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寫作課程設置

寫作課程設置

教育 更新时间:2024-09-18 15:19:50

寫作課程設置?日前受邀參加了一個關于大學寫作課程的專業研讨會準備PPT時不完全統計了一下,本校涉及寫作這一主題或直接以“寫作”為名的本科生課程(對于研究生教育,無論是全校層面普遍開設還是各學院自行開設,都是一個标準設置),主要存在于人文學院、外國語學院、國際文化交流學院,這三者開設寫作課程都是因為專業設置的需要僅有極少數學院開設有《學術論文規範與寫作》一類針對性課程,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寫作課程設置?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寫作課程設置(如何面向00後開設大學寫作課)1

寫作課程設置

日前受邀參加了一個關于大學寫作課程的專業研讨會。準備PPT時不完全統計了一下,本校涉及寫作這一主題或直接以“寫作”為名的本科生課程(對于研究生教育,無論是全校層面普遍開設還是各學院自行開設,都是一個标準設置),主要存在于人文學院、外國語學院、國際文化交流學院,這三者開設寫作課程都是因為專業設置的需要。僅有極少數學院開設有《學術論文規範與寫作》一類針對性課程。

前述研讨會不無現實針對性。它所對應的現狀或許說明兩個問題:第一,不少專業學院可能在潛意識中認為寫作屬于個人技巧或禀賦,至少在大學階段、在教學課時安排捉襟見肘的情況下,無須或無法另行專門安排。那麼涉及本科生的學術寫作,除了分散化的課程論文和面向本科生的創新訓練項目,往往就隻能依賴于大四時專業教師的個别指導。第二,在這種情況下,文科學院開設的寫作類通識選修課程,在客觀上就不得不承擔面向本科生的學術寫作普及與訓練的部分功能。本文試結合親身曾參與過的一門《閱讀與寫作》課程的教學設計,談一些思考。

教學對象的思想特點與表達習慣

學情分析是一切教學活動的基本出發點。當我們多年前講00後一代新人是互聯網原住民的時候,可能并未意識到這意味着從思想觀念到技術使用的習慣上,都給我們的寫作教育帶來了新挑戰。

互聯網時代疊加後現代主義的解構浪潮,更猛烈地消解文字表達的嚴肅性與我們對于“書寫”的敬畏感。“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對于在互聯網時代成長起來的一代青年來說,似乎顯得不是那麼有共鳴了。他們習慣于讀屏時代、讀圖時代的碎片化閱讀和視覺沖擊,更易于和習慣于進行140個字的碎片化表達。最近大家熱議的不少“互聯網黑話”——錢要叫“米”、直播間要叫“啵啵間”、死要用“s”替代,這些固然有其特殊原因,但如果沒有這些年來比較傾向于“圈地自萌”的二次元亞文化的一拍即合,恐怕很多梗、很多新話也不會那麼快的暢行無阻,以至于出現所謂“中文已死”的擔憂。年輕人這樣不加拒絕地快速接受一套又一套未必具有長久生命力的新話語體系,正是哲學家馬爾庫塞所描摹的喪失了自反性和批判能力的單向度的狀态。

對于“寫作”的輕視,導緻真正下筆的時候會極為慵懶随意、過度放松,養成一種不經意間的錯漏。表達的語病、句讀的斷裂、格式的奇葩、意識流翻滾,造成各種言不及義、離題萬裡。這些年參與自主招生和綜合評價錄取的過程中,閱讀準大學生的個人表格中500個字的自我介紹,以及每年閱讀學生的大量課程論文,我發現相當一部分存在上述通病。

此外,還存在一個學科因素的影響。部分應用性學科對于人才培養的緻用性要求和強調,使得相對于經典閱讀而言,似乎更為重視前沿論文的閱讀。臨陣磨槍、專注于技巧層面的論文工作坊,對本科生學術寫作素養的培養,是遠遠不夠的。

教學内容的功能定位與結構安排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哈佛大學将“清晰而明白地寫作”列為合格本科生的五項要求之首。我們對本科生的寫作教育,應當使他們具有使用日常的、有教養的語言進行說理表達的能力。

我們應當使學生形成三種意識:一是自我意識,所謂“我手寫我口,古豈能拘牽”“情發于中,言無所擇”。二是問題意識,所謂“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三是對象意識,白居易作詩追求的“老妪能解”提示我們,說話是本能,寫作則是非自然的,口頭與書面畢竟是兩個系統,但我們要最大化地追求通俗易懂。我們應當使學生避免兩個陷阱:一是“知識的詛咒”——好人寫“爛文章”,專家不說“人話”;二是“表達的平庸”——口語化不是口水化,清晰流暢是超越時代的标準。

應當像愛因斯坦那樣,作大師級的科普與傳播,用初等數學知識就可以把深奧的道理表達清楚。有理說不出,照樣不能走遍天下。講不出因果性、所以然,以學科門檻作為借口,損害的是科學的尊嚴和聲譽,體現的則是自己表達能力的欠缺。凡事必須要按照人類理智的基本規則講清楚講明白,才能夠服人。

基于上述考慮,面向本科生的大學寫作課程所指的寫作,應當定位在基于邏輯和證據的說理寫作、學術寫作,旨在訓練學生能夠就一個話題正确地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在此過程中學會尋找強有力的論據來清晰表達自己的觀點,培養理性思維、批判性思維和書面表達能力。課程應當着力于協助學生建立一般性的知識架構,了解目錄學、知識社會學、科學哲學、認識論等涉及一般知識素養形成的跨學科内容。其寫作訓練定位為非文學寫作,偏向于非虛構寫作、邏輯性寫作、說理寫作及一般學術文章寫作,以期提升學生的寫作表達能力、提高溝通交流能力、培養邏輯思維和批判性思維的能力。其閱讀訓練定位為面向學生擇要介紹中西方文、史、哲、社等各領域的經典著作。進而,結合一些知名學者的具體案例,介紹閱讀和學習這些經典的基本方法和可靠途徑,幫助學生建立對經典著作的基本認識,掌握學習經典的基本方法。再通過讀後感、平時作業和課程論文的形式,讓學生将所學付諸寫作,由授課教師進行一對一或一對多的針對性寫作指導。

面向未來,必須充分認識到寫作能力的提升是一個日積月累、多寫多練、持久投入方能收到實效的過程,必須将本科生寫作課程設計進一步完善。要提高學生的獲得感,必須輔之以小班化教學,還需要更多地與教師在課上課下溝通互動。這就需要進一步完善教學體系,提高閱讀訓練強度,增強寫作訓練的操作性,進行更具研讨式教學情境的小班化教學。在未來各學科、各學院可能普遍開設專業寫作與文獻研讀相關選修課或通識課的基礎上,進一步保有和升級課程特色優勢,聚焦本科生閱讀素養與寫作能力的普遍性提升,實現錯位發展。(作者系上海财經大學黨委組織部副部長、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責任編輯:許革,張彥武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