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名篇《洛神賦》是大才子曹植的代表作,該賦用優美的詞句、浪漫的筆調抒發了他對洛水女神的愛慕之情。對于這首賦所含的主題思想,千百年來争論不休。傳統保守觀點認為這首賦是曹植借人神戀的悲劇,抒發了懷才不遇的苦悶以及對君主的一腔衷情;但更為廣為流傳的說法則是這首賦是曹植為感懷嫂嫂甄後所作,蘊含了他對甄宓的無限愛戀與哀思。
甄宓是三國時期著名的大美人,第一任丈夫是袁紹的兒子袁熙。建安七年,曹操官渡之戰大敗袁紹,甄宓被俘,繼而嫁曹丕為妻。既然甄宓是曹丕的妻子,又怎麼會和小叔子曹植之間有剪不斷、理還亂的感情糾葛呢?說《洛神賦》是曹植為甄宓所作又有什麼依據呢?
這種說法很符合曹植潇灑肆意的性格特點,很美好,很傳奇,但筆者以為,曹植和甄宓之間的不倫戀情不過是後人的浪漫想象,非常不可信。首先,曹植比甄宓整整小了10歲,說當年隻有14歲的曹植暗戀24歲的甄宓,甚至向曹操求娶甄宓,這是不太合理的。縱然是魏晉時期社會風氣普遍比較開放,以曹植的修養,也斷不會做出愛慕兄嫂、圖謀國母的事情來。而且,說曹丕送甄宓貼身遺物以慰曹植哀思,未免也太聳人聽聞了,作為一個帝王,曹丕這也太大方了點吧!退一萬步說,即使曹植真的愛戀甄宓,以他當時的處境,兄弟二人的關系本來就很緊張了,曹植還敢明目張膽地寫文寄托對甄宓的感情,那豈不是找死?至于《感甄賦》這個标題,“甄”應該指得并非甄宓,而是鄄城的“鄄”,在作此賦的前一年,曹植上任鄄城王。而當時“甄”與“鄄”通用,所以《感鄄賦》才會被訛傳為《感甄賦》。
凄美的愛情悲劇總能滿足人們的浪漫想象,所以曹植與甄宓的故事才會一次又一次被演繹加深,逐漸成了一段傳奇佳話,或許,這一切的一切,隻不過是後人并無惡意的意淫,而非發生在當事人身上的曆史真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