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最真實的八大山人像

最真實的八大山人像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03 00:11:25

從《個山小像》看八大的身份

最真實的八大山人像(從個山小像看八大的身份)1

《個山小像》為紙本墨筆,縱97厘米,橫60.5厘米,這在清初那個年代,尺寸篇幅算是相當大了。細看這幅肖像畫,除了八大的神情之外,特别引人注目、也特别令人費解的就是他的衣着冠戴。

畫像中的八大山人,頭頂涼笠,身穿寬袍,腳蹬芒鞋,身穿一襲長袍,如同灌滿蕭索的秋風,空空蕩蕩,可那流暢的線條展現了八大的精氣神的飄逸飛揚。王方宇先生說:“畫上的人物相貌清癯,微須,著寬袍,戴鬥笠……不作和尚、道士裝束,有林下散人文士風度。”也有人評價“山人形容憔悴,如瘦馬臨風,然眼無驚恐顫栗之色,神有閑靜從容之風”,甚是精到準确。不說八大的神态,先說王方宇先生為什麼要特别點明“戴鬥笠”“著寬袍”。為什麼要強調八大“不作和尚、道士裝束”呢?清代的龍科寶在《八大山人畫記》中也說“山人初為高僧,……既而蓄辮發……”清代的陳鼎在《八大山人傳》中也說八大“遂慨然蓄發謀妻子……”這裡強調的是八大的一種身份。

正如我們去照相,何況是一個身份照,總會整理自己的衣着帽子。同樣,八大請黃安平為他畫像存照,對自己的整束,特别是“衣”“冠”,無疑會十分在意。可以想象,當時,八大山人“戴鬥笠”“著寬袍”,好好地把自己精心捯饬、打扮了一番。為什麼要“戴鬥笠”“著寬袍”呢?因為八大山人和饒宇樸們都十分在意地将“頭發”“衣冠”當作一種具有特别意味的符号來訴說、強調。

漢族自古以來就非常重視衣冠服飾。《孝經》有言:“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漢人成年之後就不可剃發,男女都把頭發绾成發髻盤在頭頂。而滿族是要剃發(也稱髡發)的,發型也與漢人迥異——把前顱的頭發剃光,将後腦的頭發編成一條長辮盤于頭頂或垂下。

說了“戴鬥笠”,再來看“著寬袍”。這是什麼裝束呢?有人認為《個山小像》上的八大是“身着僧服”。錯了。那麼,是道士的衣着裝束嗎?也不是。這種裝束是漢族的裝束。我們知道,漢人的服裝漢服以交領、右衽、無扣等為主要特色,滿裝的主要特點是立領、對襟、盤扣等。仔細看《個山小像》上八大的服裝,正是漢人服裝的特點。何平華也說八大的這種穿着是明代的而不是清代的服飾。明代服飾以寬博為特點,《研堂見聞雜錄》中說:“士在明朝,多方中大袖,雍容儒雅。至本朝定鼎,亂離之後,士多戴平頭小帽,以自晦匿。”

清軍于1644年入關時曾頒發“剃發令”。後來又多次頒布剃發令。如清軍破南京後,1645年六月十五日多爾衮再次頒發“剃頭令”,規定:全國官民,京城内外限十日,直隸及各省地方以部文到日亦限十日,全部剃發。八月,剃發令到達江西。

在發布剃發令的同時,還頒布了“易服令”,改漢人服裝為滿族服裝。1645年七月初九,大清頒布“易服令”,規定“官民既已剃發,衣冠皆宜遵本朝之制”。

這兩項政策是為了削弱漢族的民族意識,鞏固清朝的統治,結果引起各族人民,尤其是漢人的強烈反對與抵抗,觸發了江陰﹑嘉定﹑蘇州等地的抗清鬥争。而清廷則進行嚴厲處罰和血腥鎮壓。清初的民族矛盾十分激烈,這邊是實行“留頭不留發,留發不留頭”,那邊是“頭可斷,發決不可剃”,各地反剃發的鬥争,成為當時抗清鬥争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中原漢族的平民百姓看來,剃不剃發、改不改服是一個與氣節操守相關涉的重大事件,明清易代之際的士人的看法更具文化意味。黃宗羲說:“自髡發令下,士之不忍受辱者,之死而不悔。乃有謝絕世事,托迹深山窮谷者;又有活理土室,至死不聞于比屋者。然往往為人告變,終不得免。”平民百姓、知識分子都是如此,那麼,對明朝的皇族宗室而言更是一件不可接受的事。

這幅《個山小像》是八大的“身份照”,強調的是八大的皇室身份。八大為僧的時間,是從1648年至1680年左右,一共做了30多年的和尚。就是在黃安平為他畫像的這一年,他仍然是一名和尚。盡管八大确實是高僧,是曹洞宗的第38代傳人。但在這裡,八大似乎在大聲呼喊:我不是和尚僧侶,我是王孫貴族。這種強調首先體現在八大山人的衣着穿戴上。

這種對身份的強調還表現在八大自己在《個山小像》上钤下的一方印章上:“西江弋陽王孫”,特别引人注目。這是現存八大直接展示自己王室宗親的有力證據。

在《個山小像》中,表達八大山人的身份的文字、印章還有很多。饒宇樸在題跋中講:個山綮公,豫章王孫。貞吉先生四世(“四世”二字被圈去)孫也。

什麼意思呢?“個山綮公”,是住在南昌的王孫,“貞吉先生”即八大山人的祖父。朱多炡(1541—1589),字貞吉,号瀑泉,即《個山小像》上所題“瀑泉流遠故侯家”的“瀑泉”。他“雅擅詩翰,遍交海内賢豪”。朱多炡的第三個兒子朱謀 鹳是八大山人的父親,也是一位出色的畫家,精于繪事,擅長山水,兼工花鳥,可惜喑啞不能說話。1645年南昌城破那一年去世。八大山人葬父親于南昌西山的甯藩宗室祖墳地,并蜷縮于此,為父親守孝并避難。這就是說八大山人是皇族王孫,出身高貴,他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兒子甯王朱權的後裔。

在甯王朱權的後裔中,八大山人屬于弋陽王一支。第一代弋陽王是第二代甯王的“庶五子”,八大山人是弋陽王的第七代帝系子孫,是甯王的九世孫,所以,《個山小像》題跋中有“西江弋陽王孫”印,《個山小像》上彭文亮的跋中有“九葉風高耐歲華”的文字。

幾十年來,八大一直隐姓埋名,逃命逃禅。現在,他公開亮出、特别強調自己的身份,這一舉動,更反映出他将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又一次作出重大選擇。八大的思想深處的這種皇室貴胄的觀念對他的創作是有深刻影響的。

節選《 不語禅——八大山人作品鑒賞筆記 》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