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報首席記者 吳軍
2021年1月6日,河南商報記者從滿幫集團獲悉,在近日公布的《中國城市物流競争力報告(2020)》中,河南有7個城市上榜百強,鄭州排全國第9。
據悉,《中國城市物流競争力報告(2020)》由滿幫集團研究院聯合同濟大學中國交通研究院、脈策數據科技、新馳咨詢、長安大學運輸工程學院等機構共同發布。
報告以城市為單元,重點研究中國物流發展的整體格局和演變特征,通過構建城市物流競争力評價指标,對全國302個直轄市和地級市(自治州、盟)的城市物流競争力進行量化評價,重點分析了城市物流發展的區域特征、城市類型及典型案例。
内陸樞紐崛起,鄭州位居全國物流競争力前十《中國城市物流競争力報告(2020)》的年度主題為:“雙循環”新格局下的内陸樞紐崛起。
什麼是城市物流競争力?
報告認為,“雙循環”新格局将會改變内陸地區的物流勢能。而物流成本窪地可吸引戰略要素本地聚集,物流勢能高地可帶動輻射周邊地區發展,物流能力已成為城市招商引資的核心優勢。
城市物流競争力的定位,即是為城市物流體系吸引周邊生産要素聚集和帶動城市經濟發展的能力,并設定了城市物流吸引力和城市物流輻射力兩個評價維度。
報告提出,在“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城市物流樞紐将崛起為門戶接口,基于區域物流中心的新一輪樞紐經濟之争已經開啟。
在經過海量的數據整理和聚類分析後,研究發現,2020年中國城市物流競争力前10位的城市依次為:上海、廣州、深圳、北京、重慶、武漢、天津、成都、鄭州、南京。
位于榜首的上海市優勢突出,搖搖領先第2名廣州市,其餘城市的差距則相對較小。
值得注意的是,前10強中,中西部城市占據4席,分别為重慶、武漢、成都、鄭州。直觀的反映出“雙循環”新格局下内陸地區的物流勢能提升。
“五極”串聯全物流體系,河南7個城市入列百強從全國格局來看,中國區域物流格局正進入以北京-天津、上海、廣州-深圳、武漢、成都-重慶等為核心的“五極”時代,五個城市頂點構成的“鑽石結構”串聯中國物流體系。
其中,江蘇省的表現較為突出。研究結果顯示,江蘇省擁有全國最多的物流競争力25強城市和百強城市。
同時,江蘇、浙江、廣東、山東等省份的物流優勢也顯現出來,由于4省的物流市場比較發達,物流樞紐城市分布也相對更加均衡。
從省域格局來看,各省物流城市分布可分為均衡型、多中心型或一核多中心型、雙中心型、單中心型、欠發達型等不同布局結構。
河南、安徽、湖北、湖南、河北、江西、廣西、貴州等省份為多中心型或一核多中心型布局結構。
河南共有7個城市上榜全國物流競争力百強榜,除了鄭州,洛陽、信陽、商丘、南陽、濮陽、周口也榜上有名。
鄭州屬樞紐型城市,有發展全國物流樞紐潛力
從重點城市來看,上海、廣州、深圳、北京、重慶、武漢等城市具有極強的吸引力和輻射力,屬于強樞紐型城市,具有打造國際物流樞紐的潛力。
成都、鄭州等城市具有較強的吸引力和輻射力,屬于樞紐型城市,具有發展成為全國物流樞紐的潛力。
對于鄭州的城市物流競争力在百強榜排名第9,報告這樣點評:是國家綜合交通樞紐,具有良好的區位優勢和發達的綜合交通網,物流園區和物流企業聚集,在樞紐布局、通達性和地理區位等方面評分較高;鄭新歐、航空港綜合實驗區、綜合保稅區、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等基礎服務平台的搭建,大大提升輻射範圍和國際通達水平,高端制造業聚集,發展潛力大;公路運輸占比高,運輸結構待優化,國際物流規模待提升。
報告還指出,菏澤、包頭等城市的吸引力強于輻射力,屬于消費型物流城市;宜昌、黃石等城市的輻射力強于吸引力,屬于口岸型物流城市;其他城市的吸引力和輻射力均較弱,屬于一般型物流城市。
物流政策資源需要進一步向中西部地區傾斜
報告稱,随着人均國内生産總值超過1萬美元,經濟總量突破100萬億元,經濟的對外依賴性逐漸降低,國内市場具有更大的空間。
此時,内陸地區的物流樞紐能級大幅提升,出口加工導向下的區域物流分工将會發生重大變化,帶動内陸物流樞紐崛起,在“雙循環”新格局中擔當門戶樞紐。
區域物流一體化也将加速推進,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成渝城市圈、長江中遊城市群正成為中國區域物流增長極。
但目前,我國城市物流競争力分布不均衡,具有全球競争力的強樞紐型物流城市較少,絕大多數城市物流競争力偏弱,物流能力與産業結構和發展水平不匹配,物流對城市經濟發展的貢獻度不足,這就需要進一步強化物流與城市經濟的深度融合發展,政企協同打造城市物流樞紐新格局。
而物流政策資源還需要進一步向中西部地區傾斜。
(編輯 吉倩倩 施尚景 呂瑞天)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