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播出的《開學第一課》可謂是萬衆矚目,全國幾億學生同一時間收看,沒想到央視卻因為開場的十來分鐘廣告丢了個大臉,今早已是聲讨聲一片。
感興趣的可以看HandyKid先前發布的文章:開學第一課,央視節目組對于孩子的科學教育,是不是有什麼誤解?
這篇文章我們來談談節目中玩的很嗨的非牛頓流體。其實非牛頓流體已經算是國外科學教育中一個非常常見的DIY科學小實驗了。材料簡單,操作簡易,玩法有趣。
一、前期準備準備材料:玉米澱粉,水,食用色素,碗,勺子
基本比例為,2份玉米澱粉:1份水
現在可以玩起來啦!
基礎玩法玩法1:試試看它什麼時候最堅固(提示:敲它拍它),什麼時候最稀軟(提示:手掌張開慢慢沉入其中)。
玩法2:沉入一個小恐龍,看看怎麼解救它們。
玩法3:在盆中裝入10倍分量的材料,試試站上去的感覺。
實驗結束後打掃現場時,請将混合物倒入垃圾袋、扔入垃圾箱中。千萬不要直接倒入下水道,哪怕你沖大量的水,也有可能造成下水道堵塞。
拓展玩法
大部分的流體是牛頓流體,它們會一直保持着相同的黏度(或者說是流速)。打個比方,你在遊泳池中站立或者在水中遊泳時,感受到的水的阻力不會有什麼變化。
然而,對非牛頓流體施加壓力時,它的黏度會增加。用力快速敲擊混合物時,它的表面張力變大,瞬間将力分數到四周,所以我們會覺得敲不動。
如果将手張開浸入混合物中時,緩慢移動,使玉米澱粉顆粒有時間移開,手指就像進入水中一樣能輕松滑入非牛頓流體中。
創造力啟發發散性思維要求我們發現問題的各種不同的答案和解決方法,發散性問題從來沒有絕對性的正确答案。爸爸媽媽在帶娃做實驗中,多用開放性的問題,來鍛煉孩子的發散性思維、培養創造力吧!
在實驗前後和寶貝交流時,可以參考如下問題:
HandyKid專注兒童藝術科技啟蒙,介紹孩子喜歡的趣味科學小實驗、科技DIY項目等,平時也會推薦一些好的讀物和紀錄片。
關注@HandyKid,讓教育更精緻,讓陪伴更優質!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