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在對一個城市做出評價時,往往通過多重指标進行判定。城市發展如何面向未來進行頂層設計,是政府在宏觀規劃階段需要鄭重思考的問題。正如“一百個讀者,就有一百個哈姆雷特”,判定一個城市好亦或不好,早就不隻以經濟指标作為依據,而是更多元、更具發展眼光地把城市政策、城市資源(自然資源、公共資源、商業資源、文旅資源)、城市公共管理(城市環境、城市規劃)以及發展機會、公平機制、當地人文特征等條件綜合考慮,多重元素交織在一起,形成了一整套城市評判體系。
在人們自身的感性感受之外,通過數據分析城市的各個切面,是一種更為客觀的輔助視角,也或許能夠讓人們更加容易發現城市的魅力所在。關于這個課題,從第一财經旗下的城市數據研究機構“新一線城市研究所”2021年發布的《城市商業魅力排行榜》中,我們觀察到了國内城市整體的發展趨勢,也捕捉到了單個新一線城市的魅力,可能跟大衆印象中的城市标簽大相徑庭——就像東莞,不同于傳統的“世界工廠”,一個區别于以往視角的東莞,其魅力更多來源于年輕人的活力。
城市魅力多元化背景下,新一線城市發展迅速
城鎮化發展至今,人們對城市觀察和評價維度變得更加多元綜合。以往北上廣深四大一線城市擁有對人才、産業、資金等的絕對吸引力優勢,但現在以新一線城市為代表的其他城市,開始重視打造城市品牌,提升核心競争力。在城市魅力多元化的背景下,新一線城市發展搶眼。
從城市商業魅力評分體系着手,我們選取近幾年城市生活、交通樞紐、産業經濟等方面的指标作為切面,對應的是城市人活躍度、城市樞紐性、創新氛圍指數這三個指數。
從2017年到2021年,新一線城市的城市人活躍度分别從35.97增長至51.70;城市樞紐性則從36.20提升到52.90;創新氛圍指數從4.81到17.00。尤其前兩者的平均增幅上,新一線城市遠大于一線城市——5年間,新一線城市43.73%的城市人活躍度增幅,遠超出一線城市的13.88%;城市樞紐性方面,新一線城市增幅高達46.13%,而一線城市僅為11.87%。
一線城市的增幅相對較低,固然是由于早在城鎮化發展的前一階段,其城市發展就已經進入成熟期,城市建設、城市吸引力已經經曆了高光時刻。但新一線城市的發展,确實越來越好,這可以從未來可塑性這一指數上得到體現——在未來可塑性上,新一線城市跟上了一線城市的發展步伐,保持了年年上升的态勢:從2017年平均14.38分,到2021年31.01分,增幅高達115.65%;而一線城市則從2017年平均53.57分,提升到78.58分,增幅46.69%。伴随城市愈發良性的發展前景,人口流入和企業數量也越來越多。在過去的一年裡,新一線城市的平均外來工作人口數量從208.13萬人增長到346.24萬人;一線城市從平均725.98萬人增長到791.39萬人,增幅分别為66.36%、9.01%。在優質本土公司數量上,新一線城市從平均7228家左右增長到約10314家,一線城市從平均26051家左右增長到29518家,增幅分别為42.69%、13.31%。而在區域發展潛力上,華南區域經過去年未來可塑性的數值下滑後,2021年在未來可塑性上,超過其他區域,成為全國最具發展潛力的區域。
連續五年入圍新一線的城市:東莞
華南區域典型代表的新一線城市——東莞,從2017年入圍新一線城市後,連續兩年位于全國城市第15、新一線城市第9,連續五年穩居廣東省内城市第3、粵港澳大灣區第3。在整體的指數得分上,近三年的數值保持平穩上升的态勢。
在2021年的一級維度指标數據中,東莞能夠排進新一線城市TOP10的指标分别為城市人活躍度,位居新一線城市第3、全國城市第7;未來可塑性,則位于新一線城市第9、全國城市第13;其中,城市人活躍度幾乎每年都表現得比前一年更好。其他的指标上,城市樞紐性,是東莞近六年城市發展以來排名提升幅度最大的指标;商業資源聚集度、生活方式多樣性則在近三年表現穩定。
對一級維度進行更加細化的二級維度指标數據中,東莞能夠排進全國城市TOP15的指标分别為基礎商業指數、物流通達度指數、消費活躍度指數、社交活躍度指數、夜間活躍度指數、休閑豐富度指數、創新氛圍指數、人才吸引力指數、消費潛力指數、城市規模與增長指數。其中,基礎商業指數、物流通達度指數、消費活躍度指數、社交活躍度指數、夜間活躍度指數,這前5個指标在全國城市排名TOP10以内,是東莞最具優勢和競争力的5個方面,分别代表了城市的商業資源集聚度、城市樞紐性和城市人活躍度。值得注意的是,這5個中有3個是構成“城市人活躍度”這一一級維度的下屬二級指标,它們出色的指數表現,使得“城市人活躍度”,成為東莞這座城市炙手可熱的魅力源泉之一。
人的活躍,為不夜城注入不眠活力
——夜間燈光強度全國第3
構成“城市人活躍度”這一一級維度的下屬二級指标,包含了消費活躍度指數、社交活躍度指數、夜間活躍度指數三個子維度,經過綜合計算得出了最後的城市人活躍度指數。經過對全國300餘個城市進行排名,除了北上廣深四個一線城市指數居前,新一線城市中“城市人活躍度”最高的分别為杭州、成都、東莞。東莞的“城市人活躍度”指數以57.61的指數分值僅次于北上廣深和杭州、成都,位列全國城市第7、新一線城市第3,高于新一線城市52.24的平均水平。
在三個子維度中,東莞的“夜間活躍度指數”最顯發達。夜間活躍度指數由夜間燈光強度、酒吧數量、Livehouse數量、夜場電影活躍度、城市公共交通夜間活躍度幾個三級維度構成。
其中夜間燈光強度,則有代表夜間經濟活動廣度的“城市夜間燈光面積占比”,和代表夜間經濟活動強度的“夜間燈光亮度”,二者綜合計算得出。東莞,擁有全國最廣的城市夜間亮燈區面積占比,以82.96%的占比遠超北上廣深48.97%的均值。綜合計算而來的城市夜間燈光強度方面,東莞僅次于北京和上海,排名全國城市第3。
城市公共交通夜間活躍度,則可以通過夜間出行人數一窺端倪。東莞以25.68%的人數占比,成為全國“夜行動物”人數第7多的城市,遠高于北上廣深20.41%的均值。熱衷在繁忙的一天結束後,出沒于夜場電影、酒吧或livehouse的東莞年輕人們,催生了城市夜間經濟蓬勃發展。
同時,根據騰訊社交活躍度、直播活躍度、夜間出行活躍度三個指标綜合計算,東莞的“社交活躍度指數”位于全國城市第6、新一線城市第3。另一子維度“消費活躍度指數”,則是東莞跟往年相比提升最快的城市數據維度之一,顯然,這是更多具有消費潛力和消費能力的人口湧入這座城市帶來的結果,同時伴随的另一變化,是東莞今年在消費潛力指數上的快速攀升。新參與到這座城市生活中的人們,他們看起來對現代社會的新鮮和流行事務了如指掌,喜歡在線上社交、直播、網購、海淘、點外賣,也熱衷于在繁忙的一天結束後,出沒于夜場電影、酒吧或livehouse。這樣一群讓城市更加活躍的人,正是近些年源源不斷湧入東莞,選擇在這裡工作和生活的年輕人,他們構築了東莞商業發展、城市進化的基石,更是城市規模與增長的動因之一;同時也是東莞身處粵港澳大灣區樞紐,承接區位功能和周邊一線城市人口産業外溢的成果。
據聯通數科智慧足迹的數據顯示,按照去年全年外來工作人口數量(外來工作人口依據常住人口歸屬與其注冊身份證号歸屬地判斷獲得)統計,全國外來工作人口數量最多的城市分别為上海、深圳、廣州、北京、重慶、東莞、蘇州、成都、杭州、佛山,東莞以534.5萬人的外來工作人口數量,高居新一線城市第2、全國城市第6。特别的是,這些奔赴他鄉的外來工作人口中,很大一部分都是年輕人。
按照18-35歲的年輕人群區間,結合聯通、抖音、今日頭條的年輕人群/年輕活躍用戶的規模與占比,每個城市的“年輕人指數”就有了結論——東莞僅次于深圳、廣州、上海、成都,搶位新一線城市第2、全國第5。東莞的年輕人群規模約772.6萬人,有58.23%的人口屬于年輕人群,而這一人群比重在僅一年的時間裡,就提高了近20%。年輕人群規模全國第8、年輕人口占比近年迅速攀升,意味着東莞這座城市,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流入,而這些年輕人也來自越來越廣闊的内陸腹地。城市的魅力,在城市規模擴張、産業多點驅動、軌道交通完善通達、文娛生活充實豐富等多元因素的加持下,全面綻放光芒,人口輻射、城市發展也由此形成正向循環。對應的,2020年東莞的65歲以上人口占比僅3.54%,老齡化率處于全國較低水平。這意味着,在人口結構更加年輕的東莞,城市在謀求産業結構升級和經濟發展的過程中,不僅可以在更少的養老支出下“輕裝上陣”,而且獲得了更多的年輕勞動力和高端人才智力支持。就東莞整體而言,年輕人發揮光熱的優良人口基礎,能夠為城市擴容發展提供更大助力。
在社交、消費和出行的行為偏好下,這些大量湧入東莞的年輕人,使得城市人之間的互動更加充分而頻繁,城市人際和公共空間更顯活力,随之孕育的,是更加旺盛的消費需求和更加龐大的消費人群,東莞城市多元商業發展、夜間經濟蓬勃因此得以催生。
通達的軌道交通網絡,賦能城市産業和經濟
——高鐵站能級全國第2、擁有全國最多便利店的城市
一個城市的地理位置,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它承接的城市群區位功能。東莞背靠廣州、前擁深圳,在全省“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格局和粵港澳大灣區規劃中處于中軸的區位優勢,令東莞逢源廣深,融入城市群發展的同時,還承接了周邊一線城市人口和産業外溢。城市由此實現了通達的交通路網集聚産業、強力産業吸引人口流入、人口紅利盤活城市活力的正向循環。
東莞很聰明,知道要想最大化發揮先天的區位優勢,提升城市樞紐表現是基礎。去年東莞投資交通基礎設施建設444.91億元,新增道路456.87公裡、軌道157.7公裡,在東莞—虎門火車站、穗深城際、莞惠城際通車後,東莞高鐵、普鐵、城際、港口碼頭、市内主幹次支路網全方位一體的交通路網,進一步幫助東莞增強輻射。
實際上我們可以從小窺大,在城市樞紐性的下級維度中,“高鐵能級”一直是東莞引以為傲的指标,第一财經•新一線城市研究所根據12306的車次數量權重為基礎綜合分析,東莞的高鐵能級以81.62的指數值,遠超過北上廣深四個一線城市的均值64.64,成為全國城市第2、大灣區城市群第1。城際交通基礎設施指數則是東莞今年上升最快的二級維度之一,說明東莞近些年重視并投入建設了包括高鐵、機場、高速公路等在内的交通路網,這些耗時耗力的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在去年結出碩果,助力城市樞紐性進一步提升。同時,擴建完善後更為通達的交通網絡,令東莞的物流通達度表現也很出色,位居全國城市第8。
除了比一般城市更多的包裹和物流站點、更快的物流時效、更頻繁的貨運城際往來,東莞的城市貨運量指數高居全國第4,這一數據不僅充分反映了在城市良好樞紐性能基礎上,東莞已經布局建立起了全國前列的發達貨運物流體系,更重要的是,東莞強勢的産業基礎和咬合運轉,催生了城市每一天的海量貨運,城市經濟活力也因此呈現。
為什麼城市重視樞紐性能的提升?東莞的樞紐優勢,很大程度上就幫助其在彙聚物流、産業、企業、人口等城市發展要素上拓展了更多空間及可能性。在電子信息制造業、電氣機械及設備制造業、紡織服裝鞋帽制造業、食品飲料加工制造業、造紙及紙制品業為代表的工業五大支柱産業下,東莞吸引了華為、步步高、日立、宇龍通信、歐珀移動等知名企業,形成了松山湖、長安等産業集群區。同時一些軟性産業也保持了較快增長,據數據顯示,2020年1-11月東莞的互聯網和相關服務、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營業收入增長24.5%,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營業收入增長41.0%。産業的強勢支撐、多元開花,意味着更多種類、更多數量、更加優質的企業被吸引入駐。截至2021年3月,東莞擁有科技部火炬中心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6396家,數量位于全國城市第8;優質本土公司數量從去年的7756家增加到2021年9981家,超過武漢約1600個,位于全國城市第12。
可以說,東莞早已不将自己局限于“世界工廠”的定位,而是在謀求和布局更加與時俱進、更加多元複合的産業體系,在政府政策扶持、産業集群虹吸下,傳統制造業尋求智能化轉型升級、高新技術企業在寬容友好的支持環境下探索成長,産業發展持續向陽生長,創建經濟增長“永動機”。
除了産業、企業的硬實力,能夠體現城市實力的一個指征,也包含着基礎商業資源的聚集度。商業資源布局在某座城市,往往反映着超前的商業決策者們對這座城市實力亦或潛力的認可。而構築居民基本生活的便利店、超市、服裝店、餐飲店,甚至現在的網店,因為跟人的衣食住行耦合最為緊密,這些店鋪往往傾斜向人流量更大的區域。商業,終歸都是做人的生意。
以四通八達的軌道交通網絡為承載,東莞更緊密地串聯了周邊人口、産業,城市商業發展有了依托和基礎。以餐飲門店數量、服飾類門店數量、雜貨店數量來綜合計算,今年東莞的基礎商業指數排名全國城市第6、新一線城市第2。商業資源聚集度指标近幾年也爬升很快。而最意想不到的是,全國擁有最多便利店的城市,是東莞。截至2021年3月,包含連鎖品牌便利店、外資便利店、非連鎖非品牌的夫妻老婆店在内的便利店,東莞一共擁有39991家,全國數量第一。
城市未來發展無界
整體而言,東莞形成了自己獨有的标簽,并有硬核的經濟和人口數據作為護城河,城市魅力維度發展均衡,又不失特色。總結東莞2021年的一級維度指标數據,最具優勢的維度是城市人活躍度、未來可塑性,分别位列新一線城市第3、第9;最具成長性的為城市樞紐性,這是東莞從2016年至今取得最大提升的指标維度。起到同樣映射的二級維度指标中,社交活躍度指數、基礎商業指數、物流通達度指數、消費活躍度指數、夜間活躍度指數,是2021年東莞優勢指标中排名最高的5項二級指标。其中,消費活躍度指數既是2021年上升最快的二級指标之一,也是優勢指标之一。加之城市優勢指标中,3/5的都是城市人活躍度的相關下一級指标,可見對東莞來說,以年輕人湧入激發的城市活力為燃點,消費潛力、商業指數、軌道交通全面發力,使得東莞城市規模與增長持續向前。
優勢指标代表着城市的特色模樣,變化的指标則預示着城市的未來趨勢。2021年,東莞上升最快的5個二級指标分别是城際交通基礎設施指數、消費活躍度指數、人才吸引力指數、城市規模與增長指數、消費潛力指數。其中上升最快的,是城際交通基礎設施指數——2018年東莞的城際交通基礎設施指數還落後在全國第131位,到今年排名已經躍升到了第47位。可見的将來,城市樞紐性能的持續提升,幫助東莞穩穩盤踞在新一線城市榜單上的同時,更擴展了更多的想象空間,這也是由東莞逢源廣深獨特的地理位置決定的。
事實上,東莞也一直在完善升級自身的立體軌道交通網絡。東莞城内唯一一個高鐵、城際、地鐵三軌合一的交通樞紐是虎門高鐵站,其以廣深港高鐵為交通動脈,交彙穗深城軌和覆蓋市内南北出行路線的R2 地鐵,又緊鄰廣深沿江高速、京港澳高速、莞佛高速三大高速;且環莞快速、濱海大道、莞太路等主幹道環繞,可謂坐擁東莞最密集的交通網絡,是聯結廣深港,實現1小時灣區生活圈的重要樞紐。虎門站自2011年建成通車後,日均客流量約3000人,是東莞作為世界工廠對外的主要通道。但随着粵港澳大灣區等國家政策施行,城市群融合發展、大灣區協同向前成為包括東莞在内的每一個灣區城市的課題。同時,伴随着東莞及周邊城市的發展,虎門站的客流量已經急劇增長,現日均6萬人次的客流量是建站之初人流量的20倍,擴容升級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既要實現原高鐵站的改造升級,最大化資源利用效率;又要能協同周邊城市發展,實現城市群組團發展,TOD模式是比較順應虎門高鐵站需求的。一個真正的、好的TOD項目,遠遠不隻是在地鐵周邊做地産項目,其更深入的涵義應是通過房地産與軌道的共建,以項目為支點聯動片區發展,串聯周邊城市,帶動人口和産業聚集。這一模式突破了城市傳統邊界,引力彙聚各類資源和生活方式,成為片區協調發展、城市群協同發展的重要節點。
東莞·虎門TOD效果圖
以依托TOD站城一體化開發模式,利用軌道的牽引能力和樞紐的巨量客流,集結大灣區資源,快速拉動區域産業集群升級和城市發展為目标,在虎門政府的指導下,保利聯手國鐵,針對虎門站進行擴容改造,設計将其打造成為超甲級寫字樓、公寓、酒店、住宅、商業、軌道交通等多種業态于一體的建築面積超105萬平三軌合一綜合樞紐新城。
據悉,濱海灣新區有70%面積來自虎門,作為廣深科技創新走廊核心中軸,濱海灣新區地處珠江出海口的黃金咽喉位置,向外連接廣州南沙自貿區、深圳大空港、前海等,向内連接東莞中心城區、松山湖片區等,處于粵港澳大灣區幾何中心。依托濱海灣新區的規劃發展,以虎門TOD為動脈,這一産業新城将北承廣州國際創新城,南接深圳空港新城和深圳高新區,未來承接廣深創新要素的外溢,并與廣州、深圳、香港、澳門、珠海、佛山、惠州、江門等灣區城市形成40分鐘生活圈。經過高鐵站站房改擴建工程、換乘中心建設和空中連廊打造,升級後的虎門TOD,日均客流量将擴容至10萬人次、日均開行列車169趟。屆時,資金流、技術流、人才流、信息流等資源彙集,将進一步促進城市發展,實現以産促城、以城興産、産城互動,通過個性化、複合性的建築與城市空間,推動成就繼廣州南、深圳北、西九龍之後的大灣區第四大TOD綜合經濟體。
一個城市的魅力奇妙無窮,灣區城市在嶺南本土特色浸染下,如何面向未來而設計,保利時區“為灣區設計”主題沙龍活動11月12日将邀請多方嘉賓,共話灣區魅力。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