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各地開始兌換2021年度的大版冊,市場上流傳出來的大版冊也越來越多,一些第三方平台銷售的商家也越來越多,價格不理想,大家都急着甩貨。雖然2021年的大版冊退款較大,成本也不過千元附近,不過市場售價在1100左右,溢價空間基本就是百元,對于大版冊來說,這樣的溢價空間實在少之可憐。從一個側面也說明,大版冊的黃金時代早已經一去不複返了。那麼,未來大版冊還有發展機會嗎?畢竟,郵政也開始縮量,尤其是在對大版冊方面的控制還是比較嚴格的,作為一款郵政比較在意的高端産品冊,難道真的是王小二過年,一年不如一年了嗎?
衆所周知,郵政是從2003年開始小版的發行,2006年開始了大版冊的發行。由于大版本身的成本高,每年預訂價格是1800元,實際價格以最終當年發行的郵票面值為主,2000年之前整張枚數大約在40-80枚,從2000年之後,大版枚數開始小版化,整張枚數在24枚、20枚、16枚等。到了近幾年10枚的大版張也越來越多。郵政有意将大版小版化,目的也是增加更多的闆數,進而帶來産品冊的拓展渠道和能力,不過效果一般。枚數過少的大版本身在收藏方面較易存放,但本身的美感在下滑。
有人認為,随着歲月的流逝,如今大版郵票存世量越來越少,大版郵票的收藏價值也日益彰顯,其不但設計精美而且實用,所包含的内容更是稀世珍寶。比如80年猴票整版價格150-200萬左右,帶動了整個大版的收藏,不過這都是值得早期的大版張。對于近年來的大版冊來說,從2016年開始就是一個坑接着一個坑,效果并不理想,如果砸錢投資的投機客,必然會在其中被砸得頭破血流,大部分資金縮水也是不争的事實。2016年的大版冊一度炒到5000元左右,但如今市場的價格令人唏噓。
我們也關注到,随着大版變小,面值降低,數量不斷增加,市場的價格也在不斷降低,甚至一些大版“破發”也成為常态,不知道這樣的趨勢會延續多久?物以稀為貴是市場的真理,如果放貨量太大,那麼大版的空間就非常有限,再加上如今郵市低迷持續,大版根本走不出自己的行情,這是大勢所趨,是無法逾越的怪圈。大版小版化是一種嘗試,但效果一般,大版的溢價空間不斷縮水,對于大版的發行,尤其是郵政借助于大版進行産品開發的空間也會變得越來越憋屈、褶皺,将來産品冊的出口也會不斷萎縮。
存世量一直是焦點,大版升值也是因為存世量少,如果改成枚數多的大版,在發行量不變的前提下存世量勢必減少,那這樣一來升值也應該更容易。近年來,很多大版數量較小的套票并沒有升值,照樣打折,如紅樓夢和玫瑰;而一些數量多的大版反而升值了,如新時代的浦東、抗疫等。也說明題材是重點,此外,在郵票發行計劃的統籌方面,找準市場的熱點和亮點才是關鍵。
可以說,大版是否能升值更重要的是看發行量和題材,版式僅僅是參考,如果版式小了,破版率也會增加,其實存世量也未必能比大一些的版式就多更多。某些熱門題材郵票,無論版式如何變化,隻要發行量别太離譜,都會升值的;而一些冷門題材,即使發行量略少,版式精美,依舊逃不脫打折的命運。這是市場投資用腳投票的結果,再加上實寄用戶的不斷增加,人們對于首日零售的需求,其實也應該是郵政重點參照的地方,而不是簡單地以量劃分零售,以及由此帶來的一票難求的零售困局其實一直沒有破冰,這才是實寄愛好者诟病的焦點。
以2022年《壬寅年》的發行量來看,減少11%左右,小版張發行量減少15%左右,但市場的表現依然令人遺憾。有集郵愛好者表示,郵政對待廣大投資者所期盼的願望缺乏誠意,這樣郵市低迷隻會持續,并沒有資金會光顧,因為看不到市場增長的趨勢以及未來。郵政沒誠意的是另一個被诟病的焦點是,積累的大量壓庫的郵票遲遲不願意全面銷毀。
目前,從《壬寅年》的市場走勢來看,2022年計劃發行的郵票總體減量水平與2021年相比不會有太大差距。開年1月1日發行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協定>生效》郵票,發行量依舊是680萬套,臨時加發的産品都不願意給出量能的下大力氣整治,說明郵政依舊不願意放棄獨有的市場機會。此外,打折預訂的問題解決不了的話,市場“破發”的現象就無法杜絕;無論是大版還是小版,空間都非常狹小,溢價空間更是無法上升。要知道訂戶都是提前一年付款,郵政提前預訂沉澱的資金也不是一個小數目。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