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為什麼老人上墳不好

為什麼老人上墳不好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11 19:53:20

再有二十天不到就是清明節了,首先問大家一個問題:清明節是怎麼來的?

有人說,這還不簡單:二十四節氣之一,老祖宗根據一年四季氣溫的變化發明的呗。

說得不錯,可那隻是“清明”這個節氣的來曆,而并非清明節的由來。

為什麼老人上墳不好(老人七十不上墳)1

真正清明節的由來是:公元前656年,晉國重耳在骊姬之亂中慘遭迫害,随後被逼開啟了近19年的流亡生涯。

據傳,在流亡的途中,有一次因食物的匮乏,重耳餓暈了過去,随臣介子推便自大腿上割下一塊肉給重耳煮湯,後來重耳知曉後,感激涕零,發誓東山再起後一定要報答介子推。

可是,待得重耳繼位,成為晉文公後,封賞對自己有恩的群臣時,卻單單将介子推給忘了。然而,介子推卻并沒有計較,他不為功名,隻身隐居在了綿山之中。

當晉文公得知介子推隐居綿山後,追悔莫及,火燒綿山以尋找,最後卻發現介子推背着老母死在了一棵老槐樹下,并在旁邊的石壁上留下遺言:

割肉奉上盡丹心,但願主公長清明

晉文公看完介子推的遺言後聲淚俱下,為了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便将這一天定為了寒食節,即忌口素食的意思,而這一天剛好又是二十四節氣中的清明,故寒食節便又叫做清明節。

後來,經過2000多年的演變,清明節也漸漸由單一的“寒食”衍展成了集祭祖與踏青與一起的綜合性節日,與端午、中秋、春節一道并稱為中國的傳統四大節日。

說起清明,或許人們最多想到的應該是掃墓,清明前三日,後三日麼,乃是每年祭祖的特定日。

一般來說,隻要沒有特殊情況(生老病死......加班,出差等等),人們基本上都會在清明節這一天選擇回家祭祖,甚至有的人還會千裡迢迢從國外趕回來,目的就是祭奠一下已逝的親人。

然而,您知道嗎,這墳卻并不是所有人都能上的,比如:過了七十的老者。

那麼,為何“老人七十不上墳”呢?

且聽我細細道來......

為什麼老人上墳不好(老人七十不上墳)2

“老人七十不上墳”的原因:

老人七十為何不上墳?

目前流傳最廣的一種說法:七十歲的老人陽氣不足,上墳容易被勾H,不吉利。

果真是這樣嗎?

純屬胡說八道……世上哪有什麼GH,皆都是活人出于某種目的,杜撰出來的荒唐言論。

我總結了一下,老人七十不上墳的原因,大緻有四種:

一,出于自身安全考慮

一般來說,先人的墓地皆都會選擇在深山老林中,古人講究“死後清靜”,深山老林空谷幽蘭,人迹罕至,自然是最佳選擇。

然而,清靜倒是清靜了,可問題來了:

深山老林中的道路崎岖不平,無形之中便增加了後輩掃墓的難度。

年輕人倒無所謂,大不了就當登山鍛煉身體呗,然而老年人呢,特别是上了一定年歲,腿腳不便的老人,可就麻煩了……

記得我一個朋友就跟我講過一件事:說有一次清明節掃墓,他家長年在國外的大姑媽忽然回來了,并堅持一定要到爺爺奶奶的墓前去祭奠一番,說是十幾年不去了,得盡盡孝道。

可他爸卻堅決不同意,理由是:大姑媽已經70了,又是老寒腿,深山老林裡濕氣大,不方便。

想想也是,深山老林裡,除了濕氣重,道路還不好走,由于長期沒人走,一路全是荊棘,割破衣服劃傷手指都是小事,怕就怕跌跤,到處都是石頭,塊塊都有深坑,非常危險。

可他大姑媽卻哪裡聽得進去,偏要跟着一起去,結果:

剛進山不久後,便就把腳崴了,最後是被衆人輪換着背回來的,别提有多遭罪……

自那次之後,我朋友他爸便下了一條死規定:清明節掃墓,10歲以下的孩子,70歲以上的老人一律不得前往……

人啊,到了一定年歲,身體各方面的機能都會下降,尤其是骨頭,變得特别脆,千萬不能跌跟頭,輕則骨裂,重則骨折。

孝心要盡,但身體則更為寶貴,墓地的路基本都是山路,不好走,很容易跌跤,萬一摔個三長兩短的,得不償失。

因此,出于自身安全考慮,年歲大的老人最好不要去掃墓,有那份心就足夠了。

為什麼老人上墳不好(老人七十不上墳)3

二,七十古來稀

對于古人來說,四十歲已算是大壽,五六十歲基本已是高壽,而能活到七十歲就已是“古來稀”了。

什麼是古來稀?

出自杜甫的《曲江二首之一》: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頭盡醉歸。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

意思即:放眼古今中外,能活到這個年歲的人,可說是少之又少,基本上已算稀有品種了。

說白了就是:古人認為一個人若是活到了七十歲,便已算是陽間的“長者”,基本已是兒孫滿堂了,而讓陽間的“長者”再去祭掃陰間的祖先,多少有些“屈尊”,特别是那些還不到70歲便已逝世的祖先,多少都有些膈應。

其實所有的祭祖掃墓,實際上都是做給活人看的,正所謂:活者為最,于是乎,作為陽間的祖宗,古稀之年的“長者”,掃墓上墳便就免了吧,交給小輩們去做,反而更好。

為什麼老人上墳不好(老人七十不上墳)4

三,沾了孔子的光

大家都知道,儒家思想早已根植在了每一個中國人的靈魂深處,而作為儒家學說創始人的孔子,就是炎黃子孫心中的聖人,神一樣的存在。

孔子,生在公元前551年,仙逝于公元前479年,也就是說,孔子總共活了70多歲......

因此,為了紀念孔子,古人便免去七十歲上墳的“義務”,為啥?

孔子,孔聖人才活了70多歲,70多歲多多少少都帶點“聖人”之氣,說白了就是:活了70多歲的人,最起碼得算是“半聖”或者“小聖”,而“聖人”怎麼能掃墓上墳呢?便就免了吧。

四,容易勾起傷心事,會胡思亂想——

人啊,越老越容易犯嘀咕,回憶往事,特别是已逝的親人。

我就親眼看到過一個老人跪在已逝父母的墓前,哭了一個下午,誰勸都不好使,最後竟然生生地哭暈了過去。

想想也是,本來心情很好,活得很滋潤,看到墓碑上曾經與自己朝夕相處的親人名字後,想想自己又還有多年年的活頭,頓時有了一種莫名的感傷。

因此,為了杜絕亂想,人們便覺得:最好還是不要讓年歲大的,情感又極其豐富的老人去掃墓,祭奠親人。

為什麼老人上墳不好(老人七十不上墳)5

總評:

我覺得“老人七十不上墳”還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根據實際情況吧......又不是沒有七十歲的掃墓者,您說,對不對?

謝謝觀賞!

關注我,每天都會給您帶來不一樣的精彩!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