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典型例題?孟子(約前372—約前289),名轲,字子輿戰國時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與孔子并稱“孔孟”,後世尊稱他為“亞聖”宣揚“仁政”,最早提出“民貴君輕”的思想與弟子合著《孟子》一書,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文言文典型例題?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孟子(約前372—約前289),名轲,字子輿。戰國時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與孔子并稱“孔孟”,後世尊稱他為“亞聖”。宣揚“仁政”,最早提出“民貴君輕”的思想。與弟子合著《孟子》一書。
列子名寇,又名禦寇,戰國時期思想家、文學家。他是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主張“清靜無為”的思想。列子的學說對後世哲學、文學、科技、養生、樂曲等影響深遠。他與弟子及後學者合著《列子》一書。
二、基礎知識(一)會寫的字
援(yuán)、俱(jù)、弗(fú)
辯(biàn)
(二)多音字
繳:(jiǎo)[繳費](zhuó)[弓繳]
為:(wèi)[因為](wéi)[為難]
鬥:(dǒu)[星鬥](dòu)[争鬥]
與:(yǔ)[與時俱進](yù)[參與]
三、課文内容(一)學弈1、原文
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人/專心緻志,惟/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鹄/将至,思/援弓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
2、注釋
(1)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
[弈秋]秋是人名,因善于下棋,所以稱為弈秋。
[通國]全國。
[之]助詞,用在定語和中心語之間,譯為“的”。
[善]善于,擅長。
[弈]下棋。
(2)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人/專心緻志,惟/弈秋之為聽;
[使]讓。
[誨]教導,指教。
[其]其中。
[專心緻志]一心一意,集中精神。
[惟]隻。
(3)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鹄/将至,思/援弓繳/而射之。
[雖]雖然。
[之]指弈秋的教導。
[鴻鹄]指天鵝、大雁一類的鳥。
[援]引,拉。
[弓繳]古時指帶有絲繩的箭,射出後可以将箭收回。
[射之]之,代詞,指天鵝、大雁。
(4)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
[與之]與,和。之,他,指專心緻志的那個人。
[俱]一起。
[弗若]不如。弗,不。
[矣]了。
(5)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
[為]因為。
[其]他的,指後一個(不專心學習的)人。
[與]同“欤”,句末語氣詞,表示疑問。
[非]不是。
[然]這樣。
3、譯文
弈秋,是全國最擅長下棋的人。讓弈秋教兩個人下棋,其中一人聚精會神,隻聽弈秋的教誨;另一人雖然也聽弈秋的教誨,可心裡卻想着天上有天鵝大雁一類的鳥飛過,想着拉弓搭箭去射它。雖然他和那個專心緻志的人在一起學習,(但)成績卻不如那個(專心緻志的)人。(是)因為他的智力不如那個人嗎?回答說:不是這樣的。
4、中心
本文通過寫兩個人同時在弈秋的教誨下學習下棋,但最終結果不同的故事,告訴我們學習必須專心緻志,絕不能三心二意的道理。
(二)兩小兒辯日1、原文
孔子/東遊,見/兩小兒/辯鬥,問其故。
一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
一兒曰:“我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
一兒曰:“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兒曰:“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
孔子/不能決也。
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知乎?”
2、注釋
(1)孔子/東遊,見/兩小兒/辯鬥,問其故。
[辯鬥]辯論,争辯。
[其]代詞,代指兩個小孩兒。
[故]緣故,原因。
(2)一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
[以]認為。
[始]剛剛。
[去]離,距離。
[日中]正午。
(3)一兒曰:“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
[車蓋]古時車上的圓形蓬蓋,像雨傘一樣。
[及]到,到了。
[則]就。
[盤盂]盛物的器皿。圓的為盤,方的為盂。
[為]是。
(4)一兒曰:“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
[滄滄涼涼]寒涼。
[及其]等到。
[探湯]把手伸到熱水裡去。這裡指天氣很熱。
3、譯文
孔子去東方遊學,(途中)遇見兩個小孩在争論,便問他們争論的原因。
一個小孩說:“我認為太陽剛出來的時候離人近,而(到了)正午的時候就離人遠了。”
(另)一個小孩說:“我認為太陽剛剛出來的時候離人遠(一些),而(到了)正午的時候就離人近了。”
一個小孩說:“太陽剛出來的時候像車上的圓形蓬蓋一樣大,到了正午就像盤盂一般小了,這不是遠的小而近的大嗎?”
(另)一個小孩說:“太陽剛出來時(給人)寒涼(的感覺),等到正午時就像把手伸到熱水裡去(一樣熱),這不是近的(感覺)熱而遠的(感覺)涼嗎?”
孔子不能判斷誰對誰錯。
兩個小孩笑着說:“誰說你的知識淵博呢?”
4、中心
本文寫了圍繞太陽什麼時候離人近,什麼時候離人遠的問題,兩個小孩争執不下,就連博學的孔子也無法作出科學的判斷的故事,表現了兩個小孩善于觀察,敢于質疑、辯論,說話有理有據的精神和孔子實事求是的态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