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蒹葭》這首詩名流千古,相信很多人都讀過,其詞與意境給人的感覺就是一個字——美,更是被改編為一首現代歌曲《秋水伊人》,風靡一時。但是你知不知道,詩中的“伊人”被很多人解讀為美人,不加以追究之前,我以為這個“伊人”也是美人的意思。事實上,它原本的寓意與我們所理解的含義,是千差萬别的。下面我們先品讀詩經中的《秦風·蒹葭》,全詩分為三部分,以方便誦讀。
1.蒹葭蒼蒼,白露為霜。
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從之,道阻且長。
溯遊從之,宛在水中央。
2.蒹葭凄凄,白露未晞。
所謂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從之,道阻且跻。
溯遊從之,宛在水中坻。
3.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謂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從之,道阻且右。
溯遊從之,宛在水中沚。
其中,“從”讀zòng,有追蹤之意。“溯洄”是沿着流水逆流而上。“凄凄”有寒冷之意。“晞”指的是曬幹。“采采”上古讀音qǐqǐ,有半濕半幹的意思。
詩的第一部分大意是:秋天到了,蘆葦老了,白露轉為寒霜。人們在江河之畔追尋那個賢者,逆着流水而上,克服了重重阻礙,走了很長的路,又順着流水而下,反複尋找、追蹤,那個人仿佛在河水的中央。
第二部分大意:天氣涼了,蘆葦上的露水沒有被曬幹,顯得蕭瑟寒冷,人們尋找的那個人好像在水邊的蘆葦水草叢中。人們又順着流水逆流而行,走上土坡之上,追蹤賢者,直到無路可走,又順着流水而下,追尋着,那個人仿佛在水中的小島上。
第三部分大意:秋天到了,蘆葦此時半濕半幹,露水還在,沒有幹,人們追尋的那個人好像在水邊。人們沿着水流逆流而上,道路迂回曲折,困難重重,找不到賢者,又到下遊找,那個人仿佛在河心小島上。
詩中的人們追尋那個人,就是在河邊悼念賢者,像我們現在的端午節,在水裡劃龍舟一樣,都是憑吊先人賢者的民俗活動。
而《蒹葭》這首詩,就是那時的秦國人憑吊一位叫馮夷的賢者,就是此詩中的“伊人”。傳說他是在八月仲秋渡黃河溺水而死,被秦國人尊稱為“水仙”,長年累月,悼念變為民俗活動,這首詩就是在此背景下創作的。
綜觀全詩,把參加活動的人們追尋賢者、虔誠祭奠的心緒,表現的真切感人。全詩讀起來其詞曲美好,意境隽永,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到網上找找,别人唱的《蒹葭》,聽聽這首歌。
至于有人認為這首詩是愛情詩,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那麼,你認為《蒹葭》是愛情詩還是悼念先賢詩?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