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年春節,處處張燈結彩,成都塔子山公園内,小孩子們互相追逐嬉戲。草坪邊上,一位糖畫老人正全神貫注,銅勺利落地舀起一勺化開的糖汁,頃刻間,一幅糖畫呈現在眼前:花枝吐蕊,喜鵲銜環,冬奧騰飛,衆多充滿春天的元素表達着成都對北京2022年冬奧會的祝福與問候。
這幅糖畫的作者,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成都糖畫的省級代表性傳承人陳啟林。而這幅特别的糖畫,也正式拉開“順時,讓美好發生——探尋最美非遺”系列策劃的序幕。從2022年立春開始,成都市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中心、成都銀行、紅星新聞聯手,将每一個節氣與非遺相結合,讓人們領略非遺的獨特魅力,喚起人們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關注,讓非遺走近人們生活。
【第一部分】
時節:立春
非遺:成都糖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
傳承人:陳啟林(成都糖畫省級代表性傳承人)
時間,不經意地跨入2022年,新一輪的春夏秋冬也順時而來。
塔子山公園内,小孩子們停止追逐嬉笑,被糖畫攤位吸引,隻見一件件栩栩如生的龍、老虎、兔子等糖畫作品不斷成型。
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成都糖畫省級代表性傳承人,陳啟林一直堅守着這個攤位。年輕時,他能和師傅一起,用3噸白糖制作全長超20米的糖龍;老年閑暇後,也常常在成都塔子山公園擺攤做糖畫,給孩子們帶去快樂。北京2022年冬奧會到了,他尋思着,怎樣用自己的技藝,獻禮冬奧。本次的“非遺探尋官”,來自成都銀行的周力立也來到這裡,一起感受成都糖畫的藝術魅力。
學做糖畫:隻是一個“吃貨”的本能需求
糖畫,起源于我國明朝時期,距今已有400多年曆史,是集民間工藝美術與美食于一體的獨特傳統手工技藝,是我國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
“學糖畫不簡單啊。首先要會畫簡筆畫,然後熬糖,我和師兄一起熬了半年的糖才得到師傅認可。”坐在塔子山公園糖畫攤前,54歲的陳啟林将改變他一生的往事娓娓道來。
1979年,13歲的陳啟林跟随家人安家到了成都字庫街,對面仁厚街便是糖畫大師蔡樹全的擺攤處。糖,對小孩有着天然而“緻命”的吸引力,隻要有空,他便跑去看蔡樹全賣糖畫,往往一看就是一天。
“所畫的動物就隻有幾種,但我百看不厭。心想,隻要我學會了,我也就有糖吃了。”陳啟林的初衷就是如此單純:隻想能吃一口甜。和家人商量後,他如願拜師學藝。
糖畫要畫好并不簡單,剛剛學習那會,為了畫一隻簡單的兔子,陳啟林簡筆畫後勾糖描邊,都用了近一個星期才過關。當被允許用勺子繪畫時,陳啟林既興奮又緊張,一雙手不知道被高溫糖汁燙過多少次,才換來正式出師。
不懼潮流:糖畫“觀之若畫,食之有味”
人們印象中,糖畫隻屬于中國民間。但其實,糖畫也曾在國際上閃耀光芒。1988年,陳啟林和師傅蔡樹全在北京參加“全國烹饪大賽”,用一條2米多長的的立體龍形糖畫,奪得第一名。1989年,陳啟林再次用3噸白糖制成的全長超20米、高3米的“糖龍”,赢得滿堂彩。那些年,他帶着這門傳統的手藝,還走出國門,去了近20個國家,向全世界展示這門傳統的“甜蜜”技藝。
糖畫最大的特點就是“觀之若畫,食之有味”。
陳啟林在糖畫中浸潤了40餘年,卻一點也不擔心被時代潮流所沖擊。“雖然現在有制作超精良的翻糖蛋糕,但糖畫有它獨特的魅力。”陳啟林一邊為小朋友們制作着糖畫,一邊悠然地說,“小朋友們在轉轉盤時,有參與感和期待感,看我們作畫時有互動感,拿到糖畫的時間不到一分鐘,簡單快捷還不貴,這感覺是其他零食帶不來的。”
話音剛落,一隻桃子糖畫已呈現眼前。“糖畫的糖很有講究。”陳啟林把桃子放在陽光下展示着。“糖,用白糖和麥芽糖混合,要金黃而透,看起來沒有雜質,吃起來很脆,這是師傅交給我的秘方。”他說。
在陳啟林的攤位上,還有一些成品,3D立體的大花籃,氣勢非凡的龍,這些栩栩如生的糖畫分外受孩子們喜愛。
獻禮冬奧:讓燕子帶去奧運的祝福
2022年最令全球期待的事情之一,便是2月4日開幕的北京2022年冬奧會。作為成都糖畫非遺傳承人,陳啟林希望用自己的糖畫技藝獻禮冬奧,為體育健兒們加油,給冬奧會帶去成都的特别祝福。
“這次我準備用糖畫畫‘喜鵲頌奧運’。”陳啟林掌勺,開始在大理石上作畫。隻見柳條飄然間,兩隻喜鵲飛來,共同銜起奧運五環和北京冬奧标志,下方桃花朵朵,拱衛成圓,正如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獎牌“同心”的意涵所示,唯有同心協力、方有精彩冬奧。
陳啟林對這幅作品比較滿意,他說自己在創作前想了很多種方案,如加入滑雪等體育項目的元素,最後都被自己否定了,他希望用春天的元素,來表達對冬奧的祝福,讓全世界的體育健兒們來到中國後,能感受到中國人民如春天般的溫暖。
成都市文化廣電旅遊局非遺處處長張擎:
支持和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到非遺傳承保護中來
“這樣的活動非常好,我們一如既往地支持和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到非遺保護傳承的行列中來。”成都市文化廣電旅遊局非物質文化遺産處處長張擎說,“順時,讓美好發生——探尋最美非遺”系列策劃對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滿足人民文化需求,增強人民精神力量很有意義。同時,能夠和相關社會力量一起,共同做好非遺傳播相關工作,夯實非遺保護社會基礎,對于培育非遺關注者、欣賞者和消費者,有積極的推動作用,希望有更多的社會力量參與進來,增加非遺社會和市場關注度。
對于成都非遺的未來,他認為将來需要做好四個方面的工作。一是需要進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傳承人的思想,樹立合作共赢的觀念;解放工作者的思想,讓他們主動作為,提出思路、路徑;解放行業協會的思想,充分發揮上下連接和引領作用。“思想解放了,才會有前進的基礎。”張擎表示,第二要搭建相關平台,如成都國際非遺節、文化和自然遺産日、非遺在社區新春晚會等平台,為傳承人提供展示、展演的機會,增強非遺傳承的信心和力量。第三,着力支持社會力量參與到非遺保護傳承工作中,如已經實施的成都手作推廣計劃、正在進行的“順時,讓美好發生”策劃等等。第四則是進一步推進非遺和旅遊的融合發展,拓展非遺傳承發展路徑。
成都銀行相關負責人:
讓公衆了解非遺促進非遺文創發展
“非物質文化遺産和與人們息息相關的二十四節氣進行互動,我們希望這樣的活動,能夠切實帶動更多人關注非遺,并參與到文創産品的開發中。”成都銀行相關負責人說,成都銀行2018年率先在西南地區設立首家文創專營支行,創新推出“文創通”金融産品,打通文創企業融資的“最後一公裡”,截至2021年末,文創通累計投放超16億元,支持成都市文創企業210家。
“除了金融服務之外,我們也希望利用這個策劃,擴大非遺文創的影響力,讓更多人了解和喜愛,才能真正促進非遺文創發展,”該負責人表示,成都銀行官方微信粉絲500多萬,客戶活躍度在地方銀行官方微信裡排名前列,“順時,讓美好發生”系列策劃,不僅是給銀行客戶精心打造的文化大餐,同樣也希望以此為基點,帶動好的非遺作品被更多人喜愛,“我們希望甄選出靈動讨喜,讓人眼前一亮的非遺作品,喚起人們對成都非遺的關注和傳播,這也是我們成都銀行與城市深度共鳴的又一嘗試。”
此外,蘊藏于非遺背後的工匠精神,也與成都銀行倡導尊崇的工匠文化、創新精神不謀而合。成都銀行該負責人說,今年是成都銀行企業文化建設年,堅守“誠于心、信于行”的價值觀,成都銀行以“與客戶共發展、與員工共成長、與城市共繁榮”為企業使命,秉承“創新文化、風險文化、工匠文化、家園文化”四大文化基因,向着“做有特色的百年銀行、做有擔當的一流銀行”企業願景茁壯成長。
文/曾琦 呂波
圖/周勇良
非遺探尋官/ 周力立(成都銀行電子銀行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