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道德經第38章個人理解

道德經第38章個人理解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9-28 10:22:18

道德經第38章個人理解(道德經第三十二章)1

道恒無名,楃(樸)唯小而天下弗敢臣。候王若能守之,萬物将自賓。

回顧前幾章,二十八章講了夫大制無割,三十章以道為仁主,三十一章夫兵者不詳之器。二十九、三十章、三十一章開始提了用兵的一些現象和一些規律。這三章提出了萬物本來是大制無割的是一體的,但為什麼你會有分别心呢?

因為人是有欲的,每個人都有自已相要的東西,而這些個東西是樸顯化出來的器,一旦有了想據為已有念頭,将會出現本來要“以道仁為天下”變成了“以兵強為天下”,但實際上強求的東西一般是求而不得的。

因此,老子在本章教給大家,若不得已非要用兵,該如何去做。每個人有私欲,都在追名求利,都想稱王稱霸,都想據為所有,強是求而不得的,反而會失去想求之物。所以,要象道學習。有兩條路去選 :

一是“果而毋嬌,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毋得已居,是謂果而不強”

二是若非要用兵,兵者不祥之器也,不得已而用之,铦襲為上,勿美也,否則天道不會容你。

所以,三十二章在前幾章的基出上提出“道恒無名”,道是無名的,道都沒有說天下是自已的,你在争什麼呢?樸都為小,當你不惜一切手段強搶豪奪,想要居為已有時,你要反省你到底為了什麼?

你的心胸能否打開?是小如針眼還是大到能裝下整個世界?人的貪嗔癡都是存在,就如第九章:

持(執)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葆也。金玉盈室,莫之能守也。富貴而驕 ,自遺咎也。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任何事情的成功不因為你有兵就強,道都從沒有這樣顯擺過。整本道德經,老子從開始大而無形的概念,再漸漸的開始詳細到能夠顯化的東西;從理論到如何實踐;從顯意識到潛意識,再從潛意識到顯意識。

而本章正是理論轉向實踐的過程,隻要守住道,萬物都自賓,萬物都能成為你的朋友。所以守住了道 就守住了一,即樸。

天地相谷(合),以俞甘洛(露)。

“谷”不是第一次出現,兩座山峰中間的稱之為谷,是指天地之間留有餘地。相傳遠古時期的人大都生活于山谷之間,實際上現代生活在農村的人還是要比居于城市的人多。

隻有當你守住一時,萬物才能與你為友,天地也為你留有餘地。任何東西都要留有空間,才能為之所用。如第十一章已清楚的講述了萬物如何留有餘地而為我所用:

卅輻同一毂,當其無,有車之用也。埏埴而為器,當其無,有埴器之用也。鑿戶牖,當其無,有室之用也。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俞”也不是第一次出現,在第五章中已出現過: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刍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刍狗。天地之間,其猶橐龠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多聞數窮,不如守于中。

有了谷即空間才會有甘洛(很甜的水),候王若能守住一,不僅萬物成為你的朋友,連天地也會幫助你,會給你甘露給你空間,不會出現大旱,都會站在你這一邊,都會幫你營造一個有利于你的環境,這便是天時、地利、人和。

有了“德”那麼“道”就會來幫你,第二十五章詳細地闡述了這一點。

有物昆成,先天地生。蕭呵寥呵,獨立而不改,可以為天地母。吾未知其名,字之曰道。吾強為之名曰大,大曰筮(逝),筮(逝)曰遠,遠曰反。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國中有四大,而王居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因此,你如何讓老天來幫你,你要守住一。而專注于當下就是合一的狀态,你若能做到“候王若能守之,萬物将自賓”,那麼天時、地利、人合的條件就具備,這也是所謂的運氣到了,天地給你雨露陽光,萬物會為你所用。

民莫之令 而自均焉。

“民莫之令”,你不要對你的民有什麼命令,它們自已會各司其職,所以要看清當中的邏輯。以身體來說,當我們開始回歸時,不向外求時,身體就給我們想要的東西,天地萬物都能給與我們。

如身體五髒六府會自身平均分配得到的營養,不用幹預太多,都會各司其職。所有的疾病都是幹預太多而造成的,所以要弗為要校正。“均”就是協調均等的意思。

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所以不殆。

“始制有名”,就是人家自已會自主分配,不用操哪個心。從開始時已有了這個機制,不用争奪。“名亦既有”,名即是有的意思,無是一個名字,萬物是從無開始,無到有,道到樸,都是從無到有,隻有這樣才能回歸到嬰兒的狀态。所以,一開始創造這些東西時已有名,即已存在自然的法則。

人類社會之所以有戰争是因為人的私欲想據為已有,而道都沒有說這些東西是自已的。你所擁有的東西隻是暫時歸我們,我們暫時能用它,但這隻是暫時的。所以,不要看輕自已,因為你是萬乘之王,這也是佛法所說的“空”字。

人總要找到自身的價值,這是一種使命,但不能執着否則會丢失很多東西。世間萬物的器為你所用,這都是樸散發出來給你用,但并不是你的。“名亦既有”,這個東西從無到有,經過陰陽合和才能成為器。而這個觀點老子已在第一章闡述了這個觀點,即“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比如嬰兒未出生時你就是一個準媽媽,不代表你已擁有,生出來後才稱之為母親。所以任何事情都是浮雲,這不是悲觀而是一種樂觀,這是說萬物可以為你所用。但如果不好好用之,你會失之。

世間萬物根器不同、不要攀比,比來比去就有了貪欲,越是不費勁白來的東西越助長貪欲,如果你明白了這些道理,還會争名奪利嗎?

夫亦将知止,知止所以不殆。

前面道理都懂了,就不會去争,争來争去沒有意義,做好當下的自已,很多事情一開始就已注定了因果,你隻是過客不要争搶。這在第九章老子已闡述的相當清晰,“金玉盈室,莫之能守也”。

持(執)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葆也。金玉盈室,莫之能守也。富貴而驕,自遺咎也。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知止所以不殆。“殆”第二次出現(十六章,怠慢自已)意思不一樣,指危險的意思,前面是懸崖如回頭則是岸,若不止又如何回頭是岸呢,你停都停不下來(佛說停思緒)如何回頭?

俾(譬)道之在天下也,猶小浴(谷)之于江海也。

先知道知止,就會沒有這麼危險。就不會追名逐利而不擇手段。所有的海都是小溪流彙入進來的。

心即世界,世界有多大心有多大,你看到的世界是你能理解的世界。

大道是不固定,小可以是大的,小溪也可以理解為海,海即為小溪。也就是說人的分别心,我心即宇宙,宇宙即我心。比如把道放在天下,好象小溪彙入大海,道是無處不在的。

道德經第38章個人理解(道德經第三十二章)2

結束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