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詩句念奴嬌赤壁懷古

詩句念奴嬌赤壁懷古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29 20:19:18


《念奴嬌•赤壁懷古》

蘇轼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樯橹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詩句念奴嬌赤壁懷古(宋詞鑒賞念奴嬌)1

赤壁懷古


名詞解釋

1.念奴嬌:詞牌名。又名“百字令”“酹江月”等。赤壁:此指黃州赤壁,一名“赤鼻矶”,在今湖北黃岡西。而三國古戰場的赤壁,文化界認為在今湖北赤壁市蒲圻(qí)縣西北。

2.大江:指長江。

3.淘:沖洗,沖刷。

4.風流人物:指傑出的曆史名人。

5.故壘:過去遺留下來的營壘。

6.周郎:指三國時吳國名将周瑜,字公瑾,少年得志,二十四為中郎将,掌管東吳重兵,吳中皆呼為“周郎”。下文中的“公瑾”,即指周瑜。

7.雪:比喻浪花。

8.遙想:形容想得很遠;回憶。

9.小喬初嫁了(liǎo):《三國志·吳志·周瑜傳》載,周瑜從孫策攻皖,“得橋公兩女,皆國色也。策自納大橋,瑜納小橋。”喬,本作“橋”。其時距赤壁之戰已經十年,此處言“初嫁”,是言其少年得意,倜傥風流。

10.雄姿英發(fā):謂周瑜體貌不凡,言談卓絕。英發,談吐不凡,見識卓越。

11.羽扇綸(guān)巾:古代儒将的便裝打扮。羽扇,羽毛制成的扇子。綸巾,青絲制成的頭巾。

12.樯橹(qiánglǔ):這裡代指曹操的水軍戰船。樯,挂帆的桅杆。橹,一種搖船的槳。“樯橹”一作“強虜”,又作“樯虜”,又作“狂虜”。《宋集珍本叢刊》之《東坡樂府》,元延祐刻本,作“強虜”。延祐本原藏楊氏海源閣,曆經季振宜、顧廣圻、黃丕烈等名家收藏,卷首有黃丕烈題辭,述其源流甚詳,實今傳各版之祖 [6] 。

13.故國神遊:“神遊故國”的倒文。故國:這裡指舊地,當年的赤壁戰場。神遊:于想象、夢境中遊曆。

14.“多情”二句:“應笑我多情,早生華發”的倒文。華發(fà):花白的頭發。

15.一尊還(huán)酹(lèi)江月:古人祭奠以酒澆在地上祭奠。這裡指灑酒酬月,寄托自己的感情。尊:通“樽”,酒杯。


知人論世

蘇轼(1037—1101),字子瞻,号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他的家庭富有文學傳統,祖父蘇序好讀書,喜作詩。父親蘇洵是古文名家,曾對蘇轼和其弟蘇轍悉心指導。母親程氏知書識字且深明大義,曾為幼年的蘇轼講述《後漢書•範滂傳》,以古代志士的事迹勉勵兒子砥砺名節。當蘇轼二十一歲出蜀進京時,他的學識修養已經相當成熟了。

蘇轼學識淵博,思想通達,在北宋三教合一的思想氛圍中如魚得水。蘇轼不僅對儒、釋、道三種思想都欣然接受,而且認為它們本來都是相通的。以儒學體系為根本而浸染釋、道的思想是蘇轼人生關的哲學基礎。

蘇轼服膺儒家經世濟民的政治理想,他二十二歲中進士,二十六歲又中制科且優入三等(宋代的最高等),入仕後奮力有用世之志。他為人坦蕩,講究風節,有志于改革朝政且勇于進言。由于注重政策的實際效果,他在王安石厲行新法時持反對态度,當司馬光廢除新法時又持不同意見,結果多次受到排斥打擊。他在外任時勤于政事,盡力為地方上多做實事。他先後在杭州、密州、徐州、颍州任地方官,滅蝗救災,抗洪浚湖政績顯著。甚至在貶到惠州後他還捐助修橋二座。隻要條件允許,蘇轼總是盡力有所作為。然而蘇轼一生仕途坎坷,屢遭貶谪,未能充分施展他的政治才幹。他四十四歲時遭遇“烏台詩案”,險遭不測。晚年更被一貶再貶,直到荒遠的海南,食芋飲水,與黎族人民一起過着艱苦的生活、蘇轼對苦難并非麻木不仁,對加諸其身的迫害也不是逆來順受,而是以一種全新的人生态度來對待接踵而至的不幸,把儒家固窮的堅毅精神、老莊輕視有限時空和物質環境的超越态度以及禅宗以平常心對待一切變故的觀念有機結合起來,從而做到了蔑視醜惡,消解痛苦。這種執着于人生而又超然物外的生命範式蘊含着堅定、沉着、樂觀、曠達的精神,因而蘇轼在逆境中照樣能夠保持濃郁的生活情趣和旺盛的創作活力。

蘇轼生平受到兩次嚴重的政治迫害,第一次是四十五歲那年因“烏台詩案”而被貶至黃州,一住四年。第二次是在五十九歲時被貶至惠州,六十二歲時進而被貶至儋(dān)州,到六十五歲才遇赦北歸,前後在貶所六年。蘇轼去世前自提畫像說:“問汝平生功業,黃州、儋州、惠州。”(《自提金山畫像》,《蘇轼詩集》卷四八)就其政治事業而言,這話當然是自嘲。但對文學家蘇轼來說,他的蓋世功業确實是在屢遭貶逐的逆境中建立的。雖說蘇轼早就名震文壇,貶至黃州後且因畏禍而不敢多寫詩文,但黃州時期仍是他創作中的一個高峰。散文如前、後《赤壁賦》,詩如《寒食雨二首》,詞如《念奴嬌•赤壁懷古》等名篇都創作于詞時。蘇轼被貶至惠州、儋州時 ,已是飽經憂患的垂暮之人,但創作激情仍未衰退,而且在藝術上進入了精深華妙的新境界。 貶谪生涯使蘇轼更深刻地理解了社會和人生,也使他的創作更深刻地表現出内心的情感波瀾。在宋代就有人認為貶至海南并不是蘇轼的不幸,逆境是時代對這位文學天才的玉成。

詩句念奴嬌赤壁懷古(宋詞鑒賞念奴嬌)2

蘇東坡畫像


背景鍊接

這首詞是公元1082年(宋神宗元豐五年)蘇轼谪居黃州時所寫,當時作者四十七歲,因“ 烏台詩案 ”被貶黃州已兩年餘。蘇轼由于詩文諷喻新法,為新派官僚羅織論罪而被貶,心中有無盡的憂愁無從述說,于是四處遊山玩水以放松情緒。正巧來到黃州城外的赤壁(鼻)矶,此處壯麗的風景使作者感觸良多,更是讓作者在追憶當年三國時期周瑜無限風光的同時也感歎時光易逝,因寫下此詞。


整體賞析

詞一開篇,江山、曆史、人物逐一奔入眼底,可謂境界開闊,氣勢恢宏,充滿豪放之氣。江水的流逝讓人自然而然聯想到歲月的無情,引發曆史的想象和懷古的思緒。此處寫景和抒情結合自然,給人以強烈的感情沖擊,并産生對曆史和人生的思索。“人道是”三字點明這裡并不一定是赤壁之戰的所在地,作者隻是借此懷古抒發自己的感情。“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這三句當中的用字可謂巧妙:“亂”字寫出岸邊岩石山崖之險怪;“穿”字寫出陡峭山崖直插雲霄的高峻;“驚”字本意為馬受驚狂奔,這裡卻寫出了江水的洶湧;“拍”字突出了驚濤駭浪與江岸搏擊的力度;“卷”字則貼切地形容出波濤力量之浩大。這三句話運用拟人、比喻和誇張等修辭手法,從聲音、色彩、姿态、氣勢等方面描繪赤壁的奇景和長江的氣勢,也暗寫了下阕赤壁之戰驚心動魄的場面和英雄人物的英姿,表現作者的豪邁奮發之氣,渲染了環境氣氛。“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這兩句承上啟下,“江山如畫”表達了詩人熱愛祖國河山的激情,又由寫景過渡到寫人,總結上阕,引起下阙。

上阕,作者先以波瀾壯闊的長江為背景,點出赤壁之所在,然後寫它的險要地勢,對當時衆多的英雄人物稱頌緬懷,充溢着對建功立業的渴望。

詞的下阕主要寫作者的回憶和感慨。

前五句寫所憶:周郎雄姿英發,風流倜傥,才華橫溢;後五句寫所感:自己功業無成,早生華發,人生如夢。赤壁之戰中的周瑜雄姿英發,儒将風流,從容閑雅,指揮若定。“小喬初嫁了”這一細節一是借周瑜娶小喬的事實,說明周瑜在指揮赤壁之戰時,年紀很輕,很有作為;二是以美人烘托英雄,更能襯托周瑜潇灑的風姿,英雄美人,相得益彰;三是小喬之姊大喬系孫策之妻,所以周瑜跟孫權外托君臣之義,内有葭(jiā)莩(fú)之親,能取得孫權的絕對信任,這是他能建功立業的一個重要條件。而這些正是作者所沒有的,又是他十分渴望的。作者通過周瑜少年英雄的形象,抒發了自己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感慨。周瑜年僅34歲就在赤壁之戰中取得勝利,成為一時之英雄。而自己年将半百,卻身遭貶谪,工業無成,怎能不在感慨萬分中生發仰慕之情呢?蘇轼對周瑜“贊揚”的同時又是在感慨自己。詞人刻畫周瑜的“雄姿英發、叱咤風雲”與自己的“待罪黃州、早生華發”相互映襯,懷古思今,對比反差強烈,既顯出周瑜的少年得志,又顯出自己的壯志未酬,意在感慨自己報國無門,渴望能夠建功立業。

詞的後五句當中“故國神遊”承接上文,道出了對英雄時代、英雄人物的熱誠向往。但想到自己頭發斑白,空有才華,一事無成,作者用自嘲的方式表現自己的傷感,最終發出“人生如夢”的感慨,以呼應首三句。英雄人物與豐功偉績,全都是過眼雲煙,所以最後詩人以酒酹月,表現自己的傷感。這首詞表現了蘇轼複雜的思想情感。從情感上看具有激憤和傷感的雙重色彩。詞中對壯麗山河的描繪,對英雄人物的盡情贊頌,表現了作者渴望建功立業的積極進取精神和奮發樂觀的人生态度;而“人生如夢”的感慨,則反映了詩人内心的郁悶和憂憤。但從全詩主題看,蘇轼的感傷是由于建功立業的激切熱望不能實現而萌發的,是詩人壯志未酬的無奈情緒的流露。因而不能孤立地看成是詩人悲觀失望的自白。我們應該更多地體味作者對事業對人生的激情和追求。從詞的意境和語言分析,這首詞感情熱烈,富于激情,意境壯闊,風格豪放,反映了蘇轼的寬闊胸懷。因此“人生如夢”反過來也可以激發我們對人生的追求,這也是《赤壁懷古》的理趣所在。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