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民俗

 > 七夕節也叫女兒節

七夕節也叫女兒節

民俗 更新时间:2024-06-29 20:46:15

七夕節,又名乞巧節,發源于中國,是華人地區以及部分受中國傳統文化影響的東亞國家傳統節日。

夏曆七月七日夜裡,女孩子在庭院對着星空祈求,希望像織女那樣的心靈手巧,故稱為“乞巧”。

七夕節也叫女兒節(七夕又名女兒節)1

▲(清)《七夕圖軸》,姚文瀚繪

七夕又名“女兒節”,是我國女性的傳統節日,也是道教五臘日之一的“道德臘”。

道教齋日,“五臘”之一的“道德臘”

道教是我國唯一的本土宗教,其教理教義中包涵着深厚的中華傳統文化。

據道書《赤松子章曆》載:“七月初七道德臘,五帝校定生人骨體枯盛,學業文籍,名官降益。其日可謝罪、請福、服氣、沐浴、祭祀先亡。其日不可伐樹碎石、食啖酸鹹、乘騎臨險。可導引攝理,展舒筋骨。”

《赤松子章曆》說明了一些道德臘日中的禁忌與可取的行事方法,這一天裡,不可以砍伐樹木、破碎石頭,不可食用酸鹹的東西以及有危險性的騎行動作,可以導引強身,舒緩筋骨。

七夕節也叫女兒節(七夕又名女兒節)2

▲作為齋日,道教徒要在七夕這天齋戒悔過

道德臘日神明考校信衆,陟罰臧否,适宜謝罪、齋戒以及祭祀。

道教徒于這天誠心忏悔,修正向道,滿心歡喜地度過齋日。

尊重女性,培養女德的“女兒節”

回歸到女兒節上。

古代女性認為織女心靈手巧,令人羨慕不已,所以每逢七夕,她們都會向織女獻祭,祈求自己能夠心靈手巧、獲得美滿的姻緣。

七夕節以少女拜仙及乞巧、賽巧等為主要節俗活動,故稱“女節”。農曆七月古稱“蘭月”,所以七夕又稱“蘭夜”,因為這天有穿針的習俗,也稱“穿針節”。

千百年來,生活在中國各地的民衆圍繞着這一節日都要舉辦豐富多彩的民俗活動,培養女性的德才。

七夕節也叫女兒節(七夕又名女兒節)3

▲(清)《乞巧圖卷》,丁觀鵬繪

七夕節以牛郎織女的傳說為載體,表達的是男女之間不離不棄、白頭偕老的情感,恪守的是雙方對愛的承諾。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源遠流長,“七夕”存在的重要意義,莫不是對中國女性養成德行的良好期盼,對中國女性追求心靈手巧的極大尊重。

同時,也向女性們傳遞出了中國傳統的美好愛情觀念:執子之手,與子偕老;風雨同舟,不離不棄。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民俗资讯推荐

热门民俗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