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自從孩子上學後,我最擔心的就是他的社交問題,每每看到他在小朋友身邊打轉,卻又不敢開口的樣子,真的讓人心疼,也讓我想起小時候的自己。
在大人眼中,小時候的我是個不善于社交的孩子,每次有親戚來,我都不知道如何應付,幹脆就躲在父母的身後,結果每次被父母拉出來訓斥“咋這麼不懂禮貌啊,你看别人的孩子怎麼那麼會說話”。這種話語從小聽到大,我不想自己的孩子也和我一樣陷入社交困境之中。
當然也有不少父母認為,孩子長大了就會說話了、會社交了。可是事實并非如此,因為孩子從出生開始就通過觀察來塑造自己的社交方式了。社交不是與生俱來的,它是一種技能,需要不斷地學習和鍛煉,而不是靠時間就能自動學會的。
根據研究表明,孩子在幼齡階段越早開展社交技能越好,因為掌握良好的社交技能可以幫助孩子減輕壓力,學會與同齡人玩耍,取得更加優異的成績,并且能與周圍的人建立更深厚的關系。當然,我覺得最大的好處是可以減少霸淩的發生,現在很多校園霸淩都是對方抱成一團欺負一些落單的孩子,如果孩子社交能力好,自然能讓那些霸淩者有所忌憚。
那該如何鍛煉孩子的社交能力呢?在《敢于主動社交的孩子》一書中,美國教育學博士凱莉·K·鮑瑞期結合自己多年的兒童心理教育經驗,專門設計了150個随時随地可以開展的家庭或戶外小遊戲,幫助孩子掌握童年以及未來必需的10大社交技能,包括溝通、合作、共情、自我控制、解決問題、積極傾聽、責任、參與、情緒條件、尊重,讓0-8歲的孩子在玩中輕松掌握社交密碼,更好的融入集體生活開展自己人際交往和學習。
作者在開篇就列舉了0-8歲孩子各個階段需要發展的社交技能,比如
針對上述每個階段需要發展的社交技能,作者也給出了孩子學習社交技能的步驟 ——觀察——思考——行動。
生活中,我們經常見到孩子會模仿大人的行為,社交也是如此,孩子會先觀察身邊的人是怎麼做的,是如何應對的,然後整合接收到的信息進行思考并解讀,最後用自己思考所得的來采取行動,所以父母在生活中要做好具體的社交示範。另外對于5-8歲的孩子而言,他們已經可以聽明白道理了,所以也可以通過與信任的成人溝通來獲得社交建議。
了解完社交技能學習的步驟,接下來作者列舉了與10個社交主題相關的150個互動小遊戲。在每個遊戲中,作者都提供了一個遊戲簡介,包括年齡範圍、技能、所需材料、參與人數、地點等等,讓父母可以根據目的來讓孩子參與遊戲。另外在遊戲末尾,還設置了“反思與展望”,讓孩子反饋在遊戲中學到的東西。
比如最近一段時間孩子愛看繪本,我經常帶其到圖書館,我事先和孩子說好在圖書館是要保持安靜,哪怕要說話也要音量很低,可是小朋友不懂,即便我一而再再而三的說要小聲點,孩子依舊嗓門大,後來我問其為什麼不能小點聲,孩子說“我已經小點聲了,你沒感覺到嗎”,這時我才發現,對于我說的“小點聲”孩子根本沒有具體的認知,小點聲,那到底多小才是小呢?
對于這種情況,書中有一個“跳房子”的遊戲,父母可以畫一個跳房子的格子,從0标到10 ,然後向孩子說明每一個數字與音量的關系,0代表靜音,10代表最大的音量。
在玩遊戲中,你可以用不同的音量問孩子“我的音量有多大”,孩子評估完後跳到對應的格子裡,然後對自己的選擇做出解釋。
通過這個遊戲可以讓孩子理解音量的高低,也有助于他們學會在不同的場合裡選擇适合自己的音量。
在玩完這個遊戲後,再去圖書館時,我不再說小點聲,而是說“你可以把音量控制到2,可以嗎?”,孩子一下子就明白了。
書中這樣的遊戲很多,也很方便開展,比如在共情技能中,有寵物高光、變成台燈、面向鏡子講故事等角色扮演遊戲,讓孩子站在他人的角度來引導其共情。在合作技能中,有劃小船、氣球圈等遊戲讓孩子在團體中去實現目标明白合作的概念。
心理學家科恩曾說,遊戲是孩子的語言,孩子在遊戲中能建立自信,學會如何與同伴互動,相信這本《敢于主動社交的孩子》中的150個小遊戲,可以讓你家孩子成為主動社交的孩子,也能在人際交往中勇敢的展現自我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