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同學們訓練到下面這道2018年全國Ⅲ卷的題目時,短時間内會有一種“拔劍四顧心茫然”之感:
某同學拟了一個被拒絕後常見的四種反應及應對方式的構思框架,請把這個構思框架寫成一段話,要求内容完整,表述準确,語言連貫,不超過100個字。
圖标的含義、漫畫的寓意、表格信息的結論等,這些題型,我們平時練得較多,但有關構思框架的題目可沒碰到過啊!
題雖然沒做過,可寫作文先理思路結構卻是每個語文教師都會要求的吧,那不就是構思框架嗎!等心定下後再看題幹和框架表,不是挺簡單嘛:“被拒絕”是情境,四個帶引号的詞是情境中的四種反應,每種反應後的兩個詞是各自相對應的應對方式;做題時先交代情境内容,然後分别陳述四種反應及其應對方式,同時在組織話語時注意完整性和流暢性,不就形成答案了嗎?
毫無疑問,每年的高考一定會有題型是在刷題經驗之外的,否則大家做的都是熟題,就無法考查出應有的能力。但這些新題型肯定在我們的生活經驗之内,比如用一段話将上面所列的構思框架圖以及各種流程圖表述出來等等。
2005年江蘇卷有一道語言文字運用題,放到現在還有作為風向标的價值:
根據語言環境,用口語方式轉述下面書面材料的内容。
材料:①徐凡,男,江蘇南京人,東方大學文學院教授。②系我國紅學界後起之秀,③尤以考證作者身世見長。④專著《曹雪芹家世考》《大觀園人物論》《<紅樓夢>導讀》(獲優秀教育圖書獎)在海内外享有盛譽。
要求:①内容适當。②表達得體。③符合口語特點。④将轉述的話寫在相應的橫線上。學校邀請徐凡與學生座談時,你以文學社成員的身份向同學們介紹說:
向别人介紹某人某事,是生活中常有的“任務”,即使“沒吃過豬,總見過豬跑”吧!但忘了情境意識、身份意識和對象意識,忘了材料中有必須轉化為口語表述的書面語言,還真做不好這道題。與其說它考查了語言運用能力,不如說它考查我們是否有調動生活經驗的意識。
依托自己的刷題經驗,調動自己的生活經驗,我們就能坦然地面對可能出現的新題型!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在試卷闆塊相對穩定的前提下,題型出新無非通過以下幾種途徑。
1.知識遷移,考查理解能力
台灣地區的語文測試常常給我們耳目一新的感覺,請看下題:
“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城中好廣眉,四方且半額;城中好大袖,四方全匹帛”是一首流行于漢代的歌謠。下列文句,與其意義最接近的是( )
A.人棄我取,人取我予
B.入鄉問禁,入境随俗
C.風行草偃,變本加厲
D.追求時髦,風尚互異
這道題要求先準确提煉民歌“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的道理,然後再去判斷四個選項文句的意義是否與之相符。
2020年新高考1卷現代文Ⅰ的第三道選擇題在這樣的考查方式上走得更遠:
根據材料内容,下列各項中不屬于沿革地理研究範疇的一項是( )
A.曆代州域形勢變遷研究
B.赤壁之戰地名考釋
C.隋唐時期海河水道研究
D.黃土高原溝壑演變研究
解答此類題沒有什麼捷徑,必須回到選文中尋找相應的信息,借助這些信息理解文中某個概念,并對選項内容和這個概念的關系做出正确的判斷。
2.整合語境,多向度考查
以往考詞語辨析、病句、銜接等,都是一題一考點。現在不一樣了:先給一段300至500字的文字,再根據實際需要,考兩到三個小題。這相當于提供一個統攝性較強的語境,然後将詞語辨析、語病修改、銜接、修辭、标點符号等統整在一起出題。
這種題最大的特點是變動不居——随文布點,不知道它會考查哪個知識點,又以什麼形式考!不過别急,答題的套路還是一樣的。比如2020年新高考1卷就有這麼一道題:
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可以改成:“我心滿意足地把餅和粥一掃而光。”從語義上看二者基本相同,為什麼說原文表達效果更好?
很多考生一下子懵了:在語言文字運用闆塊裡怎麼會出現這樣的題目?其實大家都有經驗,即語文教師在分析課文的時候,經常會問類似的問題。既然問表達效果,無非從修辭運用、語義重心、語體風格等幾個方面來思考。仔細地分析題幹要求,就能扒掉那些迷惑你的“馬甲”。
3.運用知識,按圖索骥
相比于以往的考試多重在知識的理解,現在更側重知識的運用。如八省适應性考試有這樣一道題:“請分别用一個否定句概括上文各段的主要意思。每句不超過10個字。”懂不懂“否定句”,能不能讀懂段意,軒轾分明,真可謂“基礎不牢,地動山搖”。
大家會發現,現在的考試不怎麼“講武德”,竭力躲避套路。的确是的,把答題方向告訴你,就看你是否真理解文章了:
小說寫到小姑娘身裹山茶花圖案和服的細節,又寫律子作為模特參加新年和服表演會,這樣寫暗示了什麼?請簡要分析。(《秋雨》)
這道題在考細節的作用時又告知具體的細節内容,就如2020年新高考1卷現代文閱讀考行文線索,同時又告知文章采用了“空間和時間兩條線索”,要求“分别加以簡析”一樣。這類題目要求我們将題幹的知識點放入文章中去理解:“和服”在文中有什麼意蘊?文中有哪些空間和時間變化?在這個基礎上,才能來談寫作的效果。
其實,近年來的文學類文本考查在這方面的轉向越來越明顯:2020年全國1卷要求通過給出的“冰山理論”去說明《越野滑雪》的情節安排及效果,2019年全國1卷要求從“故事”與“新編”的角度分析《理水》的基本特征,2018年全國3卷要求結合《微紀元》談談科幻小說中的“科學”與“科幻”的關系,等等,都要求先結合文章诠釋一下題幹中的概念:八分之一寫了什麼?哪裡體現了“故事”,哪裡體現了“新編”?哪裡反映了“科學”,哪裡又是“科幻”?然後再去談效果、析特征、明關系等。
說一千,道一萬:沒有憑空而來的新題,所謂新題多是對考點進行整合或嫁接,進而改個頭、換個面地出現在試卷中。遇到新題真的不要發慌:好好理解文章内容,嚴格按照題幹指令答題,令行禁止,不枝不蔓,分數還能逃出我們的“五指山”嗎?
李欣榮:江蘇省無錫市教育科學研究院高中語文教研員,無錫市中學語文學科帶頭人。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