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民俗

 > 傳統喪葬民俗

傳統喪葬民俗

民俗 更新时间:2024-11-28 09:43:57

在舊社會,喪葬程式繁雜,往往帶有濃重的封建迷信色彩。一般分報廟、停屍、入殓、送門幡、出殡、圓墳等幾個步驟,由于人們貧富程度不一,因此繁簡程度不一,因戶制宜,老話說:“窮人埋的是人,富人埋的是錢”。

傳統喪葬民俗(揭秘你不知道的喪葬風俗之全過程)1

後來,封建陋習逐漸革除,土地廟相繼被拆,報廟這一項也逐漸取消。其他主要程序是:

一、停靈

俗稱“躺當”,人已垂危,速換壽衣,整容,不管春夏秋冬,一律穿棉衣。去世後,馬上燒“倒頭紙”,再将亡人擡到堂屋正中,卸下門闆作床,頭朝西仰卧,也有地區是頭朝南,臉上蓋上黃紙,雙腳用麻繩捆住。若不幸在外死亡,屍身不進家門,在牆上扒個豁口。有些地方若亡者有父母健在則不進家門。

傳統喪葬民俗(揭秘你不知道的喪葬風俗之全過程)2

也叫做“燒紙”,停屍至殡葬前,為“燒紙”期,親友、街坊陸續前來吊唁,男的去吊唁叫“上紙”,女的則叫“吊問”,晚輩按照輩分、年齡依次排開跪拜在亡人前。吊唁人一般帶黃紙前往,也有地區帶炸貨、糕點、水餃等。

三、入殓

一般來說,死亡下午或者第二、三天,夫妻中若有一人健在,為亡者入殓不能選雙頭日子。棺木材質因家庭經濟條件不同而有區别。家境好的會選柏木,一般的則選楊木和柳木。入殓前,用白紙将棺材内壁裱糊。底面撒灰或者撒小米,上鋪燒紙,由子女投15枚“墊背錢”,舊時用制錢,現在則用硬币。之後再鋪上褥子,安放亡者。一切準備就緒,生者瞻仰遺容,但不許哭泣,更不許有眼淚落到亡者身體上。封棺後,棺木頭貼壽字,尾部貼紙剪蓮花,棺木兩側貼剪紙的金銀元寶,同時擺放香燭供品。

傳統喪葬民俗(揭秘你不知道的喪葬風俗之全過程)3

停靈期間,在亡者頭前點“長明燈”,放“影身草”,還放一個罐子,每頓飯吃飯時由孝女、孝媳放一些好吃的,名曰“仙食罐”或者“漿水罐”。

四、送門幡

又稱“送路”“送山”,意為送亡者的靈魂去歸宿地,時間在夜晚,用柴草捆兩條六七米長的火把引路照明,有土地廟,已經報廟了這時還要去一趟,孝子身背門幡,其他晚輩列隊緊随其後,都不能哭,到廟裡請暫時寄息的靈魂。回來的路上,孝子要不停念叨“回家吃餃子了” ... ...

傳統喪葬民俗(揭秘你不知道的喪葬風俗之全過程)4

送門幡後,繼續吊唁,從死亡到出殡,亡者停放時間并不确定,時間短則當天就埋,但一般約定俗成為七天。大戶人家有的停靈五期,就是35天。隆重程度根據主家意願,全孝為最隆重的,旁系下輩和親戚下輩也要穿孝;其次僅直系親屬下輩人穿孝。

孝衣一般都是肥大的白色衣褲,男的還要帶孝帽。女的白布蓋頭上,手拿一塊抹淚布,孝子腰紮麻繩,即所謂的“披麻戴孝”。

五、殡葬

俗稱“出殡”,之前先“辭靈”,行三拜九叩大禮。舊時需要幾十人擡,中間棺材不可落地。棺材離開,孝子們行大禮,然後孝子摔瓦盆或者瓦片。一路上孝子打幡,兩人相架,其他人随後。孝女則手捧金鬥銀鬥。到達墓地後,行祭禮,棺入穴。“漿水罐”放在棺材一側,蓋上一塊“金磚”,先有孝子填土,其他人輔助。與此同時,在大街上燒掉“影身草”和亡者生前枕頭或衣物。

傳統喪葬民俗(揭秘你不知道的喪葬風俗之全過程)5

第二天全家去墓地祭祀,稱為:“圓墳”,在這之後一個月、兩個月、一百天和一至三周年的忌日都要掃墓。

以上所述,已剔除大部分繁瑣的迷信程序,但仍有很多舊習參與其中。同時,地區不同,程序也不同。但無論何種形式,都是對亡者最真誠的尊重,也反應了家人的悲痛和不舍之情。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民俗资讯推荐

热门民俗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