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進行資産評估?作者:任心怡(山西财經大學會計學院研究員),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科學進行資産評估?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作者:任心怡(山西财經大學會計學院研究員)
當前,數據已成為重要的生産要素,是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的重要力量。随着數字經濟蓬勃發展,數據規模和數據種類不斷增加,數據要素的重要性日益凸顯。數據資産評估作為保障數據要素有序流通與價值挖掘的重要抓手,對推動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和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需要統一數據資産評估标準,給數據資産合理定價,為數據交易提供價值支撐。
數據資産需要通過資産評估核算交易價值
開展數據資産評估,能夠揭示和發現數據資産的價值,從而推動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和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當前,我國數字經濟實現迅速發展,有力推動了我國經濟增長。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布的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達到45.5萬億元,同比名義增長16.2%,占GDP比重達到39.8%,數字經濟已經成為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
數字經濟的蓬勃發展,需要進一步發揮資産評估在數據資産定價機制、完善數據定價體系、發揮數據價值等方面的價值尺度作用。今年1月,國務院印發《“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明确提出加快構建數據要素市場規則,培育市場主體、完善治理體系,促進數據要素市場流通;鼓勵市場主體探索數據資産定價機制,推動形成數據資産目錄,逐步完善數據定價體系。規範數據交易管理,培育規範的數據交易平台和市場主體,建立健全數據資産評估、登記結算、交易撮合、争議仲裁等市場運營體系,提升數據交易效率。
數字經濟發展迅猛,數字技術叠代升級頻繁,商業模式變換快,市場交易額持續增長,且已經形成了創業、融資、并購等市場化成長模式。在這些市場交易中,數據估值和數據定價是核心環節,需要進行合理的資産評估,厘清數據資産的“定價之錨”,進而核算數據資産的交易價值區間,為數據交易提供價值參考依據。
數據資産需要統一評估标準
近年來,一些數字經濟領域的創業公司對外宣稱擁有海量數據,市場估值高達數千萬、數億元,而互聯網企業的融資、并購案例,動辄高達數億、數十億元,也是依仗所擁有的數據資産。那麼這些數據資産價值究竟是否合理,由于缺乏統一評估标準,外界難以公平衡量,導緻容易陷入企業自說自話,存在資産“摻水”的可能性,缺少可信度。在數字經濟規模愈來愈大之際,數據資産交易會愈發頻繁,基于公平合理的市場原則,需要框定統一的評估标準,促進數據交易便捷高效。
數據資源以數字、文字、圖片、視頻等各種形式存在,非排他性使用容易産生多個問題。在價值評估時,需要去除重複數據以及不能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的無效信息,将可以資産化的數據分離出來并納入評估範圍。數字資産的确認關鍵是要判斷數字資産是否真實有效,能否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數字資産規模性、顆粒性和有效性對數字資産的價值存在正向影響,可從這三個維度進行構建,并對數字資産價值進行考量,能夠比較全面、準确地反映數字資産的真實價值。
數據是基礎性生産要素,在不同場景下,可以衍生出不同用途。在對數據資産進行評估時,需要關注數據資産的應用場景。當數據成為資産評估對象時,需要清查識别、評定估算,分析判斷數據資産的類型、規模、質量與應用等,這些是評估數據資産的關鍵和焦點。需要評估數據資産市場或投資價值等,對以數據資産為核心的商業模式、收入驅動因素等進行預測。需要注意,不同的商業模式對應不同的成本費用、盈利水平、自由現金流結構,應根據相應商業模式的成本費用或盈利水平進行成本費用的預測。
可計量的數據是交易和評估的基礎。其一是物理層面的計量屬性,如數據的容量、條數等,通常是交易價格的度量單位,也是各種評估方法的參考基礎。其二是價值層面的計量屬性,包括曆史成本、變現價值、現金流現值等,決定了數據資産的價值基礎。數據資産也具有一定的風險性,在進行資産評估時,需要關注數據資産的安全性、合法性,避免發生損害國家安全、洩露商業秘密、侵犯個人隐私等問題,盡量控制風險。其中,應重點關注數據來源的合法性以及數據産品的可交易性。
資産評估推動數據要素市場建設
數據資産具有權利主體,涉及數據提供、采集、加工、存儲、維護、運行等多方特性,存在各方權利隐私保護、利益合理分配,以及數據資産易造假、真僞辨認等問題。而且,數據資産不同于傳統産業資産,其有數據技術賦能,非專業人士,難以理解數字經濟的價值屬性,在評估數據資産時,也會面臨諸多障礙。那麼,在開展數據資産價值評估實務時,僅憑評估機構單打獨鬥,難度很大,需要建立一套完整嚴謹的專業評估體系,以及配套的數據要素市場,在公開透明的機制下,對相關數據資産進行合理評估,全流程介入數據交易。
目前,各級政府部門、企業單位都在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建立健全數據資産評估、登記結算、交易撮合、争議仲裁等市場運營體系,加快數據要素市場化流通。中國資産評估協會在《“十四五”時期資産評估行業發展規劃》中已将“服務數據産權交易,發展數據資産評估,推動數字經濟建設”作為一項重要任務,并在财政部的指導以及相關部門的支持下,在完善資産評估專業理論體系、推進數據資産評估标準建設和專業研究方面開展了一系列工作。
數據交易是數據要素市場的核心,而數據資産确權登記、質量評價、價值評估是數據交易的前提。根據國家工信安全中心測算,2020年,我國數據要素市場規模達到545億元,“十三五”期間,我國大數據産業年均複合增長率超過30%。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我國正常開業的大數據交易場所已有30餘家。在财政部、工信部的支持下,今年4月,北京市經信局、市财政局和通州區政府在全國率先推動開展數據資産評估試點工作。
在此基礎上,各地可以試點設立多層次的數據要素市場,加快推進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探索形成市場化的數據要素定價機制。通過建立數據分級清單體系,根據重要程度、保密程度對數據進行差異化管理。針對原始數據、脫敏化數據、模型化和标準化數據等不同數據類型,分級分類厘清控制邊界和使用範圍,明确政府、企業、個人所享有的數據所有權、使用權和收益權。建立數據登記确權平台,對數據服務主體、數據流通過程、數據流通規則等進行審核及登記認證,确保數據流通的規範性。
目前,各行業均在加速數字化發展,傳統企業通過數字化改造,利用數字技術提升企業競争力,從而煥發新生,獲得更長久、更強勁的發展動能。因此,各行業的龍頭企業,也要把握住數字化變革的機會,積極參與數據資産評估體系建設,創新數據資産評估的新想法、新思路,探索數據資産評估的新路徑,積極參與數據要素市場交易,為企業的數據資産核定合理價值。此前,由金融、交通、衛星、環保等領域 6 家試點單位聯合編制的《數據資産數據評價及價值評估報告》,探索形成了一條合規标準指導、典型場景帶路、理論實踐交融印證的數據資産評估标準化路徑,為全國數據資産化發展提供了重要參考。
來源: 光明網-學術頻道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