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部非常奇怪的電影,真的不太好形容。為什麼呢?
說是港産喜劇吧,但裡面的笑料都是内地的,又有開心麻花又有德雲社。說是内地喜劇吧,但片中無處不在的香港電影惡搞橋段和噱頭,甚至故事也是許冠文、新藝城他們市井喜劇的諷刺feel。說是喜劇片吧,裡面的驚悚橋段是真吓人的;說是恐怖片吧,那些笑料和段子也是讓人笑的。
想了半天,《妖鈴鈴》其實可以這樣形容:來自香港的幕後班底,用港片市井喜劇的方式,拍了一部内地喜劇,又在喜劇的氛圍中最大限度的融入了驚悚元素的“完全融合體”。
陳可辛是不會坑媳婦的《妖鈴鈴》之前曝光的預告片讓我看得很郁悶,亂七八糟的一副爛片向,但在那時我還是相信,電影正片絕不會是預告片那樣的模樣,因為我相信陳可辛。
上半年我在《喜歡你》那篇文章裡就說過,陳可辛目前在内地是有兩大任務:
★其一,多元化。
利用自己多年的導演經驗,在内地用多元化的方式來拍攝不同題材的電影,這個被徐克稱之為“文化人”的導演,《武俠》《投名狀》《中國合夥人》《親愛的》等片類型駁雜,完全不見當年“清新範 文藝調”的UFO電影時期的市井喜劇風格。
★其二,授徒。
他監制了不少電影,包括曾國祥的《七月與安生》,許宏宇的《喜歡你》。這兩部電影都有當年UFO電影那種感覺,是陳可辛将自己賴以成名的風格,傳授給了自己的徒弟,培養新人。
而這部《妖鈴鈴》則有點複雜,同樣是監制,陳可辛這可不是授徒,而是家務事。其實看完《妖鈴鈴》之後,能感受到很強的吳君如風格,尤其是玲姐的人設,完全就是當年吳君如《霸王花》《一眉道姑》時期的傻大姐的範兒。而電影的故事,不就是邵氏《七十二家房客》、許冠文《天才與白癡》再加上新藝城《難兄難弟》的感覺嗎?
其實可以猜的到,《妖鈴鈴》是吳君如自己堅持要做的電影,因為她就是從那個時代過來的,但擔心自己搞不好,所以才拉來了陳可辛。對于這個故事體系,陳可辛自己也明白,電影是要面向内地觀衆的,舊時港産喜劇那一套根本玩不轉,所以拉來了開心麻花,再加上一個嶽雲鵬。
這是陳可辛聰明之處,于是就呈現如今這樣的混合風格。
“驚喜劇”在《妖鈴鈴》的首映式上,陳可辛說這片算是“驚喜劇”,還說要不是自己攔着,吳君如就把這部電影拍成恐怖片了。
的确如此,《妖鈴鈴》别看整體上是屬于喜劇片,但裡面的吓人橋段一點也不含糊,開場就給觀衆來了一個下馬威,紅衣女鬼裂口女的場面,是典型的恐怖片橋段。但随後馬上又進入到搞笑環節。
像是這種風格,我們在星爺的《回魂夜》中見過,追溯到更早,還是洪金寶那時候《鬼打鬼》《僵屍先生》為首的“靈幻功夫片”系列,其中就包括吳君如的《一眉道姑》和《老友鬼上身》等,但時間已經進入到90年代了。
一般而言,諸如這樣一驚一喜的風格是很難搞的,因為這樣的“冷熱交替”對于一部電影風格會産生割裂的影響,搞不好了恐怖不吓人喜劇也不好笑,所以一般導演很少嘗試。但本片有陳可辛啊,這位娴熟的調度和導演水準,把這兩處元素調和得非常得當,前一秒吓人,随後馬上搞笑,兩種風格和氛圍互不幹涉,這是有意思的地方。
更重要的是,有了恐怖氛圍的襯托,随之而來的喜劇效果,那是發自内心的笑啊。各位可以想象一下,當恐怖氛圍讓我們神經緊張到極點時,馬上一個笑點,頓時讓我們放松下來,這種大開大合的“一驚一喜”才是電影的特殊之處。
而且很有意思的是,本片恐怖風格,也有區分。前面是日系恐怖,裂口女的出現,是那種典型的心理恐懼;中段喪屍場面,有人說像《釜山行》,但其實是西方喬治•A•羅梅羅那種風格,《活死人之夜》的感覺;最後一段陰曹地府是我國民俗,不恐怖卻很有趣。
超快節奏很熱鬧
不過這樣一個故事和内容風格,涉及到了恐怖氣氛和釘子戶,在内地大環境下,所能表現的内容隻能是點到為止了。我相信本片同樣在審查方面遭遇到一些問題,這樣的故事以及片子涉及到來自東西方的恐怖元素,也隻能很淺顯的表現了。
所以《妖鈴鈴》選擇了一個不得已為之的方式,當故事和風格所要呈現的有所限制時,本片用了“加快節奏”的做法,一路狂飙到結尾。
電影的故事格局很小,其中要涉及到的戲劇化沖突又不少,但不能表現過多。而加快節奏的好處,就是讓這個故事戲劇沖突被“濃縮”,再加上恐怖氛圍與喜劇元素這麼一調和,所謂“一快遮百醜”就是出來的。
裂口女、喪屍、陰曹地府,東西方恐怖元素,三教九流的群戲,就是圖個熱鬧。
其實《妖鈴鈴》的故事本源,是非常港式的。正如前文所言,這部電影整體融合了昔日香港電影最具風格化的喜劇模式。
港産喜劇大融合一個強拆的故事,邪惡的開發商,形形色色的住戶,其實電影的故事起因有點類似邵氏時期楚原的《七十二家房客》,尤其是一棟樓内,“苦中作樂”的住戶們,與開發商鬥智鬥勇,都是當年經典舞台劇《七十二家房客》的路子。但不同之處就在于鈴姐這個角色。
心懷鬼胎的鈴姐,故作姿态且見利忘義,幾乎就是許氏喜劇中許冠文各種主角的翻版。可參考《天才與白癡》中的阿添,《半斤八兩》中的偵探黃若思,完全是一個模子裡刻出來的。許冠文的市井喜劇,都是專注于小人物,角色大多數賊眉鼠眼、尖酸刻薄,用貼近現實和搞笑的方式來諷刺現狀,這是本片最初訴求。
所以本片是借用了《七十二家房客》的路子,用許氏喜劇的人設來完成故事主體,但本片的主題是許氏喜劇的市井諷刺,但風格不是,許氏喜劇是誇張人設的方式來貼近現實,而本片内容多于天馬行空,從某種程度上來看,更像是新藝城。
電影後半段“瞞天過海”的設定,像極了《難兄難弟》,後者石天等人整蠱王青的段落,與本片玲姐整蠱裝鬼二人組,乃至後來假扮閻王爺整蠱沈騰和嶽雲鵬的段落是一緻的。
而且新藝城喜劇的風格,從《最佳拍檔》到《難兄難弟》再到《開心鬼》系列,内容都是極緻的天馬行空,倒是與《妖鈴鈴》内容中大開大合的整蠱惡搞橋段相當,尤其是結尾另起爐竈式的合家歡,大家在原本的基礎上換了一種方式生活,典型的新藝城風格。
看見沒有,一會的功夫,從邵氏說到了許氏喜劇,又來到了新藝城,你以為這就完了,還沒有哦!
作為導演,吳君如還是讓本片具有她當年成名時分的感覺,就是女版“林正英”時期。尤其是本片第二個段落,玲姐反串女鬼去“吓鬼”的橋段,就是當年洪金寶《人吓人》的路子,這裡将紙人變成老太婆,還有清朝僵屍。整體其身段,還是《一眉道姑》那種誇張扮醜的feel。
要知道,吳君如可是香港電影第一代“大笑姑婆”,本片的鈴姐,完全就是她剛出道時期的搞笑人設。尤其是大家呼喚“鈴姐”的時候,明明就是《一眉道姑》裡的阿李。
所以,《妖鈴鈴》到底是什麼風格,我也說不清,在我看來就是如上所說的,集合港産喜劇各種風格和橋段的混搭,我相信這是陳可辛的功勞。
這對于香港電影老粉絲來說,看這部電影是很親切很有情懷的。但就我來說,我就是香港電影粉絲,本片中除了各種熟悉的風格和橋段之外,容納于其中的笑料,卻是新鮮的。
内地喜劇元素與港式惡搞
這裡的新鮮,指的是各種恐怖橋段,還有喜劇風格。沒錯,本片别看是各種香港喜劇的融合,但笑料卻是來自内地的。這裡面開心麻花也好,還是德雲社也好,都是很貼切融入到故事之中。
《妖鈴鈴》值得稱贊的一點,就是笑料的把控,無論是對白還是情節,很容易抓住觀衆的笑點,我相信這既不是監制陳可辛的功勞也不是導演吳君如所為。而是内地的喜劇團隊。天南海北的一通插科打诨,不敢說很高明,但确實很搞笑,這一點就不容易。
這裡就不再多談了,這些笑料是本片最大的亮點。嶽雲鵬、許君聰、張譯是最亮眼的角色。
除了一些大家都能get到的笑點之外,還有一些不易察覺的笑料,是對香港電影的惡搞,這倒是需要舉例的。
比如吳鎮宇與方中信這一對,惡搞了《古惑仔》與《無間道》,古惑仔謝頂了,面癱警察“梁朝偉”秀逗了。吳鎮宇秀逗的時候高呼“我是警察”的設定,到了後來才明白,他真的是一個警察,還是卧底。這一處笑點相信隻有香港電影粉絲才能get到。
還有papi醬的造型,直接來自于吳宇森的《八彩林亞珍》,甚至她與潘斌龍的設定,就是後者電影中蕭芳芳與許冠英。
而在那段“比比誰更慘”的真情告白段落中,吳君如的故事,“家裡人全死了就留我一個”,是來源于吳鎮宇的《朱麗葉與梁山伯》,其中吳鎮宇飾演的佐敦就說過這番話。這段内容本身不搞笑,搞笑是在于吳鎮宇就在旁邊坐着,而《朱麗葉與梁山伯》裡也有吳君如,後者是個非常悲情的角色。這個噱頭放在這部電影裡,這才是搞笑的地方啊。
還有張譯這個角色,來源于《回魂夜》,那個一心想要非禮女鬼的保安和到處配音的李力持。
所以說了,這就是陳可辛為什麼拉開心麻花等内地班底“入夥”的原因,其實就是用港産喜劇的内涵,在呈現方式上更加内地化,否則如今的觀衆可能get不到笑點在哪裡。就憑這一點,陳可辛還是很厲害,融合了這麼多香港喜劇元素,再加上惡搞橋段和内地喜劇風格,整體一鍋亂炖,竟然調和到如今這個狀态,盡管有着施展不開的問題,但能搞成如今樣子,真的很了不起。
就這個故事?一般人真玩不轉的。
PS,個人最喜歡的角色,是飾演張勇敢的大長臉許君聰,可惜連個正經劇照都沒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