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細說隋炀帝

細說隋炀帝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23 13:40:43

細說隋炀帝(隋炀帝一個好大喜功的千古一帝)1

“我夢江南好,征遼亦偶然。但存顔色在,離别隻今年。”這是隋炀帝楊廣臨行前給後宮嫔妃最後的臨别贈言,意思是說我最向往的還是江南的風花雪月,秋水情深,遠征遼國隻不過是我生命中的一段小插曲。隻要容顔還沒有老去,離别隻是暫時的。

隻是他怎麼想也沒想到,這一去竟成了永别。

我們都知道隋炀帝出生第一家庭,父親楊堅是隋朝的開國之君。從他的祖父楊忠開始,楊家就已經發迹了。雖然楊忠無緣于皇位,但是大隋至少有一半的江山是楊忠打下來的。

楊忠原本是一個很普通的人,後來追随宇文泰出生入死,才當上了西魏十二将軍。成了關隴貴族軍事集團的核心人物之一,地位僅次于八柱國。

可以說楊忠用一生的奮鬥,才為楊堅赢得了一個君臨天下的機會。正因為楊家的地位顯赫,楊堅才能娶到獨孤信的女兒,也就是後來的獨孤皇後。如果沒有這種政治聯姻就不會有“古來得天下之易,未有如隋文帝者”這樣的感歎。

孤獨信是繼宇文泰之後,八柱國裡最有實力也最有威望的人。包括楊忠也是他一手提拔起來的,所以得到了獨孤信的支持,就等于得到了整個官隴集團的支持。

大象二年,也就是公元580年,周宣帝宇文赟駕崩,幼主宇文闡才年僅七歲。楊堅的篡位似乎成了順其自然的事了。

我曾經說過隋朝是一個偉大到可以和秦漢并論的朝代。隋文帝楊堅開創了“開皇之治”,僅僅用了十幾年的時間就在五胡十六國的廢墟之上,建立起一個無與倫比的強大的帝國。在外國人的心中隋文帝是偶像,可是又為什麼大多數國人都不喜歡他呢?

最終極的原因就是他的性格過于刻闆,所以使整個大隋王朝都缺少一種氣度。

衆所周知,隋文帝是一個節儉到極緻的人,所以明明糧倉和國庫都很充足的情況下,遇到天災,他不選擇去赈災,而是帶着災民一起逃難,看似深得民心,實則不識大體。在對待子女的教育問題上,楊堅也是“養而不教,殺之”,楊堅有五個兒子,皆是一母同胞,原本這樣的親兄弟應該感情更好才對,就因為他廢了長子楊勇,原因也很簡單,看不慣他奢侈享樂。不得不說,隋文帝和獨孤皇後真的是絕配,一個極度節儉,一個倡導“一夫一妻制”,這本身并沒有錯,錯的是過猶不及。他自己節儉就要求所有人和他一樣節儉,獨孤皇後信奉一夫一妻制,就要求所有人和她一樣專一。

一個孩子的成長必然離不開原生家庭的影響,楊廣也不例外。隋炀帝性格最大的特點就是好大喜功,他看不到民間疾苦。在他的認知裡,隻要籠絡了官員士族的心,天下就會穩固。可惜曆史的發展會告訴他錯得有多可笑。

楊廣之所以能取代楊勇,正是迎合了楊堅的厲行節儉,其實楊廣比楊勇更奢侈,更愛折騰,隻不過他更善于去僞裝。

繼位後的楊廣為了滿足他強大的虛榮心,開始了一系列大規模建設,開鑿了著名的京杭大運河,加強了南北經濟的交流,同時也促進了經濟重心的南移,這是很偉大的壯舉。但是他沒有認識到與民休養生息,欲速則不達的道理。與此同時,開始營建東都,修馳道,築長城,蓋行宮,造龍舟,這些浩大的工程需要的民力财力可想而知。不僅如此,他還開啟了征伐之路,先是大破契丹、吐谷渾,收複西域,後又經略海外,打敗了日本等國,這也就是為什麼會有那麼多的遣隋使的原因。

最後卻在高句麗那裡止步不前。

隋朝滅亡的開端就是三征高麗的失敗。大業八年(公元612年),隋炀帝親率百萬雄師遠征高麗,卻遭遇了人生中第一次的滑鐵盧。隋軍損失慘重,不得不退兵。也正是在這個時候農民起義的戰火在山東點燃。但是在這位驕傲的天子眼中,這些小股的流民絕對掀不起什麼風浪,根本就不足為患。

大業九年(公元613年)春,楊廣再度禦駕親征,二征高麗,戰鬥剛打響,又遭楊玄感叛亂,楊廣不得不提前班師回朝。

大業十年(公元614年),楊廣再次集結軍隊,整裝待發,兵鋒直指平壤。高麗王高元被迫請降,楊廣痛快地答應了。

因為他最在意的面子回來了,可是那些将士卻憤怒了。随軍大将來護兒悲憤地說:“大軍三出,未能平賊,勞而無功,吾竊恥之!”可是誰都清楚,大隋再也無力和高麗耗着了。

這時候的楊廣也已經不再是曾經那個掃平陳朝,坐鎮江都的熱血青年了。當所有的驕傲都被人踐踏,摧殘一個人的遠不止是歲月,還有内心的煎熬。楊廣顯然已經疲憊不堪了,所以他想換個環境生活。大業十二年(公元616年),楊廣乘着龍舟一無反顧地來到了江都,也就是今天的揚州。李白的詩裡說“煙花三月下揚州”,可見揚州這個地方讓多少人魂牽夢繞。于是才有了開篇的那首詩,“我夢江南好,征遼亦偶然”,足矣表明楊廣對江都的感情之深,因為這裡曾是他做皇子時的封地,更是他靈魂的故鄉。

中原戰火紛飛,江都依然歌舞升平。楊廣沉浸在江南的溫柔鄉裡醉生夢死,可是他的随軍将士盡是關中之人,他們無時無刻不想着回到家鄉,可楊廣又偏偏不想再回中原。

當這種普遍性的不滿被人利用起來就是一種可怕的力量,足以颠覆一個王朝的統治。大業十四年(公元618年),宇文化及發動兵變,用一條白絹勒死了楊廣。“斜陽欲落處,一望黯消魂。”至此,這位自恃高傲,風流絕代的天子,一位功蓋千古又好大喜歡的君王死在了他心之所向的江都,皇皇帝業也随之終結。

曆史往往有驚人的相似一幕,卻又有着不同的結局。同樣是殺兄弑父上位,遠征高麗未果。為什麼唐太宗李世民成了千古一帝,隋炀帝楊廣隻能被牢牢地釘在暴君的恥辱柱上?看似繁榮的大隋背後其實缺少了一種氣度和格局。“唐之興,始于隋”,唐朝之所以能取代隋朝,并且達到萬邦來朝的境界,最本質的原因就是在唐承隋制的基礎上多了一條更清醒的認識,也就是荀子所說的“水則載舟,水亦覆舟。”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