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鄱陽湖生态環境現狀

鄱陽湖生态環境現狀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23 15:28:28

9月3日,江西省都昌縣大咀頭附近,百餘名垂釣者成排守在鄱陽湖邊,不時抛竿收竿。垂釣者的電動車和私家車停在身後幹涸的灘塗上。退水後的灘塗在連日的高溫暴曬下闆結成塊,車輛行人碾碎的沙土随風飄入湖水中。

而在大咀頭附近較深的水域,魚群時常躍出水面,落在漁政巡邏船上。湖中央的深水區,不時有江豚浮現。因水位下降較早露出的灘塗上已長滿雜草,零星覓食的白鹭,偶爾受驚飛起。

自7月以來,熱帶副高壓控制長江流域,鄱陽湖地區遭遇極端幹旱,水位持續下降。9月23日,鄱陽湖星子站水位7.10米,突破了2004年2月出現的曆史最低水位7.11米,鄱陽湖水文水資源監測中心升級發布枯水紅色預警。

鄱陽湖生态環境現狀(旱情下的鄱陽湖生态保護)1

9月8日,九江廬山市,星子水文站附近,一條木船停放在岸邊沙丘中。

詹定鹂在都昌縣漁政執法大隊工作28年,對鄱陽湖的水位下降更加敏感。湖面萎縮,湖中水生生物生存空間被擠壓,藻類、魚、江豚和候鳥的生存狀況,更令老漁政人員擔憂。“氣候反常,肯定對所有的水生生物都是一個威脅。”

極端幹旱氣候之下,如何保護鄱陽湖的生态,将影響降到最小,仍是鄱陽湖區域所有人眼下最迫切的一個現實問題。目前,鄱陽湖保護區管理局及周圍市縣,已經行動起來。

新“打卡景點”

9月4日,江西都昌縣龍口裡附近,鄱陽湖湖邊幹涸龜裂的灘塗上,到處可見織紋狀的裂縫,與湖中平靜的水面形成臨水而旱的映照。

灘塗幹涸後泥土闆結,私家車沿着湖邊緩坡沖下灘塗,在鮮綠色的草地上留下碾壓枯死的小道。汽車在湖灘上高速行駛,漂移的車後塵土飛揚,在平整的湖灘留下一圈圈的車轍。

幹旱給行人進入湖灘創造了條件。不少垂釣者沿着湖區多個通道和幹涸的湖灘自由進入,踩踏湖灘苔草,在湖邊留下飲料瓶罐和生活垃圾。

自7月以來,遭遇極端幹旱的鄱陽湖水位持續下降。伴随着水位下降,鄱陽湖湖邊灘塗荒草叢生。長出的苔草構成一片草原景觀,成為網絡博主打卡的熱門“景點”。

人群踩踏過的草灘已經開始幹枯,厚密的草灘上被踩出多條人行小道,露出枯黃的草根和沙礫。

鄱陽湖生态環境現狀(旱情下的鄱陽湖生态保護)2

9月8日,九江廬山市流星山附近,成群的白鹭吸引了許多遊客。

禁漁後鄱陽湖漁民上岸,除了在公園打牌娛樂,大批垂釣者會集到鄱陽湖邊釣魚。

垂釣者在湖邊活動,車聲和人聲嘈雜。都昌候鳥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局長李躍擔心,這些都會破壞候鳥的栖息環境。垂釣者遺留的垃圾,對湖區的生态形成威脅。李躍每次到湖邊巡查,都會撿走湖邊的廢舊漁網和塑料垃圾,提醒垂釣者離開時随身帶走垃圾。

占早龍是鄱陽湖上的老漁民,禁漁後轉做江豚救護隊員,每天在湖面上巡護。而現在,救護擱淺或受傷的江豚,提醒垂釣人員不得靠近保護水域,成了他的主要工作。他也擔心,在江豚集中活躍區域,過多的垂釣人員會誤傷江豚。

據江西當地媒體報道,針對遊人、車輛對濕地造成的損害,目前沿鄱陽湖的廬山市、湖口縣等地正在開展專項保護行動,廬山市有關部門在通往落星墩的觀景台路口設置了阻車樁和警示牌。

鄱陽湖生态環境現狀(旱情下的鄱陽湖生态保護)3

漁政幹部勸說釣魚愛好者離開自來水廠取水口。

8月28日,廬山市林業局發出倡議書,倡議不駕駛機動車進入鄱陽湖濕地,并将對破壞鄱陽湖濕地的違法行為嚴肅處理。

為避免垂釣誤傷江豚等珍稀水生生物,當地漁政部門還禁止使用抛鈎。

9月4日上午,鄱陽湖湖灘上空,不時有航拍愛好者放飛的無人機,在空中盤旋嗡鳴,驚飛淺灘覓食的水鳥。在鄱陽湖千眼橋附近,同時有超過四架無人機起飛,拍攝幹涸的湖灘和飛鳥。

朱彼得是都昌縣本地人,從事攝影60年。退休後,每年候鳥飛回鄱陽湖,他都會騎着電動車在湖邊尋找拍攝角度。“人多的地方,鳥就少。能拍到鳥的地方,都沒有路。”

朱彼得說,鄱陽湖禁漁後,湖面上少了匆忙來往的漁船,鳥群飛過湖面的場景更加整潔。但幹旱之下,随着湖水後退,朱彼得往年拍鳥的幾個地點已經幹涸,候鳥歸來後也很可能放棄原來的栖息地。等候鳥歸來,朱彼得預計,隻能重新尋找拍攝位置。“幹旱,是大自然的事,人也沒什麼辦法。”

“魚躍甲闆”

極端幹旱影響的不隻是沿岸,鄱陽湖裡的生态環境同樣受到影響。

9月3日,漁政部門的巡邏船在鄱陽湖都昌水域行駛途中,三十厘米長的鲢魚弓身彈出水面,跳上甲闆。五分鐘内船艙裡就彙集了近二十條魚,工作人員将誤進船艙的魚投入湖中放生。

在湖口縣和都昌縣鄱陽湖水域,時常能遇到魚群躍出水面。在落星墩,一位父親帶着五六歲的孩子在湖灘上行走,盛玩具的水桶裝着一條四五斤的大魚。“撿的魚,它自己跳到船上了。”

長江流域十年禁漁政策實施後,漁船全部上岸。詹定鹂告訴新京報記者,禁漁後,鄱陽湖的生态肉眼可見地向好,随着魚群數量增加,多年不見的珍稀魚種也在湖中出現。

鄱陽湖生态環境現狀(旱情下的鄱陽湖生态保護)4

9月6日傍晚6時左右,江西上饒昌萬公路瑞洪大橋下,一頭幼年江豚躍出水面。據當地居民介紹,在瑞洪大橋和昌景黃高鐵大橋之間的信江裡有10頭左右江豚時常出沒,傍晚5時30分左右是江豚活動的活躍期。

但今年在湖區提前進入幹旱情況下,出現鲢魚上船的“熱鬧景象”并不值得喜悅,詹定鹂心裡更多的是擔憂。在他看來,湖水水位下降,湖面縮小,魚群才集中在小部分水域,“反而說明它們的生存空間被擠壓,對生态而言不是好現象”。

9月6日8點,鄱陽湖都昌站水位下降到7.97米,一天内降低了0.15米。同日,星子站也跌破8米極枯水位,鄱陽湖提前進入極枯水期。鄱陽湖通江水體面積291平方公裡,較去年同期萎縮近9成。

詹定鹂說,往年枯水期水位雖然也會下降,但水位下降速度較慢,長江江豚有充足的時間遊回到深水區。今年,湖水下降速度過快,每天下降約15厘米,魚群來不及遊回深水區,被困在灘塗的低窪處,體型較大的長江江豚更容易擱淺。

為防止江豚受傷擱淺,都昌縣漁政執法大隊每天巡查湖面,查看灘塗附近是否有被困的江豚,送回深水區域或送往醫院救治。詹定鹂稱,“目前,都昌湖區還沒有發現擱淺受傷的江豚。”

随着鄱陽湖水位下降,吃水線過深的船隻無法通行,采砂船也在湖中擱淺。為減少船隻對魚類和江豚的威脅,鄱陽湖面限制船舶行駛。非工作人員乘船進入湖面,需要提前向漁政執法部門報備。

鄱陽湖生态環境現狀(旱情下的鄱陽湖生态保護)5

江西啟動枯水期鄱陽湖水生生物監測後,9月6日,餘幹縣志願者與監測人員巡護江豚。

在詹定鹂的記憶中,2011年8月,鄱陽湖也曾提前57天進入枯水期。湖灘大面積裸露,漁船成排擱淺在岸邊。政府按照漁船和漁民人數發放補貼,幫助漁民渡過難關。

詹定鹂稱,當時漁政部門的工作重點在“救災”,幹旱直接影響漁民的經濟收入和家庭生活。随着禁漁政策落實,漁民上岸後不再依靠捕魚生活。今年,鄱陽湖提前進入枯水期,對湖區的生态影響最大。

“人又不能幹涉太多”,詹定鹂介紹,在湖區旱情尚未嚴重時,漁政執法大隊就制定了江豚遭遇擱淺或受傷情況下的應急方案。江豚遭遇食物嚴重短缺的情況時,經過評估,可以人工适量投喂小魚。但為減少對江豚習性的影響,盡量不做人為幹涉。湖面日趨萎縮,詹定鹂說,他們所能做的,就是加強巡查。

詹定鹂稱,為減少人為轉運帶來的傷害,漁政人員在重要碟形湖和主湖區之間開挖溝渠,保證那些被困在淺灘或碟形湖中的魚群和江豚等水生生物,可以沿着水道自主遊回到深水區。

等待候鳥歸

相對于候鳥攝影愛好者,李躍更擔心候鳥的安全,以及鄱陽湖提前進入枯水期,候鳥如何在此生存。

據介紹,鄱陽湖是亞洲最大的候鳥越冬栖息地。在鄱陽湖越冬的候鳥年均數量達到43萬餘隻,種類超百種。李躍提供的資料顯示,鄱陽湖區鳥類共有463種,其中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鳥類26種。秋冬季節,到都昌候鳥自然保護區越冬的候鳥高峰期達到20多萬羽。

通常每年9月中下旬,豆雁會作為首批候鳥到達都昌縣多寶鄉馬影湖邊,鄱陽湖開始進入候鳥越冬的高峰期。随着氣溫和水位下降,種群繁多的候鳥陸續組團遷徙而來。

此外,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鳥類白鶴也會在冬季飛臨鄱陽湖越冬。全球白鶴種群數量僅4000隻左右,98%的白鶴每年在鄱陽湖越冬5個月以上。

李躍預計,今年冬季候鳥遷飛動态性強,呈多點散發态勢,甚至與湖區沿線村莊農業空間、農民生活空間發生重疊或沖突,給候鳥的安全埋下隐患。

為了躲避人類的幹擾,候鳥會選擇人迹罕至的隐蔽地點栖息。李躍擔心,人類在湖邊灘塗過多活動,車聲和人聲都會給候鳥生存栖息帶來幹擾,也增加了不法盜獵者捕殺候鳥的機會。他和同事往往騎車甚至步行,到偏僻的島嶼或灘塗上巡查。

另外,近年來随着環保力度的加大,鄱陽湖水質已經得到改善。但今年鄱陽湖枯水期長,湖水量減少,湖水水質也下降嚴重。新京報記者在現場留意到,鄱陽湖水肉眼可見的渾濁,呈現出泥水混合的暗黃色,僅有岸邊不足一米的範圍能看到湖底的砂石。

李躍說,水質降低,影響水生生物量,對小魚生長不利。湖中小魚數量減少,進而會影響以小魚為食的鳥類生存。水質下降影響視線,也會降低冬候鳥的捕魚能力。

鄱陽湖生态環境現狀(旱情下的鄱陽湖生态保護)6

9月7日,都昌縣,一隻候鳥飛過幹湖床。

候鳥尚未大規模歸來,鄱陽湖灘塗上的荒草已經提前生長,沒過腳踝的苔草莖葉堅韌。李躍擔心,湖灘大面積長期裸露,濕生、旱生植物過早生長,冬候鳥來時,植被纖維化嚴重。苔草是雁鴨類候鳥最愛的食物,莖葉一旦老化,雁鴨類無法啃碎,不能作為候鳥的食物。

此外,随着濕地地表水不斷下滲,灘塗泥土變硬,鳥類很難啄食濕地植被根莖,影響鳥類食物來源。

李躍介紹,為解決候鳥食物問題,曾考慮在湖灘上投放稻谷玉米等,作為候鳥的補充食物。但也有專家擔心,人為投放食物會影響候鳥的習性,在非必要時刻盡量減少人為幹預。

接受新京報記者采訪期間,李躍不斷接聽電話,協調鄱陽湖附近水塘的候鳥保護工作。在電話中,一位水塘承包商擔憂,秋冬季節候鳥飛臨水塘,會取食水塘中魚苗和蟹苗,希望能獲得相應的補貼。

從9月初開始,湖區生态保護人員就用打草機割去現有綠草,讓它們重新生長出嫩芽,為豆雁提供食物。

此外,面對持續發展的旱情,在候鳥來臨前,都昌候鳥自然保護區抽水灌溉離主航道較近的候鳥栖息地,讓濕地松軟,長出适宜候鳥啄食的濕地植物,等待候鳥到來。

9月21日上午,江西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工作人員在馬影湖水域監測到9隻越冬白琵鹭,這是保護區今秋以來監測到的首批越冬候鳥,拉開了今年鄱陽湖候鳥越冬序幕。“我們已經做好了準備。”李躍說。

鄱陽湖生态環境現狀(旱情下的鄱陽湖生态保護)7

9月8日,九江廬山市流星山附近,白鹭在淺水中覓食。不遠處落星墩已經全部露出水面。

記者 郭延冰 攝影報道

記者 聶輝 文字報道

編輯 劉晶 張湘涓

校對 楊許麗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