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水浒傳》主題曲《好漢歌》裡一句“路見不平一聲吼哇,該出手時就出手哇,風風火火闖九州哇。”傳唱已久,再熟悉不過了。可是,歌詞裡的闖“九州”指什麼?又是哪九州呢?跟如今常說的“神州大地”有什麼關系呢?恐怕就不是每個人都能說清楚的了。
九州是古代中國的代稱,最早見于《禹貢》。相傳大禹治水時,把天下分為九州,分别為豫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梁州、雍州、冀州、兖州,于是九州就成了古代天下的代名詞。古人認為天圓地方,「方圓」是指範圍。因此還有一詞為「九州方圓」,即中國這塊地方, 表示了地大物博、氣勢磅礴的一種景象。
《春秋·左傳》中還談到九鼎的鑄造,說大禹劃天下為九州,其子夏啟于夏朝初年,令九州牧貢獻青銅,鑄造九鼎。先派人把各州的名山大川、形勝之地、奇異之物畫成圖冊,然後派精選出來的著名工匠,将這些畫仿刻于九鼎之身,以一鼎象征一州。所刻圖形亦反映該州山川名勝之狀。
不過此說法存在争議,有人認為《禹貢》雖然托名為大禹所作,其實卻是戰國後期的作品。因為在現有流傳下來的文獻中,具體的「九州」隻見于戰國,而未見于春秋,所以其時間可能在戰國初期。具體的證據還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禹貢》中所記的不少地理狀況都是戰國時的現象。
除了九州,古人有時也用「漢地」、「神州」、「十二州」來指代中國。「禹平水土,置九州。舜以冀州之北廣大,分置并州。燕、齊遼遠,分燕置幽州,分齊為營州。于是為十二州也。」意思是說,在禹劃分的九州中,冀州的範圍極大,又分置并州、幽州、營州。加上原來的九州,有時便又被稱為十二州。
漢地,最早僅僅是指漢朝的領土,後來演變為漢族地區的代稱。古代漢族地區的地理範圍等同于九州,故又稱為「漢地九州」。
關于「神州」,相傳炎帝統轄的土地稱為赤縣,而黃帝統治的土地稱為神州,赤縣和神州合稱「赤縣神州」,後來「神州」成為中國的别稱。
随着華夏疆土領域的變化,和不同時期的政治考量,九州區域于不同時期其範圍劃分也不同。如《後漢書·張衡傳》注引《河圖》曰:「天有九部八紀,地有九州八柱。東南神州曰晨土,正南昂州曰深土,西南戎州曰滔土,正西弇州曰開土,正中冀州曰白土,西北柱州曰肥土,北方玄州曰成土,東北鹹州曰隐土,正東揚州曰信土。」
再如《晉書·地理志》所描述,全國九州分為大小19個,冀州:冀州、平州、幽州、并州;兖州;青州;徐州;揚州:揚州、交州、廣州;荊州;豫州:司州、豫州;梁州:梁州、益州、甯州;雍州:雍州、涼州、秦州。而《水浒傳》所描寫的北宋年間,則是兖、豫、青、徐、冀、梁、雍、荊九州。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