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1.4億網絡直播賬号、超1844億市場規模……我國網絡直播行業最新數據出爐!
8月10日,以“創新向善 行穩緻遠”為主題的“2021-2022中國網絡表演(直播)行業發展論壇”在北京舉行。該活動由中國演出行業協會、南方報業傳媒集團指導,中國演出行業協會網絡表演(直播)分會、南方都市報社主辦。文化和旅遊部市場管理司、中國演出行業協會及網絡表演(直播)分會、南方都市報相關負責人,以及數十家直播平台、MCN機構代表出席本次論壇。會上發布了《中國網絡表演(直播)行業發展報告(2021-2022)》(以下簡稱“報告”)。報告以行業數據為基準,平台案例為骨架,梳理了2021年來的行業發展方向、重要創新成果,以及行業在經濟與社會文化領域的價值作用。
發布最新直播行業報告
據悉,《中國網絡表演(直播)行業發展報告》已連續三年發布,此次報告由文化和旅遊部市場管理司指導,中國演出行業協會網絡表演(直播)分會、南方都市報、南都大數據研究院聯合出品。
報告基于對抖音、快手、無憂傳媒等20多家平台和MCN機構的調研,以及對業内專家、自媒體人的訪談,對近20份直播相關政策文本的解讀,提煉了代表性的實踐案例、行業數據、規則規範等,透視監管方向、創新價值、未來想象。
報告共分為30個章節,概括了6組行業最新數據,4類主體現狀,3個内容趨勢,8個新特征,以及18個創新案例,勾畫2021-2022年直播行業的發展面貌,為監管層、行業層提供參考。
報告發現,直播行業曆經十餘年生長,已成為平台經濟領域的中流砥柱,行業格局穩固,主體參與多元,市場脈絡細分。在産業環境方面,伴随着平台業務延伸,産業鍊更完善,直播平台已成為跨界融合的重要載體,不斷推進着生産、流通領域的技術叠代和商業生态重構。在社會環境方面,從中央到地方,監管與扶持政策密集出台,直播在鄉村振興、旅遊演藝、公益普惠、價值引領等多領域釋放動能,與各行各業共融共生。
壓實經紀機構和網絡主播責任
文化和旅遊部市場管理司副司長李建偉在論壇緻辭中表示,網絡表演(直播)行業不斷融入群衆生活的方方面面,特别是在常态化疫情防控期間,網絡表演(直播)行業不僅利用新技術、新模式為傳統行業賦能,還讓很多普通人通過直播展現自身才華、追求美好生活、實現個人價值。
李建偉指出,各平台企業要繼續完善内容安全管理制度,加強技術和人工審核,及時發現和處置違法内容,做好安全隐患排查、風險防範預警、突發事故處置等工作。要加強從業人員内容安全教育培訓,壓實網絡表演經紀機構和網絡主播的責任,強化安全意識,營造安定有序的網絡環境。
中國演出行業協會會長劉克智緻辭表示,網絡表演(直播)行業展現了其獨特的社會價值和較強的傳播能力,充分利用新技術、新模式和新業态,在促進消費持續恢複、緩解經濟下行壓力、帶動穩定就業、助力鄉村振興等方面作出了積極貢獻。
南方都市報社主編劉江濤也在論壇上緻辭,他表示,南都近年來向智媒轉型,成立南都大數據研究院,一直關注直播、短視頻發展,與監管層同頻共振,與平台深度互動,在行業綠色内容生态、未成年人保護創新等方面做了大量産品與服務,這次的報告編制過程中,發現了不少優秀經驗和典型案例,也感受到了企業生機勃勃的潛力。希望借此報告,進一步促進行業與公衆之間的信息對稱,促進平台與平台之間成果共享、生态共赢。
協會、平台機構、主播代表
共話主播人才培養之道
此次論壇上,圍繞“網絡主播人才培養與能力的提升之道”話題,來自行業協會、網絡直播平台、MCN機構以及主播代表展開研讨。
中國演出行業協會網絡表演(直播)分會負責人表示,協會将建立主播職業培訓體系化,開發培訓課程,集結優秀師資力量,前期已陸續開展相關培訓試點工作,下一步協會還将進一步聯動平台、MCN機構和院校,形成主播職業等級能力的評價和信用體系。
平台代表YY直播副總裁王鶴介紹了開展主播培訓的既往經驗,其認為助力主播職業化,平台可以在三個方面作出努力:立标準、做規範、建制度,要建立長效的培訓機制,使主播持續接受最新規範,延長主播的職業生命。
MCN機構代表娛加娛樂副總裁宋黎明也分享了在主播培養方面的經驗,其認為MCN機構的職能主要是服務兩端,一端向平台輸送主播,另一端是幫助主播提升技能。MCN機構“修内功”注重主播的規範管理的同時,可以協同校企等行業資源,将主播培訓常态化、精細化、規範化。
作為行業從業主體的主播代表也表示,針對主播職業化培養十分必要,并基于自身從業經驗和個人感受,提出了對職業能力提升培訓内容的需求,如針對直播紅線底線的普及、主播行為規範方面的深入指導、才藝水平提升課程等,以及來自平台和機構的合理保護、更多的心理建設輔導等内容。
論壇上,抖音集團直播業務副總編輯李璐、騰訊公司文化與内容事業部總經理朱殿君、快手副總裁王強分别圍繞“内容合規與正向傳播”“直播行業價值探索”“‘促就業’社會責任踐行”等議題做主題分享。
此次論壇還發布了由中國演出行業協會、抖音直播共同編寫的《網絡直播文藝生态報告》(以下簡稱“直播文藝生态報告”)。直播文藝生态報告顯示,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作為網絡文藝新形态的直播已經實現了與戲劇、戲曲、話劇、歌劇等舞台藝術的深度融合,完成舞台藝術新媒介形态和新藝術形式的階梯式發展,産生更為多維的文化影響。在直播間裡聽戲曲、看演出、賞才藝、學知識已成為新的文藝熱潮。
數據解讀
11家上市主體 中頭部平台約20家
作為平台經濟重要載體,網絡直播行業是經濟增長新引擎之一。
報告認為,2021年來,直播行業格局基本穩固,呈現穩健發展态勢,直播經濟展現出較強韌性。根據主要上市企業公開财報和采樣信息估算,2021年我國網絡表演(直播)行業市場規模達1844.42億元,同比基本持平。
在市場主體方面,截至2021年末,具有網絡表演(直播)經營資質的經營性互聯網文化單位有7661家,同比增長17%,其中2021年新增1641家(部分單位退出)。
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末,共有11家網絡表演(直播)上市主體。中頭部平台約20家,含抖音、快手、微信視頻号、陌陌、YY等。報告分析認為,2021年,伴随流量成本高企,頭部企業直播業務營收增速放緩,從營收模式來看,主要通過多元業務打造增收引擎,直播、廣告、電商、增值服務等多種類收入占比趨于平衡。
MCN機構超24000家 規模高速增長
MCN機構規模現狀是此次報告新看點。據悉,此次報告對無憂傳媒、papitube、華星兄弟等多家頭部MCN機構開展調研,并總結行業前沿趨勢。
MCN機構作為直播産業鍊中遊端,提供内容生産、分發、商業變現等支持。2021年來,MCN行業整體處于高速增長期,報告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6月,MCN機構數量超24000家(以企業營業執照數量計算)。
報告指出,從營收結構來看,直播娛樂變現、帶貨、廣告為多數MCN機構主要營收來源,其中娛樂變現占較大比重,部分機構此類營收占比高達80%。從行業成熟度來看,MCN機構成立年限集中在3年以上。
不同機構人員規模差異化顯著,頭部機構規模多達2000-3000人,也有少量機構人員規模在200人以下。在地域分布上,MCN 機構逐漸形成以一線城市為核心、向二線城市放射的局面,不少機構通過在北京等城市設立總部,在杭州、成都、西安、武漢等城市設立分公司,來布局不同業務線。
主播賬号累計近1.4億 中腰部主播占比高
直播行業作為平台經濟的代表,通過将主播和用戶有效連接,創造了千萬量級的就業機會,并推動了新就業形态的發展。報告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12月,我國網絡表演(直播)行業主播賬号累計近1.4億個,一年内有過開播行為的活躍賬号約1億個,2022年上半年,新增開播賬号826萬個。
主播作為社會勞動分工中的新品類,其職業化、專業化、高學曆化以及年輕化已成為發展趨勢。主播人群畫像顯示,從年齡分布來看,24-30歲年齡段的主播最多,占全部主播的近40%;從地域分布來看,主播主要集中在三線及以上城市。
報告研究認為,平台主播多屬于線上兼職型就業,主要利用工作以外的時間錄制、分享視頻或進行直播,高度職業化的主播人群占比較少。收入結構上,以直播為主要收入來源的主播中,月收入3000至5000元的中腰部主播居多,高收入的“頭部主播”數量占比較少,收入分布較為均衡。
超7億直播用戶 付費用戶賬号累計3.3億
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數據,截至2021年底,中國網絡直播用戶規模達7.03億,占網民整體的68.2%。其中,電商直播、遊戲直播、體育直播、真人秀直播、演唱會直播的用戶規模均已破億。
基于龐大的用戶規模,“直播經濟”成為促進“新型消費”的有力推手,不斷激活和釋放消費潛力。此次報告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6月,曾在直播場景下有過任意付費(打賞和直播購物)的用戶賬号數量累計約為3.3億個。
報告認為,直播用戶行為趨于理性,從單純通過直播打賞等行為尋求情感能量、獲取娛樂體驗,轉變為借助直播獲取信息、進行社交聯結、自我展示等多種行為方式。而随着直播打賞機制的規範化,激情打賞、高額打賞等行為将得到有效抑制。
直播行業8大新特征
聚焦政策環境、行業價值、主體演變
基于行業數據、現實案例,立足行業現狀、産業環境、社會環境,報告提煉了直播行業發展8大新特征。分别是:從中央到地方政策紅利不斷、行業自律意識強化、持續賦能鄉村振興、從“直播 ”向“ 直播”轉變、綜合型MCN機構加速擴張、傳統職業角色轉型主播、用戶構成更加多元、專業直播與用戶距離拉近。
報告顯示,政策大環境方面,對待直播是寬嚴相濟的,尤其是地方政策的紅利已經帶動了直播産業帶的聚集。其次,無論是平台、MCN機構還是主播都在不斷地強化自律,監管部門和行業也都在探索常态化的主播培訓。另外,直播行業作為數字經濟共同體,在鄉村振興、産業融合、文旅開拓、公益普惠、促進就業等方面發揮作用,各行各業都在通過直播謀求新的生存環境。
而鍊條上的各個主體,包括MCN機構、主播、用戶等,其專業度也越來越高。一個明顯的趨勢是直播領域“知識付費”意識的覺醒,用戶對文化消費的需求增加,專業内容的傳播成本降低,而高質量的内容将引入更多理性參與的用戶,推動整個行業更加地規範化。
出品:南都大數據研究院
統籌:鄒瑩 采寫:南都記者 張雨亭 王一雪 設計:何欣 尹潔琳 張許君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