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大,有一間特别的房子
它承載着許多北大人的故事
關于電影和看電影的人
它的名字叫做
北京大學百周年紀念講堂
它不僅是禮堂、劇場、音樂廳
它更是一座
可以同時容納2000多人的大影院
這座講堂沉積了歲月
記錄着時代的變化
見證着社會生活的改變
也安放着一代代北大人的青春記憶
受到疫情影響,講堂裡的銀幕黯然了許久。就在最近,這間大房子裡再度迎來了人頭攢動、光影變幻。今天,小北向你發出邀請——走,去講堂看電影!
每一部電影
都會營造出一個獨特的時空
作為北大裡獨特的文化空間
百周年紀念講堂
能夠将自己的氣場與電影融合
營造出别樣的觀影體驗
光影流轉,群星閃耀——為北大的師生放一場電影
“服務師生,繁榮文化”是北京大學百周年紀念講堂一直以來堅持的宗旨。在面向北大師生提供文化服務的同時,講堂也吸收着北大校園文化氛圍的浸染。以北大師生為主體的獨特觀影群體,賦予了講堂獨一無二的氣質。
“為北大的師生放一場電影”是講堂的職責,也是不少電影工作者的期待。自從2000年開放以來,有衆多優秀的影片選擇在講堂首映,更有許許多多的電影工作者來到這裡與北大師生交流。可謂“光影流轉,群星閃耀”。
2001年12月17日,電影《大腕》交流會
2005年10月17日電影《神話》映後交流
2009年3月12日《高考1977》學術研讨會
2009年5月5日《孟二冬》首映
2009年10月5日《建國大業》映後交流
2010年9月19日電影《狄仁傑》首映禮
2010年12月14日,電影《趙氏孤兒》映後交流
2011年10月20日,電影《龍門飛甲》映後交流活動
2017年09月17日 ,電影《芳華》首映交流活動
2019年10月11日,電影《攀登者》北大放映專場
盡管有着能請來整個娛樂圈的實力,但定位“服務師生,繁榮文化”的講堂一直堅持着“高品位、低價位”的原則:以藝術水平為标準引進項目,同時要确保售票定價貼近大學生消費水平,從膠片到數字放映2D電影的票價從未突破10元,3D電影票價也遠低于社會影院。
傳統的膠片放映機
現代化的數字影院設備
與其他影院相比,這裡的“放電影”和“看電影”都顯得有些與衆不同。造就這種獨特氣質的,除了講堂一直以來的堅守之外,還有這間“特别的大房子”悠久的曆史和深厚的底蘊。
電影是有詩意的
從誕生的那一刻起
它就承載了人們的夢
而講堂
将這個夢帶到我們身邊
滄桑沉積,光影記憶——從“大飯廳”到“大講堂”
現在的北京大學百周年紀念講堂興建于北大百年校慶時,它的前身是“大飯廳”。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大飯廳”就是北大校内放電影的場所之一。它的南北向是食堂、東西向是禮堂,禮堂的西端有一個不小的舞台,電影幕布就懸在舞台上。
這座設施簡陋的磚木結構臨時建築不設座位,吃飯、聽講都要自帶闆凳,但卻承載了無數北大人的“藝術記憶”:音樂家李德倫帶領樂團在這裡演出,為學生講解如何欣賞交響樂;京劇表演藝術家張君秋在此登台,一展水袖;更有越劇表演藝術家王文娟的電影《紅樓夢》令師生一飽眼福……電影則是其間必不可少的保留項目。
大講堂外的柿子林
簡陋的設施擋不住師生們高漲的熱情,光和影的交錯、美和思想的融合給校園注入了輕快的活力和天真的夢想。改革開放以後,大飯廳改建為大講堂,依然沿用“大飯廳”的名字。增設椅子之後,學生可以坐着看電影,但這個大講堂條件依然簡陋。
大講堂内景
1996年5月,時任國務院副總理李岚清來到北大大講堂作報告,提出為北大籌資建立新講堂的設想。1998年百年校慶之際,“百周年紀念講堂”正式投入建造。1999年5月3日,北京大學百周年紀念講堂正式落成。自此,大講堂走過了它風風雨雨的半個多世紀,終于舊貌換新顔。
這座與新世紀和北大新百年共同成長的講堂,設施先進,功能齊全。當年臨時搭建的磚木結構,一變而為錯落有緻、層次分明的現代化建築;需自備闆凳的尴尬局面,被恢宏敞亮的劇場和2000餘個舒适的座椅取代;簡陋的舞台早已成為曆史,取而代之的是70平方米的升降樂池、180平方米的聲反射闆、41道電動吊杆、數字立體聲返音系統和雙屏顯示字幕機……
百周年紀念講堂不僅是禮堂、劇場、音樂廳……更是一座讓2000多人一同欣賞光影藝術的大影院。多年來,這裡的電影放映技術緊跟時代潮流,始終堅持用最先進的數字放映設備,确保帶給觀衆極緻的觀影體驗。
擇一意蘊豐富之影
讓靈魂與藝術交織、碰撞
以千人雷動的掌聲
回贈那輝煌的謝幕
映畫北大,與影同行——從電影中需尋找“生命的”“社會的”意義
北京大學百周年紀念講堂,始終和時代脈搏共振,承載了不同時代的北大人的電影記憶。從主要放映社會主義國家的影片到大量引入歐美國家的電影資料再到兼放國内外優秀影片,這座講堂沉積了歲月,記錄着時代的變化,見證着社會生活的改變,也安放着一代代北大人的青春記憶。
在光影絢麗之中,有一些片段凝成北大人心中永恒的回憶。曾在百周年紀念講堂管理部工作的劉壽安老師,當時擔任大講堂電影隊隊長,他回憶道:“大講堂幾乎每周六晚上都會放電影,而且票價低廉,每到放映日,門口總是擠滿了學生。那時候有很多不對外放映、僅僅作為軍區内部資料的影片得到特批在北大上映,比如《魂斷藍橋》《羅馬假日》《第一滴血》等等。很多原聲電影甚至沒有中文字幕,要靠翻譯用擴音器即時譯出劇中人物的對白。”
在娛樂活動有限的年代,講堂通過電影的形式豐富北大師生的課餘生活,那些國内外優秀影片體現的技術和觀點,使大學生增進了對國際局勢、各國情況和電影科技的了解,電影作為北大人看向世界的窗口,發揮了重要的作用。進入新世紀後,社會影院已經走向商業化,《魂斷藍橋》這類老舊影片已經難覓蹤影。百周年紀念講堂從支持北大美育教育的角度出發,繼續滿足師生的觀影需求放映原聲版《魂斷藍橋》,放映時常常搭配另外一部與之相匹配的經典影片連映,比如《蝴蝶夢》《愛德華大夫》《緊急下潛》《莉莉瑪蓮》等。
後來,《大話西遊》大火,每到開學初和畢業季,同學們希望放映《大話西遊》的呼聲便持續高漲。2000年到2010年期間,《大話西遊》在講堂保持平均每年至少放映兩場的頻率。即便如此,在講堂2009年策劃發起的“講堂銀幕,你我參與”的電影公選投票活動中,該片依然脫穎而出。
講堂放映《大話西遊》時的海報
2001年5月2日晚,講堂放映電影《大内密探零零發》結束後,周星馳出現在了講堂的舞台上,現場師生們歡呼聲不斷。對于觀衆的贊譽,周星馳始終溫婉含蓄地表達着謝意,并耐心回答和滿足觀衆的提問和要求。
周星馳在講堂
他說:“我們拍一部電影出來,能有觀衆看完還沒睡覺,我們已經是很安慰了。如果看完電影,大家還笑了,那我們已經很高興很高興了。如果看完電影,大家還笑了,還跑過來跟你握手,說恭喜你啊,那我們就很高興很高興很高興很高興了。如果觀衆把我的電影裡的台詞念都出來,那你說我會有多高興!”
在講堂觀影的師生們,不僅有着青春年華,更有着對電影藝術的尊重,以及從電影中需尋找“生命的”、“社會的”意義的觀影願望。
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電影研究者戴錦華老師就對“大學生院線”一直抱有期待,“不僅放映青春題材的影片,也有藝術電影、嚴肅電影,能夠帶有某些藝術的試驗性,能夠表現某些嚴肅的社會主題。”
北大一代又一代同學們和一代又一代電影人在北大講堂裡相遇,他們共同成就了講堂電影的獨特氣質,也為北大的校園文化裝點上了一道獨特光彩。
希望能給每一屆學生
都留下一點記憶
讓他們回憶北大時
能想起講堂裡電影的美好
光影盛宴,藝術殿堂——把小衆文藝片搬上大銀幕
電影放映的背後有一群多年來堅持付出的人們。講堂曾經和中國電影資料館合作,引進了很多并不對外公映的片子;講堂和歐盟電影節等世界級影展也一直保持了很好的關系,很多在世界電影節中獲獎的歐美的優秀影片,或許大家并不能輕易看到,但是講堂還是會想辦法拿到資源,讓北大師生欣賞到經典影片。
目前的國内電影行業已經非常規範化,要獲得片源必須通過正規、合法的途徑。但電影公司追求票房最大化,影片下映時間延長,但片租卻越來越高。講堂二十年多來都沒有上調D票價,造成講堂的總票房收入偏低。“既然大家想看,那我們一定盡力給師生們創造條件,讓大家看到。”劉壽安老師介紹。
自2016年,中國藝術電影放映聯盟正式成立以來,大衆對于藝術電影的欣賞興趣得到更多安放。專業藝術電影放映機構的增加,讓人們從分層市場中感受到創作多樣化。
北京大學百周年紀念講堂與國内專業藝術電影放映機構合作,收羅各類不在影院放映、在世界各大國際影展獨家展映的藝術影片。把收藏在資料館、圖書館、專業課堂上難得一見的藝術電影搬上熒屏。在這片學術深厚、文化優渥的土壤,兼有校内專家學者的講座、論壇加持,藝術電影從此不再“難以看懂”,也不再“難以看到”。
講堂不斷引進學術性強、藝術性強,文化展示性強的精品影片。雖然片租很貴,但講堂定價依然遠低于市場價格,北大師生也都非常支持。此前,講堂曾自主策劃過“大講堂藝術影院”系列展映活動,特别引進11部在奧斯卡、戛納等世界級電影節提名或獲獎的類型風格多樣的影片。
“藝術影院”系列放映中,講堂志願者在操作中文字幕
除了經典影片和院線影片,未來,講堂還将引進藝術演出的影像放映,使更多的同學通過講堂的銀幕欣賞到芭蕾舞、歌劇等演出。
一場電影結束,講堂的觀衆廳裡總會想起熱烈的掌聲,這樣的場景在院線并不常見。戴錦華老師把這個掌聲稱之為“一個觀影的禮儀”,表達着觀衆對電影藝術的尊敬。講堂裡放映的電影,還将長久地陪着北大師生。一段又一段精彩的光影,會印在每一位觀衆的心上;一陣又一陣熱烈的掌聲,也會在講堂裡久久回響。
信息來源:北京大學融媒體中心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