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發展規律明确奮鬥方向?作者:于金富(遼甯大學中國經濟轉軌研究中心主任),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把握發展規律明确奮鬥方向?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作者:于金富(遼甯大學中國經濟轉軌研究中心主任)
編者按:
7月30日,主持召開中央政治局會議,會議指出,我國已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發展具有多方面優勢和條件,同時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并強調要深刻認識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展變化帶來的新特征新要求,增強機遇意識和風險意識,把握發展規律,發揚鬥争精神,善于在危機中育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為此,本版特刊發兩篇文章,圍繞如何準确把握當前的宏觀經濟形勢和宏觀經濟政策,抓住機遇,應對挑戰,展開深入研讨,以飨讀者。
5月23日在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的經濟界委員時強調,要堅持用全面、辯證、長遠的眼光分析當前經濟形勢,努力在危機中育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7月30日,主持召開中央政治局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部署下半年經濟工作,明确要求“牢牢把握擴大内需這個戰略基點”“加快形成以國内大循環為主體、國内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強調從持久戰的角度認識中國經濟發展中的重大問題,并提出一系列實現穩增長和防風險長期均衡的宏觀政策。當前,面對複雜嚴峻的國内外經濟形勢,必須在把握發展規律的基礎上,堅持長短結合、統籌兼顧,努力育新機、開新局,實現經濟健康發展、穩中有進。
以擴大内需為戰略基點實現經濟穩中有進
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做好下半年經濟工作,要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牢牢把握擴大内需這個戰略基點,大力保護和激發市場主體活力,紮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擴大内需是社會經濟發展的根本條件與基本途徑。當今世界正經曆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平與發展仍然是時代主題,同時國際環境日趨複雜,不穩定性不确定性明顯增強。我國已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發展具有多方面優勢和條件,同時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中央政治局會議明确提出以擴大内需為戰略基點,抓住了中國經濟發展中的根本性問題。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社會再生産理論認為,社會産品的供求關系是決定社會再生産能否順利進行的關鍵,社會總産品的實現問題即通過社會生産兩大部類及其各個部分之間的産品交換使社會總産品在物質上得到替換、在價值上得到補償,是社會再生産的核心問題。社會再生産活動包括生産、分配、交換、消費四個環節,這四個環節之間存在着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關系。物質資料的生産是人類社會最基本的實踐活動,它在社會再生産過程中起着決定性作用,分配、交換與消費等環節也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分配、交換與消費都是生産得以連續進行的條件,對生産具有重要的反作用。在生産和消費的關系上,生産決定着消費,它創造出消費的材料。消費也反作用于生産,産品在消費中得到最後的實現。沒有需求,就沒有生産;需求不足,就會影響生産的規模擴大與連續進行。因此,由分配、交換與消費等因素形成的需求狀況,對于社會生産與經濟發展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從現實來看,當前中國經濟發展所面臨的最為重要、最為迫切的問題,就是國内需求問題,内需不足是制約經濟發展的關鍵因素。因此,擴大國内需求應當而且必然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戰略基點。為此,我們應當多方發力、全面擴大國内需求。一是要把擴大内需作為經濟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努力構建完整的國内需求體系,大力推進科技創新及其他各方面創新,加快推進數字經濟、智能制造、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産業,形成更多新的增長點、增長極。二是要努力打通生産、分配、流通、消費各個環節,克服疫情等因素的影響,擴大最終消費,創造條件促進實現居民消費升級,既把被抑制的消費潛力釋放出來,也要把各種新型消費和高等級消費開發出來、壯大起來。三是既要全面深化産權制度與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大幅度提高居民收入水平進而提升居民消費能力,用改革的辦法釋放更大消費潛力,也要以多元化的方式刺激居民消費,尤其是積極擴大旅遊、文化、養老、教育培訓等領域的消費規模。四是以推進新型城鎮化為擴大内需的重要抓手,帶動投資和消費需求,加強城市住房、醫療、教育等短闆領域的建設,以滿足農民進城就業安家的需求,由此釋放更大的消費需求潛力。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基本公共服務項目建設,積極擴大有效投資,由此釋放更大的投資需求潛力。
從中長期視角認識構造新發展格局的重大意義
中央政治局會議指出,“當前經濟形勢仍然複雜嚴峻,不穩定性不确定性較大,我們遇到的很多問題是中長期的,必須從持久戰的角度加以認識,加快形成以國内大循環為主體、國内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構造以國内大循環為主體、國内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具有客觀必然性。根據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經濟全球化條件下的現代社會經濟既是民族與國家為單元的主權經濟,又是以國際貿易為紐帶、以世界市場為載體的世界經濟。因此,一國經濟必然形成國内循環與國際循環共時并存、相互促進的總體格局。
當前,中國經濟發展面臨世界經濟深度衰退、國際貿易和投資大幅萎縮、國際金融市場動蕩、國際交往受限、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一些國家保護主義和單邊主義盛行、地緣政治風險上升等不利局面。為此,我們必須在堅持對外開放政策的同時,積極推動形成以國内大循環為主體的經濟發展戰略布局,這對于中國經濟行穩緻遠、健康發展是十分必要與非常重要的。從總體上看,中國經濟潛力足、韌性強、回旋空間大、政策工具多的基本特點沒有變。從産業體系來看,中國具有全球最完整、規模最大的工業體系、強大的生産能力、完善的配套能力。從消費潛力來看,中國擁有1億多市場主體和1.7億多受過高等教育或擁有各類專業技能的人才,還有包括4億多中等收入群體在内的14億多人口所形成的超大規模内需市場,中國正處于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快速發展的階段,投資需求潛力巨大。從制度保障來看,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既有利于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産力、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又有利于實現促進效率和體現公平的統一、走向共同富裕,為形成以國内大循環為主體、國内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實現經濟持續發展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和強勁的内在動力。
為了形成以國内大循環為主體、國内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我們應當運用系統論的方法,樹立全局觀念,進行總體性思考、全局性謀劃、整體性推進,實現發展規模、速度、質量、結構、效益與安全相統一。一是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新型城鎮化建設的決策部署,針對縣城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社會治理、産業發展與數字生态等方面所存在的短闆和薄弱環節,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與5G等數字技術,在具備一定基礎的地區推進縣城智慧化改造建設,着力補短闆、強弱項、重實效。二是要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深入推進重大區域發展戰略,加快國家重大戰略項目的實施步伐。三是要科學施策,綜合施策,确保宏觀政策落地見效。要制定與實施積極有為、注重實效的财政政策;制定與實施保障重大項目建設資金、注重質量和效益的投資政策;制定與實施靈活适度、精準導向的貨币政策,保持貨币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推動綜合融資成本明顯下降,确保新增融資重點流向制造業、中小微企業。加強宏觀經濟政策的協調配合,促進财政、貨币政策同就業、産業、區域等政策形成集成效應,構建完整的國内大循環體系。當前我們應當堅定不移推動經濟全球化朝着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發展,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積極參與國際經濟循環,積極培育新形勢下我國參與國際合作和競争的新優勢,實現國内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
中長期發展規劃為經濟長期穩中向好奠定基礎
明年開始,我國将進入“十四五”時期,這是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第一個五年。編制和實施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五年規劃,是我國經濟治理的重要方式,有助于依據國家中長期發展規劃目标和經濟改革目标來制定和實施短期的宏觀調控政策,從而使短期宏觀調控能夠保持戰略定力,進而保證了短期政策與長期政策的有效結合。
制定中長期發展規劃至關重要,此次中央政治局會議就明确提出了推動“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思想和基本要求。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和平與發展仍然是時代主題,我國發展仍然處于戰略機遇期,但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機遇和挑戰都有新的發展變化,我們所遇到的技術創新、結構調整、産業升級與經濟持續穩定發展等諸多問題都是涉及中長期的,對于這些問題,既需要有短期應對之策,更要有中長期解決之道。從中長期看,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如火如荼,勢必重構全球創新版圖。疫情推動數字經濟異軍突起,産業數字化、智能化水平加快提高,必将在滿足消費結構升級中增強産業的市場競争力,提升供給體系的質量和效率。面對中國經濟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各種中長期問題和挑戰,應當從持久戰的角度加以認識,并做好持久戰的思想準備與物質準備,做好較長時間應對外部環境變化的準備,着眼于未來5年、15年甚至更長遠的發展來謀篇布局。制定中長期經濟發展戰略,就是把前瞻性思考與長遠性規劃相結合的科學舉措。
在經濟實踐中,宏觀調控短期政策要始終以中長期發展規劃為引領,一以貫之、承前啟後,環環相扣、步步推進。一是堅持短期應對和長期規劃相結合,建立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的長期協調機制。一方面積極應對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帶來的即時影響,另一方面,着眼未來,為經濟社會長遠發展創造條件、奠定基礎。二是瞄準中長期發展的制高點增加有效投資,通過加強新基建等舉措,抓住産業革命新機遇,保障重大項目建設資金,着力提高投資質量和效益,提高供給質量,為經濟發展積蓄力量。三是推進資本市場的基礎制度建設,促進資本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為經濟發展提供充足而有保障的融資條件。四是堅持以結構調整為戰略方向,更多依靠科技創新,實現産業結構高級化,通過“補短闆”和“鍛長闆”,提高産業鍊供應鍊穩定性和競争力。五是完善宏觀調控跨周期設計和調節,實現穩增長和防風險長期均衡。宏觀政策應當更加着眼長遠發展,通過不同年份政策方向和力度的動态調整來實現穩增長和防風險兩大基本目标的協調與平衡。
相關文章:
深刻認識“我國已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
《光明日報》( 2020年08月18日11版)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