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父母的偏心讓一個家庭散了

父母的偏心讓一個家庭散了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13 01:32:16

《人世間》中周家有兒有女,有在身邊養口體的周秉坤,也有為父母養心智的周秉義和周蓉。周志剛這個老工人是自豪的,他期待團聚,我們能理解,周秉義和周蓉的發展超出了他的期待,我們也能理解周秉坤對家庭責任的承擔也讓他十分欣慰,但,我同樣理解周秉坤自卑的根源,其實是父母的偏心和偏愛。

父母的愛可以均勻分配嗎?

當然不是,這個問題不用看劇,我們結合自己的生活都能給出答案,通常說自己是一碗水端平的都是父母,他們完全可以試着去聽聽子女的心聲。以劇中人物來說,周志剛從不否認自己偏心女兒周蓉,因為隻有一個女兒,因為她懂事、聰明、漂亮。

19集、20集有兩場戲,分别是周志剛與周秉義的促膝談心,周志剛與周秉坤的不歡而散。我們不妨看看,老父親是如何對待兒子的。

對周秉義:催生、安慰、托付

父母的偏心讓一個家庭散了(人世間多子女家庭的痛點)1

周志剛直接問兒子,你們打算什麼時候要孩子,他說自己當家,周蓉也當家,秉坤也可以當家,但是秉義好像在家裡沒有地位,說了不算,生育的問題拖了這麼多年,周秉義也知道拖不下去了,索性就按照自己計劃好的,說是自己在兵團受傷治不好,是自己的問題無法生育,這話說出來,周志剛差點哭了。

父母的偏心讓一個家庭散了(人世間多子女家庭的痛點)2

周秉義确實是一個好男人,他對自己的愛人的守護是值得贊賞的,他選擇了欺騙自己的父親,知道這個情況之後,周志剛先是問了一下冬梅什麼想法,然後問的是郝冬梅父母是否知情,他去握住了兒子的手,用自己的方式安慰孩子。

父母的偏心讓一個家庭散了(人世間多子女家庭的痛點)3

說起郝冬梅上邊的兩個哥哥沒找到,為了事業和革命人家的孩子也沒了,引申到有沒有孩子,他自己有沒有孫子都無所謂,男人一輩子,轟轟烈烈做成事業,為人民服務才是正道,我覺得周志剛真的是明事理,很多話都不過時。

父母的偏心讓一個家庭散了(人世間多子女家庭的痛點)4

周志剛和周秉義喝酒講了很多,他講了自己跟父親之間的小故事,說了“老小孩兒”的另一層意思,告訴兒子,我老了,以後我要聽你的,未來這個家就要靠你來支撐,我們周家一代更比一代強,三十歲的你,比三十歲的我,強得多得多。

父母的偏心讓一個家庭散了(人世間多子女家庭的痛點)5

他評價周蓉是聰明、要強、任性,但是她是一個女人;評價小兒子老實、勤懇、能幹,覺得這樣的人生活得不會太差,但是文化程度不高,所以在子女中,他最寄予厚望的就是大兒子,這個從小學、初中、兵團一直優秀到北大的兒子。

父母的偏心讓一個家庭散了(人世間多子女家庭的痛點)6

老演員演得真好,有些話會讓觀衆感覺,這就是老父親跟我說過的話嗎?中國人骨子裡的那種家庭的責任,父輩的期望,不管是在八十年代,還是在當下,其實都沒有發生太多變化。父親對周秉義很滿意,所以才有了這種傳承式的托付。

對周秉坤:理解、解壓、痛罵

周志剛對小兒子不滿意嗎?我覺得不是。

周志剛帶着全家出去拜年,有考慮過秉坤的感受嗎?我覺得沒有。

周志剛說理解小兒子的感受,都是一個爹媽生的,都在一起長大的,怎麼哥哥姐姐就考上那麼好的大學,自己就是個小工人呢,這種不平衡他說他懂,但是他不是真的懂,我們常說:未經他人苦,莫勸他人善,除非共同經曆,否則不會有真正的感同身受。

父母的偏心讓一個家庭散了(人世間多子女家庭的痛點)7

他希望在回四川之前跟小兒子好好溝通,打開心結,解決矛盾。

他說的那番話能揭開心結?肯定不能,因為周志剛說的是:命運。

周家是工人家庭,住在光字片,隻有兩間房,而郝省長家是兩層小樓,從自己這輩上就有了差距,但是周秉義改變了命運,單論個人他不比郝冬梅差,差在家庭,說真的,就周志剛這種心态,我覺得90%的人都有吧,句句都說到了現實裡。

父母的偏心讓一個家庭散了(人世間多子女家庭的痛點)8

歸根結底,是學習改變了周秉義和周蓉的命運,恢複高考之後好幾年,光字片有且僅有兩個大學生,都是他的孩子,他能不自豪嗎?他能不知道北京大學是什麼樣的學校嗎?能不期待未來女兒留在首都工作,兒子回到省裡會有什麼前程嗎?但他不希望周秉坤有太多壓力,其實是想安慰他。

父母的偏心讓一個家庭散了(人世間多子女家庭的痛點)9

但是周秉坤還是沒忍住,他還是把心裡想說的都說了,說父親帶着優秀的孩子出去顯擺,自己什麼都不是,已經給父母丢臉了,如果鄭娟再不生個兒子,就沒臉待了,大兒子北大畢業省長女婿,女兒也是北大的還嫁了著名詩人,就自己在醬油廠做工人,娶的老婆沒工作還帶來一個孩子,這段話說得夾槍帶棒直接就惹怒了周志剛。

照顧腦血栓後遺症的媽,幫着姐姐帶孩子,就算沒有這些拖累你,你就能考上大學嗎?你哥哥姐姐從小學習就好,你的成績在班級一直都是倒數!

父母的偏心讓一個家庭散了(人世間多子女家庭的痛點)10

這話我聽了我難受,更何況是當事人呢,其實周秉坤是有機會上大學的,他在工廠的時候表現很好,如果那時候去争取一下有可能就不是呂川上學,而是他去。哪怕是到了現在這個時代,我們不應該唯“大學”論,不擅長讀書的人也會有自己熱愛和擅長的方向。

父母的偏心讓一個家庭散了(人世間多子女家庭的痛點)11

我們都知道,周秉坤自卑了,這種自卑就是意識到了自己跟哥哥姐姐不一樣,我們還要去關注一個層面,那就是周秉坤的朋友圈,呂川和唐向陽去讀大學,剩下的四家人裡,隻有喬春燕做了區婦聯的小幹部,家裡住上了有暖氣、有衛生間、有廚房和自來水的房子,兄弟趕超也有感而發,說自己想跟有文化的人、當官的人、有錢的人交上朋友,這是人之常情。

父母的偏心讓一個家庭散了(人世間多子女家庭的痛點)12

哪怕是親人,也會存在羨慕或者嫉妒,在意識到差距之後那種深深的自卑感出現之後,周秉坤是最難受的人,他也是成年人,他知道自己跟哥哥姐姐的差距,當大家不比較的時候,這種差異會被暫時掩蓋住,但是它一直都存在着。

父母的偏心讓一個家庭散了(人世間多子女家庭的痛點)13

周志剛在車站對秉坤說的話太重了,他是給孩子的傷口上撒鹽,他說自己的要求是不能保證兒子輩的都變強,他要求秉坤将來讓自己的孩子讀大學,說這是最低要求,其實他就是在說秉坤拖後腿。

父母的偏心讓一個家庭散了(人世間多子女家庭的痛點)14

多子女家庭,什麼樣的孩子更會得到父母的偏愛呢?我覺得是更能讓父母滿意的,比如說喬家的三個女兒,喬春燕能幹做了幹部,父母覺得臉上有光,可以拿出去說說,會格外偏愛。

周家老人的偏愛是從小就有的,因為從小周蓉和周秉義就更懂事,更讓他們滿意,而周秉坤的好,是需要時間來發現的,話說到這,想起了周秉坤賣了家裡的傳家寶,這件事雖然事出有因,但真的太不懂事。

父母的偏心讓一個家庭散了(人世間多子女家庭的痛點)15

其實我們去看周秉坤的生活,他有自己的朋友圈,有自己的忘年交,過年能帶着哥們兒們一起去找馬院長、曲書記一起過,還因為自己承擔了《金土地》事件的責任,又跟一個小老頭建立了深厚的友誼,這個老朋友把他拖出醬油廠,讓他一起開飯堂,提高了秉坤的收入,給了他做事的自信心,這也是改變命運。

父母的偏心讓一個家庭散了(人世間多子女家庭的痛點)16

周家父母對周蓉的偏愛其實很明顯,母親給她織了那麼多紅毛衣,父親聽到她說不考研想回家趕緊勸阻,讓她繼續學習留在大城市發展,說家裡有大哥大嫂,也有她的弟弟弟妹,這難道不是偏愛?

周蓉說的是自己好好學習,承擔為父母養心智的責任,大哥對她的評價就是得了便宜還賣乖,從小便是如此。

父母的偏心讓一個家庭散了(人世間多子女家庭的痛點)17

自卑是一種很奇妙的心裡,周秉義面對嶽父母會自卑,因為家境的差距,馮化成面對周蓉也有了自卑,因為自己沒有了才華的光環,周志剛面對郝省長也會自卑,隻能去說自己不想跟他們交往,周秉坤的自卑其實是因為父親的态度,父親對他的人生進行了否定,認為他不夠有出息,在學業上、婚姻上,都給他打了差評,這讓周秉坤内心的自卑被瞬間放大。

父母的偏心讓一個家庭散了(人世間多子女家庭的痛點)18

正是因為父親的刺激,周秉坤辭職去醬油廠的正式工作,但是他在開飯堂的過程中收獲了自信,得到了更多的收入,享受到了做成一件事的成就感,如果一直都這樣該多好啊,站在幾十年後我們才會知道這個選擇是多正确。

父母的偏心讓一個家庭散了(人世間多子女家庭的痛點)19

多子女家庭有可能在未來會越來越多,如果年輕人看到了《人世間》,不妨問問自己,能不能在面對孩子的時候,不要用單一的标準去衡量孩子優秀與否,你去比較,就會傷害到孩子,自卑和自信是由内而發的,但也是外部因素澆灌而成的,起碼我們不要做辣手摧花的那種父母。

人情世故,情理事理,真的不會過時,這才是《人世間》的魅力。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