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0-22 20:55:17 來源:東方網 作者:傅文婧 選稿:葉頁
東方網記者傅文婧10月22日報道:同濟大學近日在與德國展開合作交流上“動作頻頻”,從經濟管理、汽車研發、機械工程等多個領域積極推動中德兩國的深入交流。10月22日,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創新與競争研究所所長、德國國家科學院院士、德國國家科學與工程院院士迪特馬爾·哈霍夫(Dietmar Harhoff)教授受聘同濟大學名譽教授。“哈霍夫教授的加入必将在中德過去合作的基礎上,進一步推動同濟大學上海國際知識産權學院、知識産權學科的對德合作交流。”同濟大學上海國際知識産權學院負責人說。
近日,同濟大學接連成立中德經濟與管理研究院、中德智能科學與技術研究中心、中德汽車聯合研發中心、中德機械工程中心等一批對标高水平學科融合和産教融合的中德合作新平台,進一步拓展同濟大學與德國合作的廣度與深度,由此開創了同濟大學對德合作交流新局面。
10月16日,在同濟大學中德學部協同下,同濟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中德學院共同建設的“同濟大學中德經濟與管理研究院”揭牌。研究院将依托經濟與管理學院工程管理、創新創業、科技金融等學科優勢,設立金融研究所、項目管理研究所、工業工程研究所、城市管理研究所、創新創業研究所五大研究所,緻力于為中德兩國的經濟技術合作和“一帶一路”建設提供科學理論支撐,為解決兩國企業在跨國經營中面臨的重大問題提供決策支持和整體解決方案,為推動中德全方位戰略合作夥伴關系輸送大量拔尖經濟管理人才。
同日,同濟大學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中德學院共同建設的“同濟大學中德智能科學與技術研究中心”揭牌。研究中心将設立控制學科、計算機學科、微電子學科、信息與通訊學科、電氣學科等5個分中心,緻力于構建前瞻性、戰略性的智能科學與技術研究平台,融入上海市科創中心建設和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建設;圍繞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聯合德國大學和科研機構進行聯合攻關,促進科技成果的轉移轉化;牽頭共建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承擔國家科技項目、上海市及地方重大項目和國際合作項目;開展雙學位聯合培養等教育,以及面向“一帶一路”需求的高端人才培養和培訓工作。
10月18日,同濟大學汽車學院、中德學院共同建設的“同濟大學中德汽車聯合研發中心”揭牌。聯合研發中心将圍繞汽車動力電動化、駕駛智能化和整車平台化等核心主題,努力建設成為具有世界一流水平和影響力的中德汽車前沿科學研究和核心技術開發的中心、高層次人才的聚集地、高科技成果的發源地和高水平國際交流的窗口。
同日,同濟大學機械與能源工程學院、中德學院共同建設的“同濟大學中德機械工程中心”揭牌。中心将加強中德兩國在機械工程領域的學術往來、産教融合、校企合作以及人才培養:借鑒德國機械工程基礎學科教學模式,貫通本、碩、博聯合教學,培養具有同濟特色的一流人才;圍繞工業4.0本土化研究與應用,與德國高校和工業界積極開展合作科研,引領中德機械工程合作項目;與德國高校聯合建設智能創新實踐基地,服務于教學、研究和企業。
此外,10月16日,同濟大學中德學部與同濟科技園共同建設的“同濟科技園中德衆創空間”揭牌成立。該衆創空間将充分依托同濟大學中德合作資源,為大學科技園區企業和創新創業人才建立對德交流的渠道,搭建産學研協同創新平台,服務學校科技成果轉化,是大學科技園區推進科技創業國際化服務功能建設的有益嘗試。
同濟大學有關負責人表示,同濟大學成立新一批以四所中德研究機構為主的對德合作新平台,是為了進一步整合力量,加強與德國高校、科研機構及企業之間的緊密合作,緊緊圍繞中德兩國當前經濟社會發展的現實需求,着力提升中德教育和人才資源之間的協同效力,推動對德全面深度合作取得更大實效。
據悉,同濟大學現已與德國38所大學、32所應用技術大學、5所商學院、4所設計學院和藝術大學建立了校際或院際之間的合作關系,設有28個本科雙學位項目、27個碩士雙學位項目和4個博士雙學位項目。中德青年互訪交流活躍,每年前來同濟大學留學的德國學生近千人,其中八成為長期生。同濟大學每年赴德國學習交流的學生也近千人,其中包括本科生、碩士生和博士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