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汽車

 > 老秦不開的車都放在哪

老秦不開的車都放在哪

汽車 更新时间:2025-02-19 17:29:43

老秦不開的車都放在哪(秦知道西安車讓人)1

上圖為西安市公安局副局長肖西亮走上接頭倡導"車讓人"

"抽調機關300名警力、各分局160名警力,分早中晚3個時段,在全市設150個整治點位、40個查扣點……" 5月24日,西安市公安局多警種協助交警參與交通違法整治,力度創曆年來最大。當天統計數據顯示,截至18時,全天共糾處機動車不禮讓行人交通違法行為1072例,兩三輪非法載客441輛。

其實自5月12日起,西安交警再次推行"車讓人"活動以來,糾正不禮讓行人的問題已經攀升至4334例,除了數據體現重視程度外,直接推動參與者的規格也引起廣泛關注,公開報道顯示,西安市幾位副局長都是直接參與者。

多警種整治當天,西安市公安局副局長劉軍、趙亞平等分别到長安路緯二街十字、南門外盤道現場督戰,參與糾違。此時距離副局長肖西亮走上街頭執勤剛剛過去4天,距離劉軍直播晚高峰調研才過去6天,如此密集的動作,如此推動力度,都圍繞"車讓人"這個關鍵詞,最終希望達到什麼效果?隻是在給駕駛員提要求?劉軍在接受采訪時的一席話,可以理解為整個活動的初衷。

老秦不開的車都放在哪(秦知道西安車讓人)2

西安市公安局副局長、交警支隊支隊長劉軍通過網絡直播調研西安交通

"日常出行,我還是希望廣大交通參與者能主動做到'文明三讓',比如面對行人闖紅燈,車輛主動禮讓;行人在綠燈時段,見到拐彎道确實壓車太長,主動讓行車輛;還有直行車輛原本可以通行,但是見到十字中間已經形成交通擁堵,于是主動停車等候,讓另外兩個方向車輛能迅速通行,十字能迅速騰空。"劉軍這一番話可以總結為"車讓人""人讓車""車讓車"的交通新理念,也是希望"文明三讓"讓出暢通。

理想很豐滿,現實如何呢?僅靠交警一家,西安真的就能快速成為杭州、深圳這樣有着良好交通習慣的城市嗎?聯想到一位居住在深圳的朋友回到西安時,曾感歎自己竟突然不會開車了。所以,近期"車讓人"推行中的全民大讨論也值得關注。

【西安推行車讓人已不是第一次 最早可追溯至5年前】

老秦不開的車都放在哪(秦知道西安車讓人)3

上圖為2012年7月,《華商報》關于西安推廣車讓人的有關報道

事實上,早在2012年7月,西安本地一家知名媒體曾就西安車不讓人的現象和杭州、哈爾濱等城市進行了對比,該報道直接推動了西安市交警支隊做出"推廣'車讓人'的決定",此後"車讓人"的說法曾沉寂了一段時間。而近期重新推動不過是對此前行動的繼續而已,對于記憶力好的市民來說并不覺得新鮮。

5年時間,除了城市框架拉大和常住人口增多外,還有什麼變化?查閱數據顯示,2012年西安市機動車保有量才160.82萬輛,如今交管部門在多個場合透露的最新數據均超過260萬輛。

老秦不開的車都放在哪(秦知道西安車讓人)4

2017年2月,西安機動車保有量超過260萬輛

260萬輛機動車的體量,從全國範圍排名看,已在前列,早晚高峰即便一路綠燈沒有事故,車通行起來都比較慢,而電動車、自行車、步行、平衡車等紛紛上路,可以說交通管理形勢更複雜,難度更大,因此不少人甚至糾結于 "在交通附屬設施不足的情況下,車該不該主動為行人讓行。"

也有人質疑,五年前都沒辦成的事情,現在拿出來再次推動?從哪裡來的信心,筆者認為答案隻有一個,與時間賽跑,現在不辦,将來更難。

【"車必須讓人"成共識 提升交通素養就是種下文明種子】

"車讓人"再次推行後,引起了西安市民的一波輿論熱潮,這其中既包含交警部門的主動宣傳,也包括媒體和自媒體的熱烈讨論。其中從駕駛員和行人兩個立場的觀點表述異常激烈。

最終大家的讨論結果都是"車應該讓人",可以說,絕大多數人都認為車讓人理所應當,但在相當數量的讨論中卻附加了許多前置條件,使"車讓人"變成了在某種條件下車應當讓人。

老秦不開的車都放在哪(秦知道西安車讓人)5

車主劉先生向《西安晚報》表達自己的擔憂

私家車車主劉先生認為,在行人亂穿馬路的情況下,司機"車讓人"起到了不良示範作用。他說,有的行人亂穿馬路,如果是一兩個人,讓就讓了,問題是讓一個,會有一連串的人搶上來。"'車讓人'一定程度上助長了行人闖紅燈,不僅耽誤時間,還影響後車。"但劉先生忘記了一個合理預設,那就是如果行人亂穿馬路,機動車不給其讓道的話,極容易出現事故,後果更加嚴重。

微博網友@凝霜_琳兒則考慮到了人所處的不同位置,會産生不同的衡量标準。她表示,許多人走在路上的時候總想着"車讓人",坐在車裡的時候總想着"人讓車",總之都是以自己個人利益出發,沒有考慮到大多數人的利益。也有網友考慮到,如果自己給違章行人讓行導緻自己出現違章或者事故,應當如何界定。

老秦不開的車都放在哪(秦知道西安車讓人)6

《人民日報》在報道杭州車讓人時使用的圖片

類似這樣的聲音确實不少,也有媒體報道有司機主動讓行人,導緻自己車被追尾。也有司機發微博稱自己主動讓行,并未被肯定,甚至有行人投來挑釁目光,意思有本事你撞啊。但事情總有兩面性,也有網友稱讓行路人給自己豎大拇指,感覺很榮耀。

老秦不開的車都放在哪(秦知道西安車讓人)7

上圖為2010年至今,媒體關于西安處罰行人交通違法的報道

事實上,西安對行人路面違章也進行過處罰,有關新聞報道從2010年延續至今,處罰金額也從2012年的罰款10元上升至2014年的50元,但似乎效果并沒有多大起色。畢竟,以西安市現有的警力來說,要對每一例行人違章進行處罰尚不現實,那麼如何才能規範行人的路面行為呢?這也是一個現實問題。就在最近,交警處罰了一例面對車輛讓行依然在路中間玩手機的行人。

現實生活中,交通參與者随時轉變角色,早晚高峰可能駕駛乘坐機動車,午餐時或許變身行人正在過馬路,因此看似對駕駛員的禮讓要求,同時也是對行人的教育,隻有換位思考,才會體會深刻。轟轟烈烈的"車讓人"某種意義上講,正是一場全民交通安全素養的集中教育。

老秦不開的車都放在哪(秦知道西安車讓人)8

網友:一起播下文明的種子,我們一起靜待花開

引用一位在杭州生活過的網友留言,他說曆史的車輪永遠都是往前走的,人類的素質總會不斷提升,杭州推行車讓人政策比西安早了七年,現在杭州的整體形象已經大不一樣。"我們相信隻要一件事情是對絕大多數人有利的,就有堅持下去的理由,當大家一起播下文明的種子後,我們一起靜待花開。"

【過街設施建設已有一定成效 未來還需多部門共同努力】

除了人的因素外,不能不忽略設施。因此也有不少人表示,我們對标杭州、對标深圳時,也最好對比下基礎設施和收入水平。不得不承認,網友的質疑是客觀存在的,差距就在那裡,不僅體現在硬件,同樣也體現在軟件,這也才有了追趕超越,有了行政能效革命,有了"店小二"精神。

老秦不開的車都放在哪(秦知道西安車讓人)9

2015年西安推行禮讓斑馬線活動

有網友在西部網微博下互動留言,點明讨論實質是"一邊堵一邊疏",如果用處罰手段讓駕駛員讓,用文明約束讓行人不闖是"堵"的話,那麼讓大家方便出行,方便過馬路,自覺自願省時省力通過就是"疏"了。

各路口行人和機動車通行的燈時配比是否科學?要不要增加過街天橋?交通護欄是否有必要紮?地下通道究竟幾點關合适?要不要設置減速帶……這些問題都是涉及如何疏導,建設足夠的通行設施是最簡單的選擇。

據統計,截止2016年底,西安交警在西安的主要十字路口投放了50處語音提示樁用來規範行人過馬路,還在多個車流量大的路段進行了紅綠燈配時優化,争取把機動車等待行人通行所透支的時間補回來。

老秦不開的車都放在哪(秦知道西安車讓人)10

上圖為西安投放的可以刷卡的紅綠燈

此外,西安交警還在部分學校門口投放了可以刷卡的紅綠燈,隻在學生上下學時段運行,平衡了學生過街需求和機動車通行之間的矛盾,在部分路面加裝護欄,強制行人走天橋或地下通道,但這些遠遠不夠。

據透露,幾個月前,西安交警還針對停車難專門舉辦過一次"吐槽大會",車沒地方停,有沒有小區将地下車位隻賣不租,報建時是否都強制規劃地下車位,閑置的車位是否合理利用起來?一系列問題按照"吐槽"設計初衷,屬于交警的責任交警承擔下來,屬于其他部門的責任,媒體應該隔空喊話,用輿論倒逼懶政。

老秦不開的車都放在哪(秦知道西安車讓人)11

西安交警舉辦的吐槽大會

事實,不知道是出于某種考慮,最後的"吐槽大會"變成了交警一家的訴苦講措施活動,并沒有分解責任,喊話其他部門,停車難依舊存在,沒盤活的車位資源依舊沉澱。

回想當時"吐槽大會"上,有市民質疑為什麼不能建更多的天橋和地下通道,交警部門負責人當時的回應是"需要我們大家共同努力"。對于城市發展比較熱心的朋友聽明白了,建天橋修通道并非交警一家說了算,還需要規劃、設計、建設、市政等多個部門的參與,看似與交通出行無關的部門其實也和市民的出行安全緊密相關,為了"品質西安"的建設,為了西安市民的安全,這些部門也不應一直沉默。

老秦不開的車都放在哪(秦知道西安車讓人)12

網友向媒體吐槽,鐘樓地下通道電梯遲遲還不好

最後引用劉軍接受采訪一句話結尾,"車讓人""人讓車""車讓車"這三種情況是法律沒有硬性要求的,但交通參與者根據實際情況,為自己更迅速通行,為交通更暢通而做出的禮讓,這就是文明的體現,我就應該感謝他們。(網友一棵草和小可愛)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汽車资讯推荐

热门汽車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