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一句知恥而後勇震撼人心

一句知恥而後勇震撼人心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22 04:15:32

唐代詩人劉禹錫曾作《浪淘沙九首》,其中第八首《浪淘沙·莫道讒言如浪深》中,有兩句詩文一直被廣泛傳誦:“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

說的是若想要淘金,就要千遍萬遍的過濾,曆盡千辛萬苦之後才能,淘到閃閃發光的黃金。從古代流傳至今的多種文化形式,其實就是就是曆經多年淘洗後,才最終沉澱下來的金子。

《大學》、《中庸》、《論語》、《孟子》,被稱為四大經典古籍,也是是中國古代文人的必修書。尤其是《中庸》更是一部,論述人生修養境界的奇書。

人們常說的“知恥而後勇”,實際上就出自《禮記·中庸》,原文為“知恥近乎勇”。講的是一個人能夠知道羞恥,基本上就會接近勇敢了。

或者說認識到了自己的過錯,才能虛心學習禮儀。按照儒家思想的闡述,“勇”可作為“三達德”的一部分。

“三達德”出自《中庸》,即指“智”、“仁”、“勇”三大品行。《中庸》第二十章子曰:

“子曰:‘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知斯三者,則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則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則知所以治天下國家矣。’”

“三達德”作為儒家思想中的闡釋,不僅深深地影響着儒家子弟,同時也對後世讀書人,産生了非常重要的開悟作用。

學了二十多年的“知恥而後勇”,其實還有上半句,可惜鮮有人知

一句知恥而後勇震撼人心(學了二十多年的)1

第一、知恥近乎勇

簡而言之知道羞愧、可恥的人,才離“勇”更進一步。而“勇”則是說勇于改過,将羞恥和勇敢放在一起,指的是每個人都應該知道羞恥,或者說有一顆羞恥之心,然後勇于改正自己的錯誤,這種行為才值得推崇和贊揚。

這其實與一個典故有關系,相傳春秋時期吳國和越國交戰。但由于越國實力太弱,所以被吳王夫差打敗,并将其國君勾踐帶回王宮,成為了吳王夫差的奴隸。

這個故事,就是成語“卧薪嘗膽”的來源,後來勾踐知恥有勇,回國後卧薪嘗膽,最終一舉滅掉吳國,成為了春秋五霸之一。

實際上,按照儒家亞聖孟子的觀點來看,“知恥而後勇”指的是一種精神狀态。也就是說一個人在曆經打擊和折磨之後,毫不氣餒、決不後退、不自暴自棄,并最終奮發圖強改變現狀。

從這個角度來看,“恥”除了有羞恥的含義之外,還有困難、障礙、挑戰之意。按照孟子的說法一個人,隻有“知恥”之後,才能有類似勾踐一樣的精神。

否則在平淡無奇的生活中,能夠“知恥”的人則特别少。或者說可以面對困難,迎接挑戰的人就寥寥無幾了。一個固步自封的人,最終的結局隻能是失敗。

第二、力行近乎仁

這句話中的“力行”,講的是做任何事情都要親力親為,那麼這個人就是一個仁義之人。

能夠身體力行去做事的人,肯定會了解事情的難易。并且還會積累一些做事的經驗,久而久之就會領悟到,天下無易事的道理。

說白了就是可以體會到,别人在做事情時的難處,按照現代話說就是懂得将心比心。一個能夠理解他人難處的人,相信也一定是一個有仁愛之心的人。

這也是儒家特别提倡的道德之一,因為隻有将心比心,才能更加包容和理解他人。

第三、好學近乎知

一個非常喜歡學習的人,才會成為博學多才的人。現實生活中有很多人,總是為不讀書找借口。

事實上,如果能夠抽出時間去多學習,久而久之就會由量變産生質變。雖然暫時看不出什麼變化,但是時間長了就會學有所成。

《論語·公冶長第一十五》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實際上就表達了這種思想,一個懂得學習和發問的人,才能變成人們心中的完美人。

結 語

儒家宣揚的“三達德”。即“智”、“仁”、“勇”,實際上說的就是做人的道理。如果一個人知道廉恥,并且擁有不屈不撓的奮鬥精神,再加上平時特别喜歡學習,那麼久而久之就會變成一個聖人,這其實也是全天下讀書人的終極理想。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