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喽,大家好啊~我是栗烈小朋友~
陽春三月,又到了各省公務員省考報名的時間了,你們省出公告了嗎?
大家都知道省考需要經過報名審核,筆試、面試、體檢、政審等多個步驟,那你知道在中國古代科舉制度下想要登科及第需要幾個步驟嗎?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
我們以明清時期舉例。
明清時期的的科舉制度是一種三年一次的三級考試制度。
但它不是隻需要考三次哦~
首先如果一個人他叫小明,他想要高中狀元,那麼他需要先上私塾,苦讀詩書,這時候我們的小明他叫童生,他需要通過最初級的考試——童試 來考上我們的秀才,(對!就是呂秀才那個秀才哦~可别小看呂秀才,他也是經過了縣試、府試和院試才考中的哦~)
童試可不是隻有兒童才考的,很多人一輩子也沒有考上秀才。考中了秀才就代表有了科舉考試的資格(偷偷告訴你們,秀才見了縣官可以不跪,而且就算罵街,縣衙也不能打哦~)
這時候全省的秀才就會趕往在八月份舉行的三年一次的鄉試,這才算是踏上了漫漫科考路,那麼在鄉試的合格者呢,這就算是出頭了,他們被稱為舉人,第一名被稱為解元(說到這,我為唐解元打call)。舉人就有了做官的資格,那什麼時候可以做官呢?(⊙o⊙)…等你的上一任離世了才可以。
那小明還是繼續考吧(诶~小明誰來着?),次年春天,小明來到了京城參加會試,會試是由禮部舉行的,用現代話說就是用來選拔高級人才的,如果你是國家需要的高級人才,那麼恭喜你,獲得新稱号:貢士,并且獲得了面聖殿試的機會,貢士的第一名叫做會元。
接下來我們在跟小明一起去參加殿試(出息了~出息了~)
能去參加殿試的人都叫進士,而皇帝欽點的一甲前三名才是我們熟知的狀元、榜眼、探花。
如果我們的小明同學中了解元、會元、有高中狀元,哇哇哇~不得了了,那叫三元及第,在一千多年的科舉制度中,隻有十幾位連中三元的人才,而明清兩代加起來,不過才四人。
好了,今天就到這裡,我是栗烈小朋友,關注我了沒?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