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常說人生苦短,及時行樂,這句話似乎已成為當代年輕人口中的金句,但真正理解跟用好這句話的人真的多嗎?
及時行樂要盡量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但及時行樂不是放縱地去耽誤自己。天天玩遊戲刷手機不看時間,不注意健康跟熱量吃一堆垃圾食品,一直睡覺說是放松放空自己,目光鎖定在眼下的廉價快樂,這種行為很多是包庇自己逃避現實,拒絕改變。
李誕說:“我們人類曾經有兩種人,一種人今天餓了,今天夠到一個果子,當時就能快樂。但這種人最終被淘汰了。活下來的是我們這些不快樂的人,是壓抑了欲望去種地的人。”我們春天播種,等了幾個月,秋天豐收才能吃到,好東西都值得等待,遲到的滿足感覺也不賴。
你慢慢會發現經常把這句話挂在嘴邊的人在往後的五年十年甚至幾十年裡,無論是生活還是整個人的精神高度基本是沒什麼變化的,大部分在自己人生裡并不能創造出很有價值的東西。
村上春樹說:“當自律變成一種本能的習慣,你就會感受到它的快樂。”
能抵制及時行樂的欲望是一種更高度的自律。
到蒙田又說過這麼一句話,一個人終其一生不懈辛勞,就是為了打造死亡之屋。人終究是人,無論多勤勉實幹,總得有放松自己的時候,才能平衡生活。這讓人想起懶惰的美德--典雅,恰到好處的懶惰也沒有什麼害處。也是調節身心,重新收拾心情更好向前出發的動力。
及時行樂的尺寸把握得好,那才是真正的發揮正向作用。
END.
關注我,帶你解鎖人生奧妙
我是作者-幽心琪談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