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發現網絡上“殺熟”兩個字出現頻率很高,而且主流媒體也報道了網上“殺熟”的現象。何為“殺熟”,就是“宰”熟人的意思,專門坑熟人。用我們安慶方言說就是:“鬼魅熟人”。“殺熟”主要是針對購物交易而言,買賣假冒僞劣産品,或者在熟人、親戚朋友那裡購買了比其他商店價格高的商品,就是在親戚朋友那裡吃虧上當受騙了。
消費者可能都有自己的購物習慣,喜歡到熟人那裡去購物,一來二往也可能就與網店、超市熟悉了,成為VⅠP了,雖然商家嘴上客客氣氣,裝孫子一樣,這也打折,那也優惠,送VIP卡,送優惠券,弄得我們消費者沾了很大便宜一樣。可是與其他網店、商店相比不僅沒有優惠,而且價格還高一點。前天侄媳婦捧着手機找到我,說有一個紅包沒法領取,讓我幫忙領取,我點開一看,是廣告,無法提現,隻能是購物時使用,相當于優惠劵一樣,明明寫着:“你有一個紅包要領”,可就是無法提現。我問侄媳婦:“誰讓你點擊領取的?”,侄媳婦說:“社區幹部微信群通知我領取的”。我說:“這可能是最近興起的社區團購吧?”,侄媳婦一問三不知了。我再三提醒侄媳婦,要謹防上當受騙,誰無緣無故送你70元紅包呢?你與網絡平台又不是親戚朋友,會送你紅包?侄媳婦失望的走了,網絡上的餡餅往往是陷阱啊!
我是農民,年齡也比較大,對網購不感興趣,我還是習慣去實體店購物。但我們農村年輕人如今都是在網上購物,他們整天不是玩電腦,就是點開手機,他們都是網紅們的粉絲,“剁手黨”,不購物手就癢癢似的,被“網紅”直播時“殺熟”時有發生,買回來的水果大多都是壞掉的,買回來的假貨很難退貨,買回來的商品不像“網紅”宣傳的那麼好。村裡年輕人實在想不通,自己那麼相信“網紅”,“網紅”在直播時也像抹了蜜似的,那麼親切,那麼感人,可相信“網紅”忽悠了後,感覺被“殺熟”了。我外孫剛上小學一年級,也學會了上網,喜歡看直播,點贊、打賞的,好在打賞都是塊兒八毛的錢。
網上購物我也每年購買一兩次,但也受騙上當過,2018年我在網上購買了一雙馬丁靴,說是真皮的,不滿意7天無條件退貨,買回來後,大家都說是假皮,人造革的,我心有退貨之意。打客服電話後,對方給了我一個電話号碼,我又打電話說要求退貨,對方說你先寄過來,我去快遞公司咨詢下,郵寄費用需要幾十元,對方還要求支付鑒定費又得花百元,我一想鞋沒退掉,倒先支付幾百塊錢,要是退不了怎麼辦?還是算了吧,這雙馬丁靴至今還放在家裡沒穿,從此我對網上購物不再熱衷了。
網上購物确實價格便宜,也很快能收到貨,但網購必須規範、監管、依法經營。不能壟斷,不能無序擴張,不能“殺熟”,不能誘導消費者,更不能坑蒙拐騙,存在欺詐行為。但願網上從此不再發生“殺熟”現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