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書法,筆法和結構是分不開的,但是筆勢可影響結構。所以學習行書最重要的是體會筆法,此時的筆法和楷書的筆法略有不同。學習楷書是為了把筆法練“死”。意思就是說,我們一定要建立一個穩固的基礎,一個出筆就有法度的下意識,而不是一寫出來就是毛筆字。
第一,王羲之的行書美在哪
一、長者如秀整之士,短者如精悍之徒。王羲之的行書之所以高妙,姿态上的變化是一大關鍵。正如高手總結的那樣:長者如秀整之士,短者如精悍之徒。光用語言來形容可能不是那麼直觀,我們還是通過具體的字來感受一下。下圖就是王羲之行書手劄中的兩個字“羲之”,一個修長挺拔,一個短小精悍,很直觀的體現了這種姿态上的變化。
為什麼短小的字要寫的精悍有力一點呢?這點也很好理解,短小的字本來占的地盤就小,如果再寫的弱不禁風的話,就更體現不出地位了。大家在自行創作的時候,也要注意這點,小字要寫的精悍有力,才能更好地體現出他的美感。
二、瘦者如山澤之癯,肥者如貴遊之子。用筆的肥瘦變化,在王羲之的行書裡也有很好的體現,别的不說,就說下圖《蘭亭序》裡的這6個“之”字吧,有的清瘦利索,有的肥美豐滿,姿态各異,各具美感,讓人忍不住拍手稱贊。大家在學習的時候要注意,清瘦者要寫出骨力,肥美者要肥而不膩,這樣才能稱得上是高妙。
三、勁者如武夫,媚者似美女。在王羲之的行書中,遒勁和妩媚時常是融合于一體的,力道滿滿的同時又不失柔美。比如下面的這個“知”字,整體上看,真的像一位翩翩起舞的美女,但是細品的話,每個細節又遒勁無比,真是越看越有味道。另外,這個“知”字非常難寫,大家可以嘗試一下,把這個字寫好了,提按轉折也就容易了。
四、欹斜如醉仙,端楷如賢士。關于欹斜和端正,在這裡就不具體舉例了,在王羲之的行書中處處能看到這種變化。需要注意的是,王羲之的這種看似信手而來的結體變化,是有很多技巧和講究的,限于篇幅,在這裡就不過多讨論了,希望大家在平日裡多看多總結。
王羲之的行書美在哪?看完上面這4句話,我想大家都會有一個清晰而又直觀的感受。對于書法愛好者來說,光知道美在哪還遠遠不夠,欣賞完之後嘗試下筆表達出來,才是我們最需要做的。
第二,我總結了七個字
學習行草是為了把筆法練活。然後,才能用活的筆法,去把楷書寫活。
練書法的過程一定是這樣的。從楷書過渡到行書,并不是筆法有多難,而是我們對于用筆的方法,還沒有“想通”。
首先我們要做的就是,系統訓練。我能把練楷書時寫的橫豎撇捺,忘掉。
要換成行草書的筆法“提按轉折起行收”。
橫豎撇捺勾就是死的,提按轉折起行收就是活得。
寫行書的時候我們就要注意到,用筆力度的變化,善用筆鋒的彈性。
提按轉折,無一不是利用筆鋒的彈性和力度寫出來的。
至于起筆,行筆收筆,則是我們訓練過程之中需要注意的問題。
什麼是折?什麼是轉呢?
轉很容易理解,如上圖樣。
折的話,就得頂一下筆,,重新蓄力。
比如這個字,左邊,這四橫,都是折筆。呈現方的角度。
這一豎,就是折筆後,蓄力,上提的過程,如:紅線條。
接上那個圓轉的部分,就是“轉”。筆畫牽絲由輕邊重就是按筆。
這就是提按轉折。書法的所有筆法,這次是關鍵。是利用筆鋒的彈性,所做出來的。
所有的行書,任何人的行書,王羲之,顔真卿,張旭,懷素,米芾,蘇轼等等,他們所有人的字裡,都是這種筆法。
隻不過組合方式不一樣。
組合方式不一樣,也就是說他們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規律。這也就是,大家常說的學書法要專一的原因。
每個人的組合規律,如果在你還沒有掌握的時候,你就去學習别人的,最後你不但掌握不了這個規律,還可能邯鄲學步。
千萬不要覺得這是危言聳聽,這已經是我走錯過的路。雖然這條路是錯的,但是也有出路,隻不過南轅北轍,比較慢而已。
所謂的提按其實很好理解,按一下筆之後再提起來的過程,也就是筆畫由粗到細的過程。
用筆的規律就是提,按,提,按,提,按。
中間筆畫變換的部分就是行筆。
我們隻要懂了提按轉折起行收這七個字,就可以用這個,去代替橫豎撇捺勾。
注意他每一次按筆,上圖。圈裡的部分,總有一些,黑色痕迹比較重的,那就是按筆的部分或者墨色重合的部分。
隻有按下筆,墨才能重。
看字帖的時候一定要仔細,一定要注意到他們力度的變化。掌握了它們力度變化的規律,離入手就不遠了。
由楷書過渡到行草書,還是要在思想意識上發生轉變。
以上,隻不過是方法的一種。
也僅僅是我認為比較方便快捷的辦法,因為我走彎路那些年,之所以能出來,就是因為這七個字讓我恍然大明白。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