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初中數學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

初中數學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

教育 更新时间:2024-06-30 05:22:07

作者: 李靜 庫莊初級中學

生命不息,學習不止。關于2022年4月7日開展的初中數學省級教研活動之《初中數學課堂教學基本要求》學習中,主講教師主要圍繞“規範施教”促課堂提質展開講解。從課堂教學基本要求、教學準備、教材解析、學情分析、教學設計、作業設計、課後反思幾個方面展開叙述,又以《反比例函數》和《菱形》為實際案例達到高效課堂。作為一名剛入數學教學行列的新手,對比各個要求及兩位老師的案例教學,有很多值得我深思的地方。下面簡單就教學流程的設計這一點談一談:

在講到教學環節設計時,老師講到要注重探究式教學及合作式學習。可以給學生一個項目,讓學生采用合作的方式,自主探究學習,想辦法完成既定的項目。這樣可以引導學生積極思考,主動探索,同時可以将合作探究完成項目的精神運用到将來的社會實踐裡。

而我自己在教學過程中嚴重缺乏這一點,急性子的我為了節省課堂時間,常常單刀直入,直奔主題,就連創設的情景也常常是我自己操作,學生口述操作過程,觀察變化,總結結論。但總歸是學生沒有直接的參與,缺乏最直觀的認知性。在今天的學習後,回顧以往的課堂,感覺很多地方都可以改進。 如在講平方差公式時,我是這樣操作的:

上課時的設計:我課前準備了一張邊長為5的大正方形的紙片,用刻度尺在大正方形内部以其中一個内角為小正方形的内角劃出一個以3為邊長的小正方形,用剪刀把小正方形剪掉,求剩下的不規則圖形的面積。再把剩下的不規則屠屏拼成一個規則的長方形,表示出面積。我動手操作,讓學生觀察并比劃,一起得出結論,再次将5和3引申為a和b,再計算。最後總結得到a²-b²=(a b )(a-b)。

初中數學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初中數學課堂教學基本要求學習有感)1

反思後的設計:1、第一、二小組以5和3為兩個正方形的邊長按照上述操作,合作探究完成。第三、四小組以a和b分别為兩個正方形的邊長(a>b)探究完成。第五、六、七小組以b和a分别為兩個正方形的邊長(b>a)探究完成。2、各小組派出一個代表給出結論,列在黑闆上,對比總結公式。3、教師做最後的總結和彙總。

初中數學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初中數學課堂教學基本要求學習有感)2

這就是情景的創設,創設有意義的情景能夠大大地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效果。優秀的教師能夠讓學生在講重要知識點這5分鐘集中精力聽講。這提醒我以後備課時重點思考兩個問題:1、如何創設情景吸引住學生的注意力?或者因為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展開,或者把動手探索的機會留給學生,或者運用于生活相關的小視頻或者小實例吸引學生。2、如何能夠将要講解的知識點在短短的5分鐘内用精簡幹練易懂的語言描述到位?

初中數學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初中數學課堂教學基本要求學習有感)3

其實情景導入這一個環節可以擴大到整堂課的流程設計中,我一直深知道創情景的好處,可為何在實際教學中偏偏丢失這一項?因為我設計的一堂課的流程不能在45分鐘内完成!為了節省時間,完成流程,而舍棄了重要的環節,因為我找不到精準、幹練的語言銜接整堂課,因為我不能把控各個環節應該占用整堂課的比重,因為我的例題不夠具有代表性,以緻我講了多道同類型的例題而耽誤時間......這些都是我不能做到高效課堂的原因。

今天,老師明确給出了一節高質量課堂的教學流程設計:

一、創設情境,生成概念

二、動手操作,理解概念

三、類比舊知,探究性質

四、挖掘内涵,鞏固性質

五、例題拓展,應用性質

六、小結升華,明确方法

以後的教學中,我會努力學以緻用,按照上面的流程設計展開我的教學。加入更多的合作式的探究學習,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将課堂交給學生,給他們設定既定的項目和目标,給定問題,讓其合作探究完成。争取提高教學質量。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