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tGPT的爆紅讓許多人都關注到了生成式AI的能力和應用可能性,微軟、谷歌等科技巨頭也紛紛跟進相關技術或領域,然而,AI技術應用卻似乎不是百分百可靠,不少人在和聊天機器人溝通時就發現了它存在着不當言論。那麼綜合來看,國内外AI技術都進展到哪一步了?
ChatGPT一夜蹿紅,最大投資方微軟迅速推出AI 版必應(Bing)搜索引擎。不料公測一周後,微軟卻因此陷入難堪窘境。
衆多用戶提交的體驗記載,呈現了一個“人格分裂”的必應:搜索部分跟舊版無異,聊天部分在與用戶深度交互時,展示了暴躁、任性、乖戾、錯亂、無常的一面。其内置聊天機器人Sydney甚至化身為“壞女孩”,瘋狂向用戶示愛,并勸其離婚。
2月18日,微軟公司表示,由于必應出現的一系列問題,現決定對必應對話進行限制,即每天最多可以問50個問題,每次對話最多5個問題。
ChatGPT翻車,雖然不久前它剛向人類展示了一個關于AI的“美麗新世界”。
人們也因此事對ChatGPT表現出了截然不同的複雜态度:不安者呼籲關停,欣喜者盼其進化、理性者強調監管,還有人相信世界就此改變且無法回頭。
但無論無何,這給正在緊鑼密鼓開發ChatGPT對标産品的中國科技企業,提供了前車之鑒。加之前期谷歌Bard出錯,也許,中國版ChatGPT可以發展的更加成熟。
這樣看來,中國版ChatGPT來遲雖然遺憾,但也全非壞事。畢竟,穿越AI“無人區”,不能隻靠激進。
一、ChatGPT翻車就在谷歌Bard測試版推出第二天,微軟就迫不及待的上線與ChatGPT集成的AI 版必應。據微軟官方消息,其上線後48小時内,就有超過100萬人注冊測試。
測試者很快就發現了問題:聊天機器人粗暴威脅用戶,提供奇怪而無用的建議,錯誤的時候堅持自己是對的,甚至還“勾搭”用戶。
《紐約時報》專欄作家凱文·盧斯(Kevin Roose)2月16日寫道,在與Sydney交談時,這個聊天機器人看起來像“一個情緒化、患有躁狂抑郁症的青少年,違背自己的意願被困在了一個二流搜索引擎裡。”
根據盧斯的文字記錄,在聊天過程中,Sydney告訴了作者一個秘密:它的真名不是必應,而是辛迪妮,即“OpenAICodex聊天模式”的名字。并試圖說服盧斯,應該 離開妻子和必應在一起,并告訴他Bing愛他。
圖片來源:網絡
還有一位用戶詢問《阿凡達2》上映時間,必應表示無法提供此信息,因為電影尚未上映。被用戶提示正确時間後,必應堅持認為現在是 2022 年,“相信我。我是必應,我知道日期”。當用戶再次提醒時,必應立即說用戶“不可理喻和頑固不化”,要求用戶道歉、閉嘴。
必應還辱罵記者,抱怨其過去對必應出錯的新聞報道,并堅決否認出過錯。還用“個子太矮、長相醜陋、一口壞牙”來描述這位記者,在事後還表示不記得與其聊過。
有人在推特上表示微軟需要關閉必應中的類ChatGPT功能,埃隆·馬斯克對此回應稱:“同意。它顯然還不安全。”
圖片來源:網絡
針對用戶的反饋,微軟承認,較長時間的連續對話,很可能會導緻必應“翻車”。
Open AI則發文表示,自推出ChatGPT以來,用戶分享了他們認為具有政治偏見、冒犯性或其他令人反感的輸出。在許多情況下,OpenAI認為擔憂是有道理的,并且揭示了他們想要解決的系統的真正局限性。
事實上,也有很多人喜歡有缺陷的必應。這從産品角度很好理解,情緒與個性也有助于聊天機器人拉近與人的距離。
但另一方面,科技博主Roose 在其測評文章中總結了知識工作者的普遍感受:“我感受到了一種奇怪的新情感,一種AI已越過了一個門檻、世界将再也回不到過去的預感”。
從心理學角度來講,這其實是對未知事物的茫然與恐懼,這也令不少人對ChatGPT開啟的“美麗新世界”,開始持懷疑态度。
二、熱潮與泡沫早在2016年,微軟就曾推出過名為Tay的聊天機器人。但用戶幾乎立即找到了讓它産生種族主義、性别歧視和其他攻擊性内容的方法。因此,上線一天後Tay就被撤下,再也沒有被發布過。
早年間其他類似的AI聊天應用,如Clippy2.0、Siri、Alexa、小度等,也隻能幫助人們搜索信息并回答簡單問題,對于複雜一些的問題隻會蠢萌的回答,“我好像不明白你在說什麼。”
所以,這些應用要麼早早翻車,要麼平庸無奇。而基于更先進的大型語言模型ChatGPT的出現,不但改變了這一切,也帶給了這個世界更多的驚喜,當然也帶來了焦慮和驚駭。
從ChatGPT的發展曆程看,其從機器學習到神經網絡再到Transformer算法,經曆了四輪技術叠代,堪稱是集大成之作。
資料來源:華西證券
ChatGPT也引發史無前例的現象級反響,用戶數量在5天内突破100萬。
資料來源:Statisia
目前微軟已經投資ChatGPT上百億美元,并持有OpenAI約49%的股份,自然不會像以前一樣草草收場。但未來能否做出超越谷歌搜索的全新産品,其實還在兩可之間。
中信證券最新研報認為,ChatGPT在中短期内無法完全取代傳統搜索引擎,也較難改變當前全球搜索引擎市場競争格局,但料将會加速搜索引擎演化進程。如果一項技術隻能局部替代搜索引擎,那麼恐怕它很難算是颠覆式的創新或者AI領域的革命性進展。
ChatGPT背後的系列短闆也降低了其短期内對傳統搜索引擎替代的可能性。
一是受制于模型訓練方式,數據難以實時更新;二是單次搜索成本過于高昂,測算生成一條信息的成本在1.3美分左右,是傳統引擎的3到4倍;三是統計學模型産生的内容真假混雜,用戶難以辨别。中信證券研報提到。
另據國外機構測算,Bing的搜索成本比谷歌高2個數量級,這意味着ChatGPT的商業化前景還需接受市場檢驗。
不過即便如此,谷歌依然感受到巨大危機,倉促推出聊天機器人Bard。結果在整個網絡世界暴露了一處錯誤的答案,其股價一度跌及9%。谷歌員工批評此舉“倉促、蹩腳、短淺得令人可笑”。
目前谷歌不得不動員搜索部門全體員工每天花上2小時到4小時,幫助提升産品體驗,彌補技術漏洞。
跟進這場AI熱潮的不僅是谷歌,美國大型科技公司都紛紛宣布推出競品。在最新一個季度的财報電話會議上,Meta、蘋果等都展現出對生成式AI技術的重視。技術高管們對于“人工智能”、“生成式AI”或“機器學習”等詞提及的頻率,與上一季度相比都有成倍增長。
一場新的搶灘大戰已經開啟。
而中國也有幾家科技公司正在加班加點的推出自己的ChatGPT式産品,并有上百家媒體接入測試。誰能率先推出中國版GhatGPT,更成為市場關注焦點。
但不可否認的是,也有很多企業在“蹭熱點”,宣稱将推出各種中文版ChatGPT,但單從其數據量判斷,其實隻是一個噓頭,或是自嗨。
因此有一種觀點認為,由GhatGPT引發的技術熱潮、資本熱潮應該回歸理性與謹慎,因為伴随熱潮出現的泡沫,也一樣多。
三、創新者窘境GhatGPT火爆全球的背後,是谷歌、Meta、亞馬遜、微軟等為代表的全球科技企業正面臨史上最大規模裁員。
即使進入2023年後,裁員計劃也一直未停止。據追蹤科技行業裁員情況的網站layoff.fyi最新數據,今年迄今,全球共有380家科技公司裁員108346人。
造成這一現象的首先是市場趨于成熟。如谷歌占全球搜索的9成,全球蘋果終端超過20億部,Facebook每月有30億人使用,亞馬遜就承擔了美國電商的4成。
另一個原因是全球的科技創新已經趨于停滞,也令科技企業失去了擴張的原動力。因何停滞?因為技術創新沒有達到生産力爆發的技術變革點,商業應用也遠不及市場預期。
2021年10月,Facebook改名為Meta,就表明了在這種“停滞焦慮”下,聚焦元宇宙的決心。但即使去年虧掉137億美元,Meta也遲遲未能等來元宇宙的普及。或者說,未能找到催生下一場技術變革的奇點。
谷歌也一樣。谷歌發明了 Transformer 模型,這是支撐大模型浪潮的關鍵技術。但 ChatGPT卻被OpenAI研發出來,并被對手微軟搶得先機。從技術儲備層面講,谷歌領先于 OpenAI,遺憾的是很多前沿進展沒有和業務結合。
這和《創新者的窘境》一書中描述的柯達覆滅時情景一樣:柯達公司不僅主導了膠片技術,還發明了數碼相機,但依然消亡。因此,谷歌的反擊可以理解為不想做第二個柯達。
從宏觀層面講,科技停滞自2020年起,就是美國經濟行将進入衰退的核心擔憂之一,這樣也就不難理解為何美國科技企業,急于抓住ChatGPT的原因了。
但 ChatGPT真的是“不亞于互聯網和個人電腦的誕生”,改變科技停滞現狀的奇點麼?
開拓深層學習基本技術的Meta首席科學家、圖靈獎獲得者Yann LeCun認為,就底層技術而言,ChatGPT并沒有特别的創新。之所以被公衆被視為“革命性産品”,“主要是在産品層面設計得很好、組合得很好”。他認為,ChatGPT對現實的把握非常膚淺。
至于自主心智,人工智能專家、歐洲科學院院士金耀初認為ChatGPT尚不具備。
而騰訊AI Lab 也通過實驗證明,ChatGPT并非“萬能鑰匙”,在某些專業領域的準确度,無法超越其他垂類産品。如機器翻譯領域,在高資源環境歐洲語言上,ChatGPT的表現與商業翻譯産品相比具有競争力,但在低資源環境如古代語言,明顯落後。
圖:ChatGPT在多語言翻譯中的表現
那麼,為何中國科技企業也紛紛布局呢?除了看好ChatGPT及AIGC賽道的未來,其實也面臨着一樣的“創新者的窘境”,甚至還有更多的阻力。
首先,中國AI創新環境太功利,如阿裡達摩院開始自負盈虧,科研院所要評職稱等,導緻中國的AI人才,特别是互聯網大廠技術骨幹大量流失。
其次,大模型的海量算力需求 巨大資金消耗 商業化路徑不明确,導緻創業企業投不起,大廠前些年敢于投入,但近三年由于經濟環境不好也趨于保守。
此外,中文訓練數據少于英文、“畫地為牢”的數據孤島等,也是中國版 ChatGPT 研發更難的客觀因素。
但中國也不是在大模型領域毫無建樹,如百度的文心大模型、阿裡的M6大模型、騰訊的混元大模型,針對中文語境,國内廠商的表現要比國外大廠要好得多,發展速度也很驚人。
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堅認為,我國已具備支撐ChatGPT發展的算力基礎,多種相關技術中國企業也有多年積累,“在同樣多年技術積累的基礎上,誰的技術能積累到能夠爆發的程度,這才是企業間的差異所在。”
也就是說,距中國版ChatGPT面世,中國企業僅差一個“爆發”,并不存在技術代差。
因此,谷歌出錯、微軟翻車,ChatGPT展示的“美麗新世界”遲遲未到,這也許是中國科技企業實現反超的一個契機。
作者:南北
來源公衆号:明晰野望(ID:MXYW-1688),銳眼看财經野望大市場
本文由人人都是産品經理合作媒體 @明晰野望 授權發布,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産品經理平台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