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古琴和古筝有什麼差

古琴和古筝有什麼差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11 10:15:08

古琴與古筝,同為我國傳統的彈撥類樂器,在外形和演奏技法上也十分相似,因此不少人常将它們混淆。然而,它們在文化内涵上卻有着很大的差異。

古琴和古筝有什麼差(為何被古人認為)1

古琴(上)、古筝(下)

一、古琴與古筝的基本特征古琴

古琴原名“琴”、“七弦琴”、“瑤琴”、“絲桐”,是我國最古老的一種彈撥類樂器,《詩經》中就有“窈窕淑女,琴瑟友之”的描述。春秋時期,宮廷中就将古琴用于伴奏,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 ,古琴得到了進一步發展,琴在士大夫以及文人階層中非常盛行,出現了“竹林七賢”等著名琴人。到了宋朝時,琴發展到了高峰,這種勢頭一直延續到了清朝後期。

演奏古琴者一般是自娛自樂,或是邀三兩好友山林之中,撫琴長嘯。白居易《夜琴》詩雲:“自弄還自罷,亦不要人聽。”俞伯牙善于演奏,鐘子期善于欣賞,子期死後,伯牙“破琴絕弦”,終生不再彈琴,被傳為千古佳話。

楊宗程《琴話》說:“琴不能入俗耳,以其聲過于微細,稍縱即逝。”古人所說的“琴棋書畫”中的“琴”就是指古琴,可以說古琴是古代樂器中享有極高的地位。

古琴和古筝有什麼差(為何被古人認為)2

古琴

古筝

古筝又名 “秦筝” 。 出現于戰國時期的秦國,然後逐漸流傳到全國各地。

相比古琴,古代文人作品中關于古筝的記載遠不及古琴的豐富。古筝一般的演奏場合主要是茶樓、酒肆、宴會等娛樂性場合。《戰國策·齊策》中說: “臨淄甚而實,其民無不吹竽,鼓瑟,擊築,彈筝。 ”西漢《鹽鐵論》中說:“民間酒會,各以黨俗,彈筝鼓擊而已。”

可見,在古代,古琴是“陽春白雪”,具有雅士特征,一般用于自娛;古筝是“下裡巴人”,容易被廣大群衆所接受,更多用于公共場合。

古琴和古筝有什麼差(為何被古人認為)3

古筝

二、古琴與古筝雅俗差異的原因

古琴與古筝,這兩種看起來十分相似的樂器,為什麼會有這種巨大的雅俗差異呢?在儒家和道家思想主導的中國古代社會裡,音樂自然也不能脫離二者的審美範疇。

首先,從儒家的角度來看,自西周開始,君王建立了禮樂制度,出現了對“雅樂”的評價,在以“雅”為特征的音樂,與宮廷禮制聯系密切,有着氣氛莊重、節奏舒緩的特征。儒家創始人孔子的音樂審美觀在古今音樂的雅俗之分起到了主要作用,孔子以一個“淫”字來批評鄭聲,認為鄭聲颠覆了以“雅樂”為特征的禮樂制度。孔子評價《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所謂“不淫”,就是要以禮來克制感情,體現在音樂上,就是不能過于激烈,必須符合“中和之美”。

其次,從道家的角度來看,道家追求超然物外的獨立人格,崇尚 “清靜自然”、 “天人合一”的境界,對中國傳統音樂尤其是文人音樂具産生了深遠的影響。莊子就将聲音分為“人籁”、“地籁”和“天籁”,崇尚 物我兩忘、虛靜缥缈的空靈境界,追求音樂的含蓄意境之美。

古琴和古筝有什麼差(為何被古人認為)4

《墨子·三辯》 中說:

昔諸侯倦于聽治,息于鐘鼓之樂;士大夫倦于聽治,息于竽瑟之樂;農夫春耕夏耘,秋斂冬藏,息于瓶擊之樂。

墨子認為,各社會階層休息放松的方式各有不同。疲憊的時候,諸侯聽鐘鼓之樂;士大夫聽竽瑟之樂;農夫則是用瓶擊取樂。

可見,不同的音樂,由于聽衆的差異,會産生不同的審美态度,人們也會根據自己的内心需要,選擇适合自己的音樂。

古琴和古筝有什麼差(為何被古人認為)5

在欣賞音樂時,人會追求一種個人情感,這種情感首先來自世俗的社會關系,比如事業、婚姻、家庭、朋友的關系。這種情感具有直白、激烈的特征,往往表現為心潮湧動、大喜大悲,在古筝這種樂器中體現得淋漓盡緻。比如,梁簡文帝蕭綱《筝賦》中說:“聽鳴筝之弄響,開茲弦之一彈,足使客遊戀國,壯士沖冠。”其中表現出一種高昂的情緒。

古筝的體積較大,音箱壁相對較薄,上面有筝碼将弦隔開,振動幅度較小,餘音較短,因此古筝的音色明亮清脆、铿锵有力,比較适合表現明朗華麗的意境、大喜大悲的激烈感情。

晏幾道《菩薩蠻》雲:

哀筝一弄《湘江曲》,聲聲寫盡湘波緣。

纖指十三弦,細将幽恨傳。

當筵秋水慢,玉柱叙飛雁。

彈到斷腸時,春山眉黛低。

伴随着筝曲,晏幾道跟随彈筝歌女的情緒波動變得悲傷。因此,在古筝的铮铮之音中,人們可直接感受到生活的艱辛,也可以體驗到成功的喜悅,這種大衆性的情感體驗,讓它擁有了更多的欣賞者和使用者。

古琴和古筝有什麼差(為何被古人認為)6

在欣賞音樂的過程中,還會産生一種對立的情感,它具有内向、平和的特征,表現為心如止水、不悲不喜。古琴是狹長的木質音箱,音箱壁較厚,它一般體積和音量都較小;同時,由于古琴沒有品柱,琴弦震幅較大,餘音較長。因此古琴的音色顯得沉厚古樸,比較适合表現悠遠、甯靜、淡泊的意境。

劉籍《琴議篇》中說古琴“美而不豔,哀而不傷,質而能文,辨而不詐,溫潤調暢,清迥幽奇,泰韻曲折,立聲孤秀”。琴的音色包括散音、按音和泛音三種,泛音空靈清脆,如同 “天”;散音深沉渾厚 ,猶如 “地”;按音圓潤細膩 ,如同 “人”,能夠恰到好處的體現道家含蓄、空靈的審美觀。

中國古代的文人士大夫,以儒家和道家思想為基本準則,古琴正是儒家平和中正、溫柔敦厚和道家大音希聲、清淨淡泊思想的極好體現,古琴自然而然的成為了他們修身養性、抒情寄懷之物。文人彈琴前,常常要調節氣息,甚至借助沐浴焚香,來讓自己的内心平靜下來。

古琴和古筝有什麼差(為何被古人認為)7

在演奏技法上,古筝常用“搖指”來将點狀音響連接成連綿不絕的線狀音響,用旋律來抒發感情。此外,左手在筝碼可通過微顫重顫等不同幅度的顫弦,來表達悲傷的心情。

在形制上,古琴的形制自漢代後一直保持着固定的形制,基本沒有變化;而筝的形制從弦數、弦質、音階、轉調等方面不斷推陳出新,以迎合人的内心複雜多變的情感。

古琴和古筝有什麼差(為何被古人認為)8

結語

“奔車看牡丹,走馬聽秦筝”是華美、激情、富于感染力的古筝,适合表現人的喜怒哀樂,具有“動”的特征,易于被普通大衆所接受;“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是空靈、幽遠、神秘的古琴,體現出一種“靜”的特征,更為文人士大夫們所推崇。審美風格上的差異,決定了兩件樂器的使用者與欣賞者有了雅俗之别。

參考文獻:

1.《道家音樂思想與文人琴樂》,王建,音樂傳播

2.《古琴與古筝音樂文化對比分析》,昭聞,視界觀

3.《圓美:中國古代音樂的最高追求》,匡麗枝,雲南藝術學院學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