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課程标準》指出:“義務教育語文課程培養的核心素養,是學生在積極的語文實踐活動中積累、建構并在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中表現出來的,是文化自信和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審美創造的綜合體現。”小學語文教學的根本任務是培養學生正确地理解和運用祖國通用語言文字的能力,提升學生語文核心素養。新的《語文課程标準》正在實施,就目前的語文課堂上,要麼老師拖着少數學生走,留下多半學生沒有參與語文實踐活動;要麼學生的語文實踐活動流于形式,沒有走進語言文字的世界裡。那麼,真實的語文實踐活動必須具備哪兩個條件呢?談談個人的粗淺看法。
一、 語言文字材料是語文實踐活動的載體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第十條: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以普通話和規範漢字為基本的教育教學用語用字。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通過漢語文課程教授普通話和規範漢字。使用的漢語文課程教授普通話和規範漢字。使用的漢語文教材,應當符合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規範标準。“普通話和規範漢字”稱之為國家通用語言文字。
語文是什麼?語文是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的簡稱。
語文是基礎教育課程體系中的一門科目,其教學的内容是語言文化,其學習的形式也是語言文化。語文的能力是學習其他學科和科學的基礎,也是一門重要的人文社會學科,是人們交流思想的工具。體現出工具性與人文性的高度統一。
語言和文字又是什麼?在“語言文字”這一短語中,語言是狹義的,特指口語。語言文字的實質即廣義的語言。
課文是語言文字材料嗎?當然是。語文教材是指應用于語言文學教學所使用的材料,它具有統一性、普遍性、适度性的特點。語文目标确定以後,教材就是實現目标的載體之一,并且是極為重要的載體。教材的編排是以課文為主的,統編教材小學語文課本裡編排有“精讀課文”“略讀課文”以及“語文園地”。精讀課文以教師講解為主,指導學生自覺獲得有關字詞句段篇、聽說讀寫思的知識和技能。略讀課文屬半獨立性質的課文,由教師引導學生把講讀課文中學到的閱讀方法初步運用于略讀課文中,學生有不理解的地方,教師再作指導。
語文主題學習實驗項目有三個基本特點:1、緊扣主題;2、大量閱讀;3、自主學習。其中,“大量閱讀”就在于能夠提供豐富的閱讀資源,即語言文字材料,成為語文實踐活動的有效載體。
二、真實學習情境是語文實踐活動的主陣地
(一)什麼是情境?
情景的“景”是具體、直觀和吸引人的,指具體場合的情形,景象。是對某一場景、局面的描述,是指(具體場合的)情形,是對某一場景、局面的描述為“情景”,其實指的是“情境。情境具有以下特性。
1、情感性。在情境教學中,學生的實踐活動應當伴随着情感變化,情感性是學習情境的内在要求之一。在創設學習情境時,應充分考慮其豐富的情感因素,情感的共鳴形成較大的内驅力,實踐活動的結果會随着情感的變化而變化。
2、典型性。雖然情境無處不在,但不能為情境而情境。需要選擇最具典型意義的事件作為學習情境。這樣的事件所包含的問題最适合語文實踐活動的需要,最能激發學生思維探索創新的興趣;同時又能産生碰撞性效果,最能吸引學生注意力的,是引起他們的思維共鳴。
3、主體性。學生是課堂的主人,情境應主要關注學生的生活世界,應是在保證學生的主體地位的前提下,由師生共同建構。情境既不能以教師為中心,也不能聚焦于個體的學生,而應着眼于多個主體,即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活躍的交互活動,以共同建構學習的意義。
4、參與性。語文實踐活動需要讓每一位學生參與其中,隻有情境之中,沒有情境之外。實踐者是主角,評價者也是主角,兩者都在語文實踐活動的情境之中。
(二)什麼是學習情境?
學習情境是把知識進行适當的變化,使之具體化為某種場景。創設學習情境還能夠幫助學生順利實現知識的遷移和應用。通過具體情境中的學習,學生可以清晰地感知所學知識能夠解決什麼類型的問題,又能從整體上把握問題依存的情境,這樣,學生就能夠牢固地掌握知識應用的條件及其變式,從而靈活地遷移和應用學到的知識。
學習情境的核心是與知識相對應的問題,因此,創設學習情境能夠模拟地回溯知識産生的過程,從而幫助學生深刻理解教學内容,發展思維能力。
學習情境把抽象的知識轉變成活生生的生活事件,在與語文、曆史、品德等課程相關的學習情境中,感情的因素尤為顯著。因此,創設、呈現學習情境,有利于克服純粹認知活動的缺陷,對于提高學習效果具有重要的積極意義。
(三)什麼是真實的學習情境?
語文實踐活動情境主要包括學科認知情境、社會生活情境和個人體驗情境。無論是學科認知情境,還是社會生活情境和個人體驗情境,它們都同樣适用于課堂上一般的語文教學。
1、課堂上的學科認知情境。學科認知情境指向學生探究語文學科本體以及相關的問題,并在實踐活動中發展語文學科的認知能力。創設學科認知情境,就是要求我們為學生探究語文學科本體相關的問題提供一種使他們喜聞樂見的形式。
2、校内外的社會生活情境。社會生活情境指向校内外具體的社會生活,強調學生在具體生活場域中開展的語文實踐活動。跨學科學習情境賦予知識世界以現實意義,不僅使原本狹窄的知識世界具有巨大的容量,也使原本靜止的知識世界具有了巨大的流量。
3、創新的個人體驗情境。個人體驗情境指向學生個體獨自開展的語文實踐活動。這樣的情境把學生個體代入進去,使之具有明确的“自我反思”能力,以及申辯思維能力,突顯學生創新思維。
(四)怎樣進行語文實踐活動?
課标指出: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國家通用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
六大學習任務群完全指向“語文實踐活動”。如“語言文字積累與梳理”學習任務群旨在引導學生在語文實踐活動中,積累語言材料和語言經驗,形成良好語感;通過觀察、分析、整理,發現漢字的構字組詞特點,掌握語言文字運用規範,感受漢字的文化内涵,奠定語文基礎。
“實用性閱讀與交流”學習任務群旨在引導學生在語文實踐活動中,通過傾聽、閱讀、觀察,獲取、整合有價值的信息,根據具體交際情境和交流對象,清楚得體表達,有效傳遞信息,滿足家庭生活、學校生活、社會生活交流溝通需要。
“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學習任務群旨在引導學生在語文實踐活動中,通過整體感知、聯想想象,感受文學語言和形象的獨特魅力,獲得個性化的審美體驗;了解文學作品的基本特點,欣賞和評價語言文字作品,提高審美品位;觀察、感受自然與社會,表達自己獨特的體驗與思考,嘗試創作文學作品。
“思辨性閱讀與表達”學習任務群旨在引導學生在語文實踐活動中,通過閱讀、比較、推斷、質疑、讨論等方式,梳理觀點、事實與材料及其關系;辨析态度與立場,辨别是非、惡善、美醜,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養成勤學好問的習慣;負責任、有中心、有條理、重證據地表達,培養理性思維和理性精神。
“整本書閱讀”學習任務群旨在引導學生在語文實踐活動中,根據閱讀目的和興趣選擇合适的圖書,制訂閱讀計劃,綜合運用多種方法閱讀整本書;借助多種方式分享閱讀心得,交流研讨閱讀中的問題,積累整本書閱讀經驗,養成良好閱讀習慣,提高整體認知能力,豐富精神世界。
“跨學科學習”學習任務群旨在引導學生在語文實踐活動中,聯結課堂内外,學校内外,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領域;圍繞學科學習、社會生活中有意義的話題,開展閱讀、梳理、探究、交流等活動,在綜合運用多學科知識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提高語言文字運用能力。
積極的語文實踐活動是在主要學習環境的前提下,通過對學習内容的整合、學習任務的設計以及學習活動的優化,賦予課堂語文學習活動一定的“真實性”,使學生的語文學習活動比較接近于社會生活中真實的語言實踐活動。
語文實踐活動情境可以引導學生深度參與。當每一個學生深度參與,在自己原有的認知結構中逐漸建構起系統的知識時,這樣的知識系統才真正屬于他們自己。而要促使學生深度參與,更離不開語文實踐活動情境。
我們經常談集體備課,教師拿出的是一套完整的教學設計,我們稱之為“教案”,教案是教師教學的方案,教師抛給學生的一套完備的知識體系怎能順利進入學生的大腦之中?我們需要把“教案”改為“學案”,“學案”是學生學習的方案,學生有了學習方案,在學習情境中,安排有學習活動一、學習活動二、學習活動三;或者學習任務一、學習任務二、學習任務三。學生怎能不參與其中呢?
課标指出:義務教育語文課程内容主要以學習任務群組織與呈現。語文學習任務群由相互關聯的系列學習任務組成,共同指向學生的核心素養發展,具有情境性、實踐性、綜合性。
創設适時的學習情境,真實運用語言文字材料,加強語文實踐活動。引導學生關注校園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等相關經驗,增強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激發學生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興趣和熱情,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場景和社會實踐活動中學習語言文字運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