問塗③焉,曰:“若知具茨之山乎?”曰:“然。”“若知大隗之所存乎?”曰:“然。”黃帝曰:“異哉小童!非徒知具茨之山,又知大隗之所存。請問為天下。”小童辭④。黃帝又問。小童曰:“夫為天下者,亦奚⑤以異乎牧馬者哉?亦去其害馬者而已矣。”黃帝再拜稽首,稱天師而退。

(選自《莊子·徐無鬼》,有删節)

注①大隗(wěi):虛構的人名。②具茨:山名。③塗:同“途”,路。④辭:謝絕。⑤奚:何,什麼。

8.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

(1)秋水至(    )

(2)河伯旋其面目(    )

(3)黃帝将大隗乎具茨之山(    )

(4)遇牧馬童子(    )

9.下列各項中加點詞的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

八年級下冊語文期中複習資料(八年級語文下冊期末複習資料21)1

A.其 B.若 c.然 D.是

10.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1)聞道百,以為莫己若。

(2)夫為天下者,亦奚以異乎牧馬者哉?

11.從甲、乙兩文中各提煉出一個成語,然後概括河伯和黃帝二人的共同點。

12.黃帝的做法對于我們的學習和生活有怎樣的借鑒意義?

表達交流

13.下面是兩個寓理于物的例句,請你另選一件物品(例如“鏡子”“風筝”……),寫一個既符合物品特點,又飽含生活道理的句子。

例句:(1)蠟燭——站得不端正的,必然淚多命短。

(2)月亮——正因為有圓有缺,才使人不感到乏味。

體驗中考

14.(2017山東威海中考)随着微博、微信等的迅速發展,人們可以通過手機等移動終端随時随地地獲取海量的碎片化信息。毫無疑問,我們現在已經進入了碎片化閱讀時代,似乎一切信息、知識唾手可得,閱讀顯得如此輕松、容易。針對這一現狀,某班級準備就碎片化閱讀的利弊分正方、反方展開辯論,請你選擇一方,在辯論會上陳述觀點。

參考答案

夯基達标

1.A 解析 “怒”的意思是振奮,這裡指用力鼓動翅膀。

2.D 解析 A、B、C三項中的“之”都是助詞,的。D項中的“之”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3.B 解析 “冥”同“溟”。

4.(1)天色湛藍,是它真正的顔色嗎?還是因為天空高遠而看不到盡頭呢?(2)大鵬從天空往下看,也不過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樣罷了。(3)鲦魚在河水中遊得多麼悠閑自得,這就是魚兒的快樂呀。(4)請追溯話題本原。

課内品讀

5.(1)悠閑自得 (2)本原 (3)既然

6.(1)莊子和惠子一道在濠水的橋上遊玩。(2)你不是魚,怎麼知道魚的快樂呢?

7.解析 本題考查多角度分析問題的能力。可從故事本身、邏輯角度、二人的思想氣質差異等角度來解讀、探究。

示例 從邏輯上看,惠子是勝利者。莊子是靠曲解惠子的意思,才能在争論中得以維持自己最初的判斷,而這種做法顯然是有悖于邏輯判斷規則的,所以說惠子是勝利者。但是從辯論本身看,又是莊子勝利了。

課外拓展

8.(1)按時 (2)才,方才 (3)拜見,拜訪 (4)正好,恰好

9.D 解析 A項,他的/那,那些;B項,海神的名字/你;C項,……的樣子/是,是的;D項,“是”都指“這,這樣”。

10.(1)聽的道理很多,便認為天下再沒有誰能比得上自己。

(2)治理天下的人,與牧馬的人又有什麼不同呢?

11.贻笑大方(或:望洋興歎)、害群之馬。共同點:他們都能通過自身的經曆,發現自己的不足。(或:他們都善于反思。)

12.示例 黃帝的做法讓我們明白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不要妄自尊大,要虛心向他人請教,要時常自我反省,自我完善。

13.示例 鏡子——生來就隻照他人,不照自己。

風筝——飛得再高,也擺脫不了他人的操縱。

14.示例 (1)(正方)大家好!我認為碎片化閱讀優勢明顯:能夠随時随地即時獲取大量信息,有效提高零散時間的利用率。(2)(反方)大家好!我認為碎片化閱讀存在極大弊端,理由如下:一是降低閱讀效果;二是缺乏深度思考;三是閱讀者獲得的信息是零星的,不系統,不嚴謹。

八年級下冊語文期中複習資料(八年級語文下冊期末複習資料21)2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知識资讯推荐

热门知識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