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劉邦大軍在垓下将項羽重重圍困的時候,項羽就迎來了自己的末日,絕望的他最終拒絕了重回江東招兵買馬的建議,自刎于烏江。
後世讀者在說起這件事的時候,總認為項羽“卷土重來未可知”。因為在他們看來,項羽非常了不起,率領八千子弟兵起家,居然打拼成了天下霸主。
這個說法有沒有道理呢?自然非常有道理,但這能說明秦末隻有項羽足夠出色,其他人都是飯桶嗎?顯然也不是。
在秦末那個群雄逐鹿的亂世,以數千兵馬起家并沒有什麼了不起,從數千兵馬迅速成長為擁兵數萬乃至數十萬的人,更是多得數也數不過來。
陳勝吳廣打響了反秦武裝鬥争第一槍,他們起兵的時候隻有區區九百人,卻很快就拉起一支數萬人的大軍,天下枭雄紛紛響應。
周文拿着陳勝授予的将印一路向西,很快就聚集起一支幾十萬人的大軍,并一鼓作氣攻入函谷關,打到了鹹陽城附近。
陳王聞周文,陳之賢人也,習兵,乃與之将軍印,使西擊秦。....周文行收兵至關,車千乘,卒數十萬,至戲,軍焉。二世乃大驚,與群臣謀曰:“柰何?”
武臣拿着陳勝的将印,率領一支三千人的軍隊,隻用了幾個月時間就席卷整個趙國故地。
于是陳王以故所善陳人武臣為将軍,邵騷為護軍,以張耳、陳馀為左、右校尉,予卒三千人,徇趙。武臣等從白馬渡河,至諸縣,說其豪桀,豪桀皆應之;乃行收兵,得數萬人;号武臣為武信君。.....武信君曰:“善!”以車百乘、騎二百、侯印迎徐公。燕、趙聞之,不戰以城下者三十餘城。
劉邦率領三千人起兵,通過将近兩年的發展,就成為了與項羽旗鼓相當的諸侯。
父老乃率子弟共殺沛令,開門迎劉季,立以為沛公。蕭、曹等為收沛子弟,得三千人,以應諸侯。
彭越率領一百多人,很快就拉起一支千餘人的隊伍。一年多以後,這支隊伍擴充到三萬,在楚漢相争的過程中,成為舉足輕重的諸侯之一。
越,昌邑人,常漁钜野澤中,為群盜。陳勝、項梁之起,澤間少年相聚百馀人,往從彭越........乃略地,收諸侯散卒,得千餘人,遂助沛公攻昌邑。....到外黃,彭越将其兵三萬餘人歸漢。
張良曰:“九江王布,楚枭将,與項王有隙;彭越與齊反梁地;此兩人可急使。而漢王之将,獨韓信可屬大事,當一面。即欲捐之,捐之此三人,則楚可破也!”
英布隻是一個刑徒,趁亂拉起一支千餘人的隊伍。在項羽分封諸侯時,英布已是一方諸侯,而楚漢相争時,更成為一股不可或缺的勢力。
黥布者,六人也,姓英氏,坐法黥,以刑徒論輸骊山。骊山之徒數十萬人,布皆與其徒長豪傑交通,乃率其曹耦亡之江中為群盜。番陽令吳芮,甚得江湖間民心,号曰番君。布往見之,其衆已數千人。
當陽君黥布為楚将,常冠軍,故立布為九江王,都六。
張良曰:“九江王布,楚枭将,與項王有隙;彭越與齊反梁地;此兩人可急使。而漢王之将,獨韓信可屬大事,當一面。即欲捐之,捐之此三人,則楚可破也!”
項羽出身貴族,還有一個好叔叔叫項梁,而上述諸人的起點幾乎都比他低。通過這樣對比,我們會發現一個事實:項羽率領八千子弟兵起家,其實也沒有那麼了不起。
在項羽勢力如日中天的時候,他成為天下霸主,坐擁九郡之地,擁兵數十萬。
羽自立為西楚霸王,王梁、楚地九郡,都彭城。
但在項羽與劉邦争霸的時候,他的合作者卻越來越少。我們總看到項羽不停地勝利,可他的部隊卻也越打越少。
當項羽從垓下突圍時,身邊還有八百人跟随,可走着走着,這八百人就隻剩下二十八人了。
這一路上可沒有戰鬥,項羽隻是一味逃命,可他身邊的人卻在逃命途中紛紛離他而去,這足以說明項羽此時之凄慘境地。
于是項王乘其駿馬名骓,麾下壯士騎從者八百馀人,直夜,潰圍南出馳走。
項王乃複引兵而東,至東城,乃有二十八騎;漢騎追者數千人。
在這種背景下,項羽就算跑回江東,江東父老會怎樣看項羽呢?實在是難說得很。
項羽被圍困在垓下的時候,還擁有十多萬大軍,可一轉眼就剩下八百人,再一轉眼就剩下二十八人。以項羽現在的人氣,真的還能迅速拉起可以助他争霸天下的軍隊嗎?實在是難說得很。
有一點大家可能沒有注意:項羽并不是江東人,而是江北人,而他早期的主要封地卻在山東。
基本盤在山東的江北人項羽,最後卻要跑到江東招兵買馬,你覺得這種成功的可能性有多大呢?
在項羽敗亡之後,無論是江北還是江東都沒有引起太大波瀾,抵抗最為強硬的是他早期的封地魯縣。
除了項羽在江東影響力有限之外,劉邦着手斷項羽的後路也是不可忽視的原因。
劉邦的堂兄(一說為同族)劉賈率軍入淮,迫使楚國大司馬周殷投降,英布也率軍與劉賈會師。
十一月,劉賈南渡淮,圍壽春,遣人誘楚大司馬周殷。殷畔楚,以舒屠六,舉九江兵迎黥布,并行屠城父,随劉賈皆會。
對于此時的項羽而言,就算他成功回到江東,重新拉起一支軍隊,那又怎樣呢?
在劉邦、韓信、彭越、英布和劉賈多支前後堵截的時刻,項羽唯一能夠倚仗的隻有長江天險,但項羽并未在長江一線布防。
既然如此,等項羽回到江東,恐怕連腳跟都沒有站穩,就會立刻面對劉邦大軍的圍剿。
退一步說,就算項羽在長江一線布防又如何?天時人和都不在他這邊,僅靠長江地利就想阻擋劉邦大軍?如果項羽真有這種本事,他又怎麼會一敗再敗呢?
一個人之所以能成功,自然與他的個人能力密切相關,但更重要的是時勢。
如果陳勝吳廣沒能趕上秦末大變局,而是一直生活在戰國時代,以這兩位老兄的身份地位,肯定不會有機會率領數萬大軍東征西讨。因為在春秋戰國幾百年的曆史中,類似的事從來沒有發生過。
劉邦雖然很了不起,但他在年近五十歲的時候,卻依然隻是沛縣周邊的一個山賊頭子。如果劉邦沒能趕上秦末大變局,那他的人生巅峰估計也就是曾經的沛縣亭長。
在項羽打算自刎的時候,雖然不敢說“王侯将相甯有種乎”早已過時,但如果一個人手上沒有積累好的龐大資本,又沒有投個好胎,還想振臂一呼讓無數人響應,已經不太可能了。
至少從史書上看,在項羽入關中封王之後,就再也沒有枭雄率領幾千人起家,最終奮鬥出幾萬大軍的神話。
與之相反的是:那些曾經擁有衆多精兵良将的諸侯,開始紛紛被淘汰出局。
項羽身處于秦末大變局之中,依靠時勢、家庭背景和自身能力,成為了那個時代的風雲人物,這一點非常了不起。
但當秦末風潮逐漸平息的時候,項羽卻輸得一無所有,這本身就證明一點:随着風潮的逐漸平息,那些本不該在風口上飛起來的豬,會逐漸落到地面,摔個粉身碎骨。
很多人總認為:英雄(我更喜歡稱之為枭雄)可以超越時勢。實際上,英雄隻是時代的産物。
在那種适應英雄成長的年代和環境裡,任何連小說都不敢亂編的奇迹都會發生,比如說陳勝吳廣揭竿而起。
在那種适應英雄成長的年代和環境裡,任何連小說都不敢亂編的奇迹都會發生,比如說擁兵二十萬的秦軍敗給了當時并不起眼的項羽。
在那種适應英雄成長的年代和環境裡,任何連小說都不敢亂編的奇迹都會發生,比如說轟轟烈烈的秦末亂局,僅過了三四年就有逐漸平息的迹象。
很多時候,史書遠比小說更精彩。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