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科技

 > 一分鐘看懂春運路上會發生什麼

一分鐘看懂春運路上會發生什麼

科技 更新时间:2024-06-28 19:02:25

新冠疫情的反複,讓不少人停下了返鄉團聚的步伐,響應國家倡議就地過年。所幸新興技術的應用打破了時空阻隔,讓遠隔千裡之外的人們也能“雲相聚”。

疫情常态化加速了科技進步,也催生了新的過年方式。這個春節,視頻連線“雲拜年”、足不出戶“雲旅遊”等形式興起,央視春晚首次8K直播、消殺測溫機器人等科技應用豐富了過年的形式,也讓大家即使就地過年依然年味不減。

一分鐘看懂春運路上會發生什麼(這個春節藏了多少)1

2021年春晚現場。節目組供圖

“雲拜年”“雲旅遊”興起

春節向來是中國民間最熱鬧、最隆重的傳統節日。過去幾年每逢春節,數以億計的國人踏上返鄉之旅,隻為與家人吃上團圓飯、與親朋好友拜個年。受疫情影響,從事基金行業工作的劉輝強今年選擇在北京過年,這是他近10年來唯一一次不返鄉過春節。除夕當晚,與三五知己共同做飯慶祝過年後,劉輝強在社交軟件上撥通了與父親的視頻連線,向老家親戚逐一送上拜年祝福。

“春節拜年是中國民間的一大傳統習俗,也是人們辭舊迎新、相互表達美好祝願的一種方式。今年不能和家人團聚确實有些不習慣,但好在現在科技發達,可以通過視頻連線‘雲拜年’,也算是彌補一大遺憾吧。”劉輝強說。

據中國多部門統計,今年春節不歸家過年的人數超過1億。為此,一些科技公司創新發布了“雲拜年”“雲聚會”等創意互動産品。微信也适時推出了“群聊炸屏表情”“定制拜年紅包封面”等産品,讓老百姓能向親友們花式拜年,一解思念之苦。

一分鐘看懂春運路上會發生什麼(這個春節藏了多少)2

資料圖:留校過年學生通過視頻向家鄉親人拜年。 劉鵬 攝

以往春節,逛燈市、看花燈是各地不可缺少的傳統習俗。今年因疫情原因,各地紛紛取消了燈會、燈市。南京夫子廟、四川自貢等地利用5G 4K等新技術推出了創意十足的“雲觀燈”,全方位、多維度展示傳統燈會,讓百姓足不出戶也能賞花燈、品年味。

往年不少民衆選擇春節出遊,為了響應就地過年的号召,今年春節“雲旅遊”也成了人們的熱門選擇。擁抱直播技術後,“雲旅遊”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局限。通過網絡,大家可以足不出戶到全國各地“遊玩”,觀“非遺”、賞“社火”,盡享文化盛宴。有網友調侃道“盡管‘雲旅遊’帶給人的觀感沒有親身旅遊那麼強,但也省去人擠人的痛苦”。

中國社科院旅遊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吳若山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建立在大數據、雲數據基礎之上的“雲旅遊”,正在從應對疫情沖擊的應急之舉,逐漸成為旅遊行業供給創新、更好滿足人們需求的一個突破口。

一分鐘看懂春運路上會發生什麼(這個春節藏了多少)3

資料圖:海外僑胞通過手機屏幕和主播一起“雲旅遊”。 王志 攝

科技範兒春晚“火出圈”

除夕之夜,一家人聚在一起觀看央視春晚,是多數國人的習慣。除傳統歌舞曲藝以外,今年的春晚科技範兒十足。8K超高清試驗頻道實現全球首次8K直播、首次實現“VR視頻 三維聲”新媒體直播……牛年央視春晚創下多個“首次”,不僅呈現了一場美輪美奂、精彩紛呈的藝術盛宴,還成為展示科技應用成果的大舞台。

觀衆注意到,今年央視春晚的舞台主屏采用61.4米×12.4米的8K超高清巨型大屏幕,以春晚演播大廳的中心為圓心弧形布置;在觀衆席後區和上方,由154塊屏幕構成超高清大屏幕,與舞台主屏、地屏和裝飾冰屏融為一體,構成一個穹頂演播空間,拓展了舞台視覺空間,實現了真正的“雲傳播”。

在《牛起來》的創意表演中,“拓荒牛”四足機器人踏着節拍搖擺、扭動,與劉德華、王一博、關曉彤等明星共舞的畫面令人印象深刻。這款四足機器人以深圳“拓荒牛”為設計原形,外觀上融合祥雲及中國紅等傳統文化元素,形象讨喜,動感十足。另一廂,劉德華的“雲”錄制足以“以假亂真”,他在榫卯結構的傳統建築上放歌,在禮盒搭建的魔幻空間裡勁舞,在年年有“魚”的陪伴下遨遊,最後和王一博、關曉彤等人同台互動,讓場外觀衆反複琢磨劉德華“到底來沒來現場”。

一分鐘看懂春運路上會發生什麼(這個春節藏了多少)4

2021年春晚現場。

從劉德華的“雲”錄制到虛拟人物洛天依唱響“萬籁春聲”,再到特别節目《國寶回家》裡回歸文物的集體亮相;今年春晚井噴式的科技創新,讓觀衆大飽眼福。“劉德華雲錄制毫無違和感”“李宇春超模天團舞台特效”“牛起來舞台科技感”等讨論春晚舞台科技感的話題,更是相繼登上微博熱搜榜。

此外,河南衛視春晚《天地之中》《唐宮夜宴》等科技感十足的表演也“火出圈”。《唐宮夜宴》運用5G、AR等技術,将虛拟場景和現實舞台結合,重現唐朝少女們的“博物館奇妙夜之旅”。表演中,這群唐朝少女在前往夜宴的路途中或嬉戲打鬧,或梳妝打扮,或撲蝶戲水。她們穿過博物館,越過彩墨渲染的山嶺,來到了金魚飛在空中的故宮,畫面華美得像一場夢境,讓觀衆直呼過瘾。 “冷科技”讓春節“熱騰騰”

事實上,牛年春節的科技感不僅體現在“雲拜年”、春晚舞台之上,更體現在民衆的日常生活中。選擇回家過年的人們早早便感受了新興科技在春運中的運用。春節期間數億人次的人員流動,讓疫情防控面臨巨大挑戰,但健康碼的出現讓防控工作更加有的放矢,老百姓也能持綠碼“一碼走天下”。

早在1月28日春運開啟之前,各地機場、火車站便紛紛用上各型機器人,開展相關作業。上海黃浦公安分局的5G巡邏機器人“瓦力”通過語音播報功能,提醒遊客注意個人安全防範。上海虹橋火車站利用消殺機器人進行巡邏、消毒、保潔作業。沈陽北站的消殺測溫機器人更是能為旅客提供測溫服務。

一分鐘看懂春運路上會發生什麼(這個春節藏了多少)5

資料圖:無人機器人在鐵路上海虹橋站内一邊保潔、一邊進行消毒作業。殷立勤 攝

春節期間,上海黃浦公安特警支隊的無人機小隊操控着一架警用無人機沿外灘江堤進行巡邏。無人機能利用承載的高靈敏度攝像機,獲取地面上的影像,并将所獲得信息傳回指揮所,為快速處置警情提供研判支持。

放眼全國各地,民衆在春節的娛樂項目也與科技有着千絲萬縷的關系。VR沉浸式過山車、“魔鏡”聲控立體煙花、機器人寫春聯挂燈籠……新興科技的應用,正為老百姓的衣食住行提供更多便利。

從春運機器人消毒防護到8K、5G等技術在春晚中的運用,從除夕“雲聚餐”“雲拜年”到春節期間“雲觀燈”“雲旅遊”,科技在盡展魅力的同時,也在為人們帶來情感滿足。看似“冷冰冰”的科技背後,實則充滿人文關懷,讓牛年春節更加“熱騰騰”。

來源:經濟日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科技资讯推荐

热门科技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