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在一個飯店裡面,正在拍攝《永不瞑目》一個三百多人大場面的戲份。
孫紅雷剛剛試完戲。
導演趙寶剛走過來問孫紅雷,“哎哎, 你等會兒,你會演戲嗎?你是哪畢業的?”
孫紅雷回答,“我中戲畢業的。”
趙寶剛接着問,“你哪個系的?”
孫紅雷戰戰兢兢回答,“我表演系的。”
趙寶剛,“不對吧,你是别的戲吧。你是表演系的嗎?你舞美系的吧。”
說完這話,就喊來副導演,要把孫紅雷給換掉。
陸毅,袁莉,尤勇,都在現場,一下子所有的人都安靜下來了,現場鴉雀無聲。
孫紅雷一下子就傻了。
那個時候的孫紅雷已經拿到了話劇舞台的最高獎“梅花獎”,所有的自信和驕傲在那一刻,全部都沒有了。
孫紅雷頓時就絕望了,覺得自己都不能幹演員了。
自己找了一個小攤,喝了一晚上悶酒。
第二天,孫紅雷來到現場,找到趙寶剛,希望能再給自己一次機會,别換掉自己。
趙寶剛和沒事人似的說,誰說要把你換掉,馬上就要拍你的下一場戲了,你準備去吧。
在《永不瞑目》中,孫紅雷隻有二十多場戲。
看到了孫紅雷的可塑性,等趙寶剛拍攝《像霧像雨又像風》的時候,專門給孫紅雷寫了一個角色“阿萊”。
後來,趙寶剛成立了自己的經紀公司鑫寶源公司,第一個簽約的藝人就是孫紅雷。
而捧紅王志文,江珊,陸毅,王珞丹,袁立等諸多演員的被稱為是“造星工廠”的趙寶剛,并不是科班出身,曾經在首鋼做了12年的翻砂工人。
讓我們看看趙寶剛是如何逆天改命的?
1、1972年1月3日,北京正下着鵝毛大雪。
趙寶剛和同班的17名同學帶着行李乘坐上了一輛解放牌大卡車,經過天安門廣場來到首鋼。
那個時候首鋼雖然在北京,但是對于這些孩子來說,天安門廣場之後的北京不是北京,而是離家很遠的地方。
這是他第一次來到鋼廠,鋼廠的高爐和煙囪在白雪的覆蓋之下顯得特别壯觀。
這時他才16歲,初中剛畢業,就成為了一名翻砂工。
這是當時最苦最累和最危險的一個工種。
那個時候的趙寶剛每天最大的夢想就是别受傷。
當年和趙寶剛一起去的17個同學,在他的青春年代就走了3個。
死的死,傷的傷,拄拐杖的,坐輪椅的。
每年鋼廠有千分之三的死亡指标,每年都超标。
他也有幾次受傷,差點丢了性命。
趙寶剛雖然沒有什麼偉大的夢想,但是他明确地知道,現在的生活不是自己想要的。
他的内心一直有着“一定要改變命運”的想法。
為了能實現這個想法,他發誓不在工廠不戀愛,不結婚。
看着身邊的人陸續的戀愛結婚,生個孩子,每天都吵吵鬧鬧的,他肉眼可見的看到了自己的未來。
于是,他努力工作,連續八年被評為“先進生産者”,連續兩年被評為“新長征突擊手”。
趙寶剛很清楚,要想改變命運,必須具備兩樣東西,一是文化,二是能力。
在此期間,一些有知識、有文化的人相繼到趙寶剛所在的班組來勞動.改造。
剛跟他們接觸的時候,趙寶剛覺得很新鮮。
可是随着接觸的加深,他陷入了越來越深的悲哀之中不可自拔:他突然發現自己什麼本事都沒有,自己就是掌握了很微薄知識的一個學生。
于是,他暗暗發誓:我必須掌握一門生存技能。
于是,趙寶剛學外語,學話劇,練美聲,希望這些額外的技能能帶給自己一條離開這裡的路。
在朋友的幫助之下,趙寶剛認青藝話劇院的演員徐京曾為師,開始學習表演。
在學習過程當中他忽然發現自己嗓音條件很好,于是又找了一個老師,開始學習聲樂,西洋唱法。
業餘的時間,就到勞動人民文化宮排練合唱。
有時候下班後連飯都不吃便往文化宮跑,排練完感覺還沒唱夠,就不坐公交、走三小時的路回家,一邊走一邊唱。
19歲的趙寶剛就報考了中央音樂學院。
結果,被錄取的通知書都來了,可惜他沒看到。
直到1977年,他再次去考音樂學院的時候,另一位領導才告訴他,上次你已經考上了,但是通知書被扣下了。
為了能改變自己的命運,當時北京有21個文藝團體,趙寶剛先後報考了每一個團體,都沒有考上一個。
有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的形象,太帥了,不是工農兵形象。
一次次的被拒絕讓趙寶剛沮喪到了極點。
生活的苦悶打擊着這個年輕人。
特别迷茫的時候,他就跑到天安門廣場。
百無聊賴的他,想找到天安門廣場最中間的那塊磚頭。
從東數到西,再從南數到北。
找到中間那塊磚之後,他坐在中間那塊磚上,能坐到天亮。
天安門廣場是他那時候最願意去的地方。
1980年,北京電影學院開設第一期業餘訓練班,趙寶剛就動了心思。
但是單位不給趙寶剛開介紹信。
而這個時候,趙寶剛的弟弟從單位開出了介紹信,但是不想考了。
當時的介紹信都是手寫的。
趙寶剛的弟弟叫趙寶強,趙寶剛就靈機一動,将弟弟的“強”字改成了“剛”字,然後就去考試了。
考試的時候,趙寶剛朗誦了一首詩歌《師長敬我一杯酒》。
原本都沒有報什麼希望,結果這次竟然考上了。
就這樣,25歲的趙寶剛和李勤勤,張光北,李強,李成儒成了同班同學。
而這屆業餘班走出來的實力派比專業班的還多。
2、在學習了四個月之後,電視劇《四世同堂》的劇組找到趙寶剛,想讓他出演祁家老二。
原來,是趙寶剛的一個朋友“八一”電影制片的老演員把他推薦給導演林汝為。
一見面,導演林汝為就問趙寶剛看過這本書嗎?
趙寶剛說,我看過。
他說:你覺得你能演嗎?
趙寶剛說,我能演。
沒想到話音剛落,林導的臉一下就撂下來了,特别不高興,他問道:陳寶國都想演,但是看完書他都覺得他演不了,你怎麼就能說你能演呢?
趙寶剛心想:我肯定是得罪導演了。
于是就留了一個地址,然後就走了。
兩個月過去了,沒有任何消息。
不久,趙寶剛看到報上登報了《四世同堂》已在八一廠開機的消息,上面列着主要演員的名單,可是唯獨沒祁家老二。
趙寶剛的腦子裡就閃現了一個念頭:是不是我還有希望?後來自己又給否定了,都開機了。
又過了一個月,有一天,趙寶剛下班回家,家門口蹲了一個人,看到他就問:你是趙寶剛嗎?
趙寶剛說對呀。
他說他是《四世同堂》的助理導演,趙寶剛的腦子忽悠就一熱,那人接着說:我找了你兩個月了。
趙寶剛說:我給林導留地址了,我看見他給塞在眼睛盒裡了。
原來,林導看的演員太多,他就給忘了。
進了劇組之後,趙寶剛就趕緊開始看劇本。
七天後,拍趙寶剛的戲份,這一天有三場戲。
趙寶剛老版《四世同堂》劇照
那天,劇組所有的人全都去了,一百多人,因為大家想知道祁家老二這麼重的戲為什麼找了個業餘演員。
在拍一條撞牆戲時,另一位導演有點欺負新人,不停NG,一連拍了7條,趙寶剛肩膀撞腫了才罷休……
結果,三場戲下來,大夥評價是:演得不錯。
趙寶剛這算是舒了一口氣。
等到看第一批樣片的時候,全劇組的人得出的評價是:在人物的把握上,演祁老爺子的演員第一,趙寶剛第二。
拍攝期間,趙寶剛吃了不少苦頭,但是這些苦和在車間裡面做工人比起來簡直不值一提。
3、在這樣濃厚的藝術氛圍中,趙寶剛看到改變命運的希望,他不想再回到工廠繼續之前的生活了。
于是,在趙寶剛的戲份拍完之後,他主動和導演林汝為說,我能留下給你們沏茶倒水嗎?我想學習一下。
導演一聽,非常高興,就把趙寶剛留下來做了劇務。
于是,趙寶剛每天張羅着各種事情,把每個人都服務好。
導演想吃餃子了,他就和廚房的大師傅一起和面調餡,包餃子。
有一天,剪輯大師傅正義來了。
趙寶剛知道這是難得的機會,于是他就和傅正義說,老師您能每天給我講點課嗎?您想吃什麼,我給您開小竈。
因為在劇組表現得非常好,林汝為把趙寶剛介紹到北京電視藝術中心。
當時,北京電視藝術中心的副主任就是鄭曉龍。
因為趙寶剛是工人編制,藝術中心是幹部編制,他是按管倉庫的工人調進來的,給他放在辦公室打雜,幹沏茶倒水這些事。
進電視藝術中心的時候,主任提了三個條件:不許跳槽、不許演戲、不能分房。
雖然條件很苛刻,但是由此就能離開車間進入到藝術團體了,趙寶剛欣然接受。
給劇組定盒飯,管人,管住宿,管車輛,扛東西,這樣的活,趙寶剛幹了6年的時間。
後來當了導演,趙寶剛在現場永遠是幫着搬東西。
置軌道車的時候他就會幫着擡,說把桌子挪一下,他就會幫着擡,他永遠是在現場幹活的一個導演。
趙寶剛說這是他多年養成的一種習慣,這一生都磨滅不了。
近水樓台先得月,趙寶剛不放過每次能學習的機會。
他利用一切時間跟随劇組學習,跟最好的燈光師張剛探讨燈光問題,跟錄像技術最好的張建學錄像……從攝像、配音到寫分鏡、剪片。
當時趙寶剛的夢想就是能做一名制片主任就行。
4、制片主任還沒當上呢,趙寶剛與丁芯一見鐘情了。
當時,趙寶剛單身一個人,穿的毛衣都起毛了。
1984年春,單位廣西話劇團的演員丁芯被安排去北京出差。
團裡的一個演員給趙寶剛織了件毛衣,丁芯帶給趙寶剛。
趙寶剛一見到丁芯,感覺眼前一亮。
丁芯當時21歲,個子高高的,非常漂亮。
29歲從未談過戀愛的趙寶剛對丁芯一見鐘情。
但是三天後,丁芯就回廣西了。
一年後的一天,趙寶剛去招待所看望朋友,他一進門就愣住了,原來丁芯也在。
原來,丁芯這次來北京,是與倪萍、濮存昕等人拍攝電視劇《中國姑娘》。
當她最喜歡的女孩再次出現時,趙寶剛很興奮。
四個月之後,1986年,趙寶剛和初戀丁芯結婚了。
而當時,趙寶剛僅僅就是一個打雜的劇務。
1989年,一位朋友寫了部名為《怯懦的誓言》的劇本,趙寶剛為了做該片的制片主任,拉到了55萬元贊助費。
趙寶剛挺高興,錢是自己搞到了,這下應該能當上制片主任了。
回到北京影視中心,和主任一說,領導很高興,連聲說,好事,好事。
然後主任又補了一句,我來做這部戲的制片主任。
趙寶剛一聽,猶如冷水潑頭,從頭到腳。
緊接着主任說,你來做導演。
可是接下來的問題是:中心怎麼能批準他導戲呢?
于是主任又給趙寶剛出一個主意:馮小剛當時也想當導演,你們倆一塊去跟廠裡說。
趙寶剛馬上就跟馮小剛說了,馮小剛先是高興了一會兒,然後轉念一想:咱倆當導演,廠裡批的可能性還是不大。
馮小剛又出了一個主意,他說:咱們的副主任鄭曉龍也想當導演,咱們拉着他。
兩個人就鬥膽找到了鄭曉龍,他一聽就說:好啊!中心批下了三個人的申請。
戲拍得很順利,《怯懦的誓言》當年得了兩個大獎:“飛天獎”和“建國40周年優秀電視劇獎”。
4、很快,趙寶剛迎來了他人生的轉折點。
鄭曉龍組織王朔一幫人,寫了一個劇本叫《渴望》。
1990年,北京電視藝術中心導演魯曉威找到趙寶剛,邀請他擔任《渴望》的技術導播。
但是拍到了20集的時候,劇本出現了問題。
魯導既要忙劇本又要忙拍攝,分身乏術。
于是趙寶剛立刻抓住機會,毛遂自薦。
讓導演魯曉威去修改劇本,由他來執導餘下的部分。
同時趙寶剛還承諾,自己不要勞務費,也不挂名,隻要一個機會。
結果,這個機會,真的給到他了。
雖然《渴望》後30集,是趙寶剛導演的,但是隻是挂了一個導播的名字。
《渴望》播出後,一時間萬人空巷,得獎無數。
當時公安部還特意給《渴望》劇組頒發了一個獎項,因為在劇播放期間,全國的犯罪率下降了30%。
為此,公安部特意邀請了劇組吃飯,并給他們頒發了一個“優秀劇組”獎。
在飛天獎的領獎現場,大夥高高興興地出發了,趙寶剛突然發現就剩他一個人在屋裡了。
他開始回憶拍戲的一幕一幕,覺得自己在這個戲裡的貢獻是最大的,出的力是最大的,到今天卻沒有人提起自己,心裡一陣一陣的酸楚。
難受了一會兒,他又開始安慰自己:你既然想當導演,你就得付出這一切,你活該,這就是你的命。
但是,就是因為趙寶剛的不争名奪利,不計較個人得失。
領導破例正式把“技術導播”趙寶剛調到了導演組。
這就意味着趙寶剛可以正式當導演了。
很快,天上就掉下來了一個大餡餅。
這個大餡餅,就是《編輯部的故事》。
最開始的導演是金炎,但是因為金炎沒有多機位拍攝的經驗,直接和攝影師打起架了,劇組一下子都癱瘓了。
還在住院的鄭曉龍急忙趕到片場,換掉了攝影師,讓拍過《渴望》,有多機拍攝的經驗的趙寶剛來擔當導演。
看過了劇本之後,趙寶剛覺得這個戲,不能按照之前的模式去拍了。
于是,他用了自己的手段。
每天等演員到位了之後,趙寶剛帶着大家開始坐在一起聊天,各種神侃,天南海北,各種八卦。
等呂麗萍,葛優,侯耀華等這些演員都聊嗨了之後,才一起讀劇本。
他的基調就是,就是不要像演戲,“正經的戲不正經演”。
這種狀态,演員很容易就把自己代入了角色中了。
所以,每天大家非常輕松的,在歡聲笑語中把戲拍完了。
張國立,濮存昕,郭冬臨,于謙,李玲玉,劉蓓很多大腕,都在《編輯部的故事》裡面客串過。
其中有一場戲,是一個騙子,趙寶剛的同學李成儒前來客串,馮小剛看完後一拍大腿:“這孫子哪找來的?”
趙寶剛說:“這孫子是我同學”。
這部電視劇大獲成功,王朔和馮小剛的劇本功不可沒,但是趙寶剛的導演方式也是增色不少。
當時這部電視劇,讓一個瞧不上中國電視劇的演員沉浸其中,因為看《編劇的故事》,還把飯燒糊了。
而這個人,日後也成為了一個有影響力的導演,他就是姜文。
這部電視劇播出之後,獲得了第11屆中國電視金鷹獎,最佳電視連續劇獎,葛優因此也獲得了最佳男主角。
《編輯部的故事》成了趙寶剛第一部挂名的電視劇。
1992年,趙寶剛首次個人執導的第一部電視劇《皇城根》,反響很一般。
被評價是,前八集臭不可聞,後八集精彩絕倫。
《南方周末》登出了一篇批評的文章,最後一句話讓趙寶剛至今記憶猶新:我奉勸趙寶剛一句,不要再當導演了。
在後來整整的一年裡,趙寶剛閉門思過。
這一段的反思在趙寶剛的導演生涯中是一個轉折點。
他先是把中國當時的現狀分析了一下,得出了一個結論:沒有一部真正的純粹寫情感的片子。
于是,趙寶剛決定了要拍愛情題材。
王朔把《過把瘾就死》、《永失我愛》、《無人喝彩》三部小說改編成一部《過把瘾》。
39歲的趙寶剛十分喜歡這個劇本,拍攝成了電視劇《過把瘾》。
雖然隻有8集,但是捧紅了王志文和江珊。
一時間,全國各地的發廊,貼滿了他們的海報,滿大街放的歌曲都是劉歡唱的《糊塗的愛》。
觀衆來信裝了好幾麻袋堆在央視辦公樓的大廳裡。
王志文将一個北京文青的雅痞和灑脫演繹得淋漓盡緻,由此徹底爆紅,瞬間成了時代頂流。
并且獲得了第14屆“飛天獎”優秀男主角獎。
趙寶剛獲得了第1屆中國電視藝術雙十佳導演獎。
京滬兩地文藝界給出一緻高度評價,稱之為“當年北京最火,最具有氣勢,反響最為熱烈的一台戲。”
至此,首鋼工人趙寶剛徹底改變了自己的命運,再也不是那個連署名都沒有的導播了。
6、在拍戲的時候,趙寶剛不惜力。
經常為呈現出更好的效果,他自己倒貼錢。
曾遇到過拍戲經費嚴重不足的情況,于是自己隻能從家裡搬東西,但凡是拍戲能用到的,全被他搬到了攝影棚。
等妻子丁芯回來一看,家裡都被搬空了,都被搬到攝影棚了。
隻剩下了四面牆,晚上隻能弄一涼席睡地上。
但即使這樣,丁芯卻依舊沒有任何怨言,無怨無悔地陪着趙寶剛度過了那最艱難的幾年。
《過把瘾》之後,趙寶剛拍了海岩的《一場風花雪月的事》,一舉捧紅徐靜蕾。
這也開始了趙寶剛和海岩的合作。
趙寶剛和海岩這對黃金搭檔,在那些年,創造了無數的經典影視劇,成了一代人回憶。
《永不瞑目》把趙寶剛的打造偶像生涯推到了最高峰 。
1999年,陸毅憑借着《永不瞑目》中的肖童,一炮而紅。
還沒從學校畢業的陸毅一時間成為了風靡全國的偶像男神,更是很多女生心目中的夢中情人。
《永不瞑目》該劇在當年創下的收視神話也奠定了導演趙寶剛在電視圈不可動搖的地位。
緊接着,《像霧像雨又像風》捧紅了陳坤,《拿什麼拯救你,我的愛人》捧紅了印小天。
在《永不瞑目》中看到了孫紅雷的可塑性之後,在《像霧像雨又像風》中,趙寶剛專門給孫紅雷打造了一個角色“阿萊”。
《奮鬥》捧紅了佟大為,王珞丹,朱雨辰,馬伊琍等一票人。
那幾年趙寶剛聲名鵲起,凡是拍過他作品的演員,“無名的變有名,有名的變著名”。
因為趙寶剛的造星能力,他的戲被演員們稱為“演員夢工廠”,很多演員都是“求着”趙寶剛導演,希望有機會能合作。
很快趙寶剛和老婆丁芯成立了鑫寶源公司,簽約的第一個藝人就是孫紅雷。
《婚姻保衛戰》《我的青春誰做主》 《北京青年》等印刻着深深趙寶剛烙印的電視劇相繼誕生,收視一部比一部高,反響一部比一部強烈 。
但趙寶剛雖然合作和捧紅的年輕漂亮的女演員不計其數,可是他卻從來沒有負面消息傳出。
在2002年,47歲的趙寶剛中年得子,喜悅之情溢于言表,他為兒子起名趙馬丁。
“馬”代表當年的馬年,“丁”則是妻子丁芯的姓,既包含了對妻子的愛,還可以當英文名,一舉兩得。
在做導演的二十多年間,趙寶剛獲得過的獎項不計其數,飛天獎、金鷹獎、白玉蘭獎等等,他幾乎都拿了一個遍。
這是對他事業的肯定,也是對他本人的最大誇贊。
他的作品講述了幾代人的青春,影響着一代又一代的人。
趙寶剛用他的故事告訴我們,隻要努力,隻要不放棄,就能逆天改命。
努力的人,披荊斬棘,傷痕累累也會艱難地走過去。
【圖片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作者删除】
在此聲明,未經授權禁止一切形式的轉載!女青年,不同意!
——END——
我是@毒舌女青年關注我,了解更多人物故事
#頭條群星10月榜#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