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全國報考人數為457萬,比上年增加80萬。每年的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報考人數更是連年增長。
正如統計數據所顯示,作為高校輔導員, 筆者常能在學校裡感受到同學們對考研的“熱情”。筆者也聽說,不少職業院校學生計劃通過專升本途徑先獲得本科學曆,然後考研。不過,盡管有着這樣的想法,不少同學會因為各種原因糾結“要不要考研”這個問題。如小張同學——
小張是一所财經類院校的大三學生,目前比較迷茫。大一時,學校開學較晚,又因為疫情,小張一學年裡隻在學校待了一學期。大二時,小張忙于學業,每天上課、做作業,感到非常疲勞,且成績并不優秀。進入大三,小張發現身邊不少同學都在為畢業後的發展做準備,有的開始實習,有的開始準備考研,但自己不知道畢業後要做什麼。如果直接就業,小張覺得自己在專業對口的領域競争不過專業成績優秀的同學,且自己也不是特别喜歡所學專業;如果考研,小張覺得可以暫時避開就業問題,甚至換一個自己喜歡的專業,但又擔心自己考不好。在這樣的情況下,小張慢慢發現, 同學中決定考研的同學越來越多,于是心想:我要不要也試一試?
考研不是必須的
小張同學目前面臨的,正是“要不要考研”這個問題。從全國來看,曆年來的考研人數在逐年增加,而且增速很快,可見考研成為越來越多本科生的選擇。那麼,對個體來說, 這是不是意味着自己就應該考研呢?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考研人數增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并不完全出于社會對高學曆者的需要。逐年遞增的考研人數帶來的焦慮氛圍及“學曆貶值”等論 調,導緻一部分人被大環境裹挾着選擇考研。另外,因為境外疫情控制情況不佳而帶來的健康威脅,以及境外政治和社會治安相對不穩定而帶來的生命财産安全問題,一部分原本選擇出國讀研的人轉而在國内考研……但不管出于什麼原因選擇考研,學生都要明白,考研不是必須的。是否具有研究生學曆,也不是我們社會衡量一個人成功與否的必要條件。
先從自身出發
對小張同學來說,如果想比較系統而全面地思考“要不要考研”這個問題,不妨上升到 馬克思主義哲學層面,進行仔細分析。
矛盾分析法是唯物辯證法方法論體系的核心,是根本的認識方法。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們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列甯稱之為“馬克思主義最本質的東西”“馬克思主義活的靈魂”。不管最終決定考研還是不考研,小張都應該先從自身出發去考慮問題,想一想自己為什麼要考、為什麼不考,而不是一味地關注外部及他人的選擇。
近年來,中國教育在線每年發布全國研究生招生調查報告。根據近三年的調查報告,每年近六成左右考生的考研動機之一是“就業壓力大,為提高就業競争力”。除此之外,提升知識水平、轉換專業、提高畢業學校層次、暫時不想就業等也是很多考生選擇考研的相關動機。
小張可以由此出發思考自身的情況。如果未來的意向崗位有研究生學曆這個門檻,用人單位對應聘者的學校層次有特定要求,或自己有堅定的換專業需求,那麼這些可視作非考不可的因素,自己就可以勇敢地選擇考研。
此外,小張可以借助詹尼斯(Janis)和曼恩(Mann)于1977年提出的“決策平衡單” 這一工具,把“要不要考研”的問題進一步細化為“個人物質方面得失”“他人物質方面得 失”“個人精神方面得失”“他人精神方面得 失”等更加具體的問題,來幫助自己進行具體分析,并以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結合的方式,做出科學的決策。
小張還可以具體評估自身的應考能力。根據2011年~2020年這十年全國考研的錄取情況,報考人數從151萬增加到341萬,整體呈增加趨勢,錄取人數從49萬增至110萬,也每年都在增加。十年間,全國碩士研究生每年的錄取率穩定在27.8%~34.5%之間。有了這些數據,小張就可以把自己在班級或專業的應考成績排名占比,與考研錄取率相比較,來衡量自己在考研中的應考能力,作為判斷自己“要不要考研”的參考因素之一。
做好随機應變的準備
矛盾是對立統一的。基于個人實際情況, 即使小張做出了考研的決策,後期也可以根據具體情況随時調整。
小張可以利用應屆生這一身份,抓住矛盾的主次方面,用适當的時間和精力獲得一份工作offer(錄用通知),作為保底選擇,以實現求職與考研兼顧。
矛盾的主次方面是能夠相互轉化的,不管是注重考研還是就業,小張選擇的方向可以有主次,主次也可以有變化,因而不必把自己人生的某個階段限定在某個方向上。比如,小張原本以備戰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為主,而在一邊備考一邊實習的過程中,如果找到一份自認為合适的工作,那麼可以放棄考研,選擇就業。走上工作崗位後,如果仍有讀研的需求, 也可以選擇辭職讀研或在職讀研。
總而言之,小張可以靈活地在對立中把握統一,在統一中把握對立。一味地堅持考研并不做其他選擇,或在第一次考研失敗後盲目地二戰、三戰等做法,都欠妥。
⚪本文來源中國知網,原載于《成才與就業》2022年第Z1期,原文題為《要不要考研》。⚪作者:徐同飛。
⚪
引文格式:徐同飛.要不要考研[J].成才與就業,2022(Z1):36-37..⚪社科學術圈編輯整理,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